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普京在访华成果记者会上抛出一个消息:中俄达成了新的管道天然气供应协议,而且给中国的价格,比欧洲客户要低得多。他毫不遮掩地说,中国将以“合理的市场价格”拿到天然气,而不是欧洲正在承受的“虚高价格”。
普京这话的兴奋之情溢出屏幕,俄罗斯被西方制裁压得喘不过气,能源出口渠道大幅收窄,欧洲还刻意“去俄罗斯化”,这种情况下,有了中国这个庞大而稳定的买家,自然要牢牢抓住。给中国更优惠的价格,也是在用价格换市场,用长期合同换生存空间。而中国,正好借此机会进一步实现能源来源的多元化,还能压低成本,何乐而不为?
而欧洲呢?他们一边拼命摆脱对俄能源依赖,一边又不得不从其他地区高价采购液化天然气,中间还夹着地缘政治溢价、运输成本和能源安全焦虑。结果就是,欧洲老百姓和企业不得不面对电价气价飙升的现实,通胀压力居高不下。普京轻描淡写一句“虚高价格”,背后其实是欧洲在战略自主上的被动和尴尬。
说到底,这场天然气交易凸显出一个越来越清晰的现实,全球能源市场正在裂变,而束手束脚的欧洲,正在为此买单。中国凭借市场规模和战略定力,拿到了最优价;而“欧公子”花钱买能源安全,妥妥的冤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