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8月的节点回望深圳楼市,一组组数据与图表串联起清晰的市场脉络——二手房交易虽小幅回调却仍守“荣枯线”,新房预售持续遇冷,而二手房挂盘量则创下年内新高。这些数字背后,是区域热点的转移、购房者偏好的倾斜,以及供需关系的微妙博弈。
二手房市场:连续6个月“站稳5000套”,龙岗领跑刚需赛道
深房中协数据显示,8月全市二手房录得量(以合同发起时间为口径)为5267套,环比下降7.1%,但同比仍增长12.8%。更关键的是,这已是深圳二手房单月录得量连续6个月超过5000套的“行业荣枯线”——从1-8月趋势看(图1柱状图),3月录得量冲高至7703套后,4月起进入波动下行通道,但多数月份仍保持在5000套以上,说明市场并未“转冷”,而是在政策调控与自调节中维持着相对稳定的活跃度。
从区域分布看,龙岗区以1169套的绝对优势领跑全市,占总量比重达22.2%,尽管环比微降0.1个百分点,但依然是当之无愧的“交易主力”。紧随其后的是福田(954套)、罗湖(849套)、南山(786套)和宝安(659套),而坪山、盐田、光明等外围区域则录得量不足百套。
值得注意的是,龙岗不仅在区域榜上称雄,在细分片区的活跃度中也占据重要位置。8月二手房录得量前十的片区中,龙岗独占4席:龙岗中心城以233套断层领先,双龙(157套)、布吉街(135套)、坂田(124套)紧随其后;此外,罗湖的布心(148套)、国贸(121套),南山的前海(145套)、蛇口(123套),以及坪山(136套)同样表现亮眼。这些片区多为刚需和改善型需求的聚集地——龙岗中心城、布吉街等以中小户型、相对亲民的价格吸引首置群体;前海、蛇口则因区位优势吸引改善客群,整体呈现出“刚需打底、改善补充”的市场特征。
楼盘热度分化:核心区二手盘“霸榜”,龙岗缺席前十
若具体到单个楼盘的成交热度,传统核心区的优势更为突出。8月录得量前十的楼盘中,罗湖的独树阳光里(54套)、福田的华富村(37套)、南山的华润城润府(29套)、龙华的鸿荣源壹成中心花园(27套)包揽前四,而龙岗虽在区域和片区榜上领先,但单个楼盘最高录得量仅为23套(平湖华南国际物流区),未进前十。这一现象折射出购房者对核心地段优质二手房源的偏好——关内(南山、福田、罗湖)的成熟配套、稀缺资源仍是存量房市场的“兵家必争之地”。
新房市场:预售成交“腰斩式下滑”,市场持续低迷
与二手房的相对活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房预售市场的持续遇冷。8月全市预售新房仅成交1352套,环比下降13.4%,同比下降更是高达52.8%;其中住宅成交1248套,降幅同样显著。无论是环比还是同比,新房的“低温”都较为明显,或与购房者对新房交付周期、价格预期的谨慎态度有关——相比之下,二手房的现房属性、价格透明度及部分区域的性价比优势,进一步分流了购房需求。
挂盘量创新高:7.63万套!供需宽松下的买方市场信号
更值得关注的是二手房挂盘量的变化。截至8月底,深圳二手挂盘房源量达到7.63万套,创下年内新高。从1-8月的趋势看,挂盘量从1月的5.85万套一路攀升至8月的7.63万套,呈持续上升态势——2月为6.57万套,3月突破7万套至7.16万套,此后虽有小幅波动(4月7.24万套、5月7.18万套、6月7.39万套、7月7.56万套),但8月最终定格在7.63万套,较1月增长近30%。这意味着市场上待售房源充足,房东出货意愿增强,买方选择空间更大,但也可能加剧买卖双方的议价博弈——对于购房者而言,当前或是“货比三家”的好时机;而对于业主来说,则需根据市场反馈合理调整预期。
稳与变的交织,市场的自我调节
综合来看,深圳楼市呈现出“二手房韧性强、新房待突破、挂盘量高企”的特点。龙岗等刚需板块的活跃、核心区优质二手房源的热销,以及挂盘量创新高带来的供需宽松,共同构成了当前市场的主旋律。未来走势如何,仍需观察政策动向与购房者信心的进一步变化——但至少从当下看,市场正通过供需调整寻找新的平衡点。(数据来源:深房中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