图片来源:Unsplash
据彭博社报道, 贝恩资本旗下的秦淮数据在华数据中心业务,正引来多方资本竞逐。本土买家们看中的不仅是其在北京、长三角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优质布局,更是这块“数字基建”资产背后因人工智能爆发而急剧膨胀的市场潜力。在AI训练和应用对算力需求骤增的背景下,数据中心已经从冷门基础设施,转变为资本眼中“确定性增长”的核心标的。
据报道, 正在筹划赴港二次上市的润泽科技已于近期递交具有约束力的收购报价,交易估值或高达300亿元人民币(约合42亿美元)。润泽科技近年完成向数据中心运营商的转型,如今总市值约134亿美元,显然希望借并购进一步巩固其在华北及华东市场的主导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 字节跳动是秦淮数据在中国的重要客户。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2021年及2022年,秦淮数据来自字节跳动的营收占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81.7%、83.2%及86.3%。若收购完成,润泽或将同时获取战略客户资源和区域网络优势。
除润泽之外,竞购阵容还包括广东东阳光科技、游族网络与上海仪电集团。这些竞购方背景各异,既有主营电子元器件的制造业巨头,也有以游戏业务闻名的互联网公司,以及地方国资控股平台和智慧城市建设企业。如此多元化的参与者,折射出数据中心资产的跨界吸引力:它既是硬件制造业的下游需求,也是互联网与AI产业的算力支撑,同时又与地方政府发展数字经济、城市基础设施升级紧密相连。
这场交易背后还有一个重要背景。 早在2023年3月,贝恩资本在以32亿美元完成秦淮数据私有化后,就被传出有意剥离中国资产。如今再度传出出售消息,说明其在地缘政治与资本回报之间做出的权衡愈发明确。一方面,中国市场的AI热潮让数据中心估值持续攀升;另一方面,中美科技脱钩的风险,让国际资本在中国基础设施领域持有更多顾虑。 贝恩若能在此时高位退出,既兑现投资回报,也规避潜在不确定性。
全球科技巨头的动作也映照出这一趋势。Meta已斥资143亿美元加码AI相关基础设施,亚马逊、微软与谷歌也在不断强化与AI初创公司的合作。资本的密集投入说明,数据中心已不再只是提供存储和网络服务的“管道”,而是被重新定义为AI时代最关键的战略资源。谁掌握算力,谁就掌握未来人工智能产业链的话语权。
成立于2015年的秦淮数据,凭借在北京、长三角与大湾区的深度布局,以及在印度和马来西亚的拓展,已成为区域性的数据中心巨头。如今,其中国业务成为多方争夺的焦点,一方面代表着AI红利下的确定增长,另一方面也成为国际资本退出、本土资本接盘的标志性案例。无论最终买家花落谁家,这场交易都将成为中国AI基础设施竞争加速、资本格局重塑的关键注脚。
来源:
[1]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5-08-29/bain-is-said-to-draw-chinese-bidders-for-4-billion-data-centers?embedded-checkout=tr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