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上市前股东必须实缴出资,申请上市前需要核实公司成立以来所有股东的实缴出资情况,实缴出资不当会影响公司上市,涉及三种情况,下面通过六个案例进行分析。
一、实缴出资时间问题
亿联无限,逾期实缴出资
公司在2012年9月成立,当时注册资本500 万元,公司章程按照当时公司法规定在两年内实缴出资,第一期只实缴了150万元,另有350万元没有实缴。
2014年公司法修改后取消了实缴制,但公司章程没有修改出资期限,则股东应该于2014年9月完成实缴出资。但实际并未在此时间内完成实缴,后来在2016年3月进行了减资处理。
可是第二次又于2018 年 3 月将注册资本由 330 万元增资至 2000 万元,也没有修改公司章程关于出资期限的规定,就是应于2020年3月完成实缴出资,但到时间又没有按期实缴。
过期后,才于2020 年 12 月通过股东决议将出资时间延期至2021年12月31日。但延期的时间到了,还有一个股东差362万元没有实缴出资。
此时公司已经开始筹备上市了,又将出资期限延期到2022 年 12 月 31日,最终那个股东才在2022 年5 月实缴了出资。
解决完股东实缴出资问题后,公司于2022 年 11 月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于2023年6月申请创业板上市。
被问询,股东两次未按期实缴出资的原因,未缴足出资的合法合规性,公司或股东是否会因出资瑕疵而需承担相关法律责任,是否对本次上市构成障碍。
回复说,两次延期出资都已纠正,且主管登记机关未要求公司改正,也没进行处罚,影响较小。
股东之间不存在争议、且不涉及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公司或股东不会因此而需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会对本次上市构成法律障碍。
但实际上股东是有可能因此需要承担未纠正那段时间的责任的,我在《股权进阶》书里介绍过法院判决的案例。
公司被问询第二轮没有回复,已于2024年3月撤回上市申请了。
2025年8月,另一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光韵达以3.5亿元价格收购亿联无限52%股权,就是公司整体估值6.3亿元。
二、实缴出资的资金来源问题
就算股东已经实缴出资了,申请上市还可能被问询股东实缴出资的资金来源问题,如果资金有问题将可能影响公司上市。
2.1 影石创新,被要求说明创始人实缴出资的资金来源
影石创新曾经搭建境外架构想去境外上市,于2018年拆除境外架构准备回A股。
在调整股权架构之后,按照调整后的持股比例,创始人及核心管理团队需要实缴出资6500万元。
公司在2020年10月申请科创板上市,被问询创始人的资金来源问题,是否存在受托持股或其他利益安排。
就是需要说明实缴出资的钱从哪里来的,创始团队在上市之前卖掉部分股权套现用于实缴出资。
其实创始人还没大学毕业就在2014年注册公司了,当时注册资本只有3万元,很快就拿到IDG的投资。不知道后来为什么把注册资本搞这么大,导致实缴出资都有压力?
如果资金来源有问题,也可能影响到公司上市。
2.2 中科微至,要求穿透核查全部股东的资金来源
公司第一大客户是中通,中通曾给公司提供6000万元借款,而且中通的老板/高管等还曾给公司创始人提供2250万元的借款,创始人用来实缴他与公司共同成立的另一家公司的注册资本。
大客户与公司、与实控人存在其他资金往来,这是上市的大忌。
被问询历次股东入股的背景和原因、穿透核查股东的资金来源等信息,说明是否存在违反股东适格性要求、股权代持等情形。
问询回复中,披露了哪些人给创始人提供了多少借款,各股东背后的间接持股人员等情况。
2.3 中航科电,因资金来源问题被问是否抽逃出资
公司由创始人夫妻两人创立,至2015年共两人投入3500万元。
为了上新三板,在2016年7月同时做两件事情:
第一,由夫妻两人、三位高管、两个持股平台对公司增加投资5250万元。
这么大笔钱,没钱付怎么办?创始人向第三方借了3040万元用来实缴出资。
而高管也没钱实缴,创始人又把一部分钱借给高管用来实缴出资。
创始人自己都需要向别人借钱,还要钱借给高管。
实控人欠下这么大额债务,也可能会影响公司上新三板的。
第二,在同一个月,由公司花2116万元收购了创始人夫妻成立的另一家乙公司的资产。一个月后,夫妻两人用这笔钱归还了第三人的借款。
回复说收购乙公司资产是为了解决同业竞争问题,但在收购资产后乙公司并没有注销,之后还为中航科电提供劳务派遣服务,直到申请创业板上市之前,才在2021 年12月注销了乙公司。
而乙公司把资产卖给中航科电后,拿到这2116万元需要交25%的企业所得税,分给夫妻两人还要交20%的个人所得税,还剩多少钱用来还款?
