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来彻底瞒不住的真相已经浮出水面:全球最重要的十座炼油厂相继陷入爆炸与袭击之中,夜空被火光照亮,厂区的巨型罐体在烈焰中晃动,周围的钢架和管道发出刺耳的噪声。与此同时,俄罗斯宣布了一项临时性贸易禁令,明确指示在九月份停止对外出口汽油,并全面禁止向外国市场输出汽油。官方通知指出,9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这一禁令覆盖所有出口商、所有出口环节与运输渠道,使市场链条瞬间感受到强烈冲击,油品供应的前景也因此变得扑朔迷离。
这么观察下来,本月乌克兰对俄罗斯十大炼油厂所造成的冲击,似乎已经开始在能源领域释放出明显的效应。俄罗斯的燃油供给体系正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炼油能力出现瓶颈,市场上出现汽油紧张与价格波动的迹象。加油站排队的人群络绎不绝,港口与运输线路也因货源紧张而出现延迟,企业和家庭的用油成本与生活成本都因此上行,政府部门不得不紧急调整策略以缓解局势。
在军事-经济的联动框架中,俄罗斯仍可动用庞大的资源来支撑对乌行动:为军工集团提供持续资金以生产武器弹药,为数十万名合同兵发放工资和奖金,并调动海量资源以维持持续的攻势。可以说,若没有能源出口的稳定收益作为支撑,军工生产、作战配发与财政运转都将难以维持如此高强度的战争态势。
当前的战场态势已经清晰地向外界传达一个信息:乌克兰的空军在与俄罗斯的对抗中处于明显劣势,海军力量也难以形成决定性压制,陆上兵力的对抗同样处于不利地位。与此同时,俄罗斯手中仍握有数千枚核弹头这一战略威慑。因此,从战略角度看,乌克兰要对俄罗斯造成重大损失的唯一路径,正是持续打击俄罗斯的能源基础设施,削弱对方的能源输出能力与经济韧性。
现在,这场对抗才刚刚起步,乌克兰目前主要以无人机等低门槛武器系统进行试探性打击。若年底前,射程约三千公里的火烈鸟巡航导弹、射程约一千公里的超级海王星反舰导弹,以及射程约七百公里的游隼弹道导弹等关键武器实现批量化生产并投入使用,乌克兰就有可能开启以去能源化、去工业化为目标的大规模导弹攻击行动,对俄罗斯的能源与工业网络展开全面性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