而创始人借给三位高管的钱,其中一人在申请上市前的2022 年3月偿还,但另外两人还未归还。
被问询,购买乙公司资产的主要用途、价格合理性、这些资产现在用来干什么,是否存在变相抽逃出资的情况等。
他们回复说,按照评估结果购买资产具有合理性,不存在变相抽逃出资的情况。
还被问询,夫妻两人的借款资金来源及还款资金来源,自己都需要借款投资,又把钱借给高管的原因,向高管提供借款的资金来源,是否具备还款能力等。
还问还款那位高管的资金来源,另两位高管未归还借款的原因,是否存在股权代持,股权结构是否清晰,控制权是否稳定。
公司于2022年6月28日申请创业板上市,股权问题被问了三轮,花了一年多时间,虽然在2023年8月11日成功过会了,但2024年4月上市规则修改,提高了利润指标要求,公司难以符合新标准,于2024年6月24日撤回上市申请了。
其实这样的情况就算能去到证监会,会不会再次被问询?
就算下次再申请上市,会不会也被问询?
三、实缴出资的支付方式问题
实缴出资的支付方式不当,也可能要多花钱或者影响公司上市。
3.1普源精电,查不到15年前的资料要补钱
公司在2000年成立,2002年注册资本为100万元。
2005年5月将注册资本从100万元增加至200万元。
由于当时用于接收本次增资款的银行账户已被注销,银行记录未能查询到增资股东缴纳出资的收款记录。为了不影响上市,在15年后,当时的股东在2020年补了100万元。
公司于2021年6月申请科创板上市,2022年4月8日成功上市了。
幸好当时的股东在15年后并没有退出,如果他们退出了,这钱由谁来补?
也许有人可能会想,都过了15年了,自己不说监管能知道吗?看下面的案例。
3.2芯德通信,实缴出资披露不实被处罚
公司在2007年将注册资本从200万元增至1,000万元,就是增资800万元。
公司曾于2017年9月在新三板挂牌,当时上新三板的公开转让说明书披露,2007年股东增资800万元已经实缴出资,并经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
2019年3月从新三板摘牌后,筹备创业板上市,并在2020年补了2007年那次增资的800万元。
公司于2022年5月10日申请创业板上市,问询一轮后被现场督导,最终于2023年3月27日撤回了上市申请。
关于补800万元的问题,招股书说是因为出资凭证缺失,股东在2020 年补了2007年的800 万元增资款。
但公司后来被交易所现场督导发现,2007年的增资并不是出资凭证缺失,而是在2020 年以前股东根本就没有实缴出资。
就是创业板的招股书披露不实,以前的验资不实,新三板的披露也不实。
在撤回上市申请之后,公司在2024年1月被交易所出具书面警示的监管措施。
实缴出资是上市的基本要求,是不很难蒙混过关的。
四、实缴出资的特别提醒
4.1 关于注册资本
(1)写多少注册资本的问题,建议要量力而行,确保写上去的注册资本是你有能力支付的钱。
如果有需要写大注册资本,自己又没打算付这么多钱怎么办?比如人力股等,这个问题下次介绍。
(2)请注意按照公司章程规定的时间实缴出资。
(3)保留公司接受出资款项的账号,不要注销。
4.2 实缴出资的正确操作
第一步,从股东的账户将钱转入目标公司账户,并注明为“投资款”。
这步是为了明确转入资金的性质,与借款等区别开来,定性后不可以改变。
第二步,财务记账为“实收资本”,溢价记资本公积。
第三步,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
这一步是为了解决对外部债权人不再承担责任的问题。
两个误区:
(1)是否验资不重要,就算验资也不能证明一定是实缴了出资,前面那家被处罚的公司就是经过验资的。
(2)至交于印花税等是目标公司的事,不是股东的事,交税也不能证明实缴了出资。
本文作者,股权律师卢庆华,结合上市规则做股权设计,上市前股权问题排查和优化等服务。
管理专业出身,25年前考取律师资格,出版两本书《股权进阶》和《公司控制权》。
曾帮百亿营收企业解决股权问题,他们找了清华、北大、人大、政法等专家+红圈所律师,打多场官司没解决后找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