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见习记者 郑棋文】9月23日晚间,华菱线缆公告称,拟以现金等方式收购安徽三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竹智能)控制权,切入机器人等业务领域,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华菱线缆还曾宣布计划现金收购湖南星鑫航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鑫航天)控制权,进入商业航天领域产业链。
作为一家老牌国企,华菱线缆自2021年上市以来,尚未有市场化并购项目落地。如今瞄准两大热门赛道,接连抛出收购意向,其背后可能不只是简单的业务拓展。在业内人士看来,华菱线缆“双线并举”、主动求变,更像是一场围绕业绩增长、估值提升的战略性突围。
加速切入机器人业务领域
华菱线缆宣布新收购计划
9月23日晚间,华菱线缆发布公告称,拟以现金等方式收购三竹智能控制权。预计本次交易,三竹智能100%股权整体作价不超过2.7亿元。
资料显示,华菱线缆是湖南国资旗下老牌国企,其前身可追溯至1951年建立的湘潭电缆厂,2021年深交所上市。
从财务数据来看,登陆A股未满三年,华菱线缆已交出连续两年净利润下滑的“答卷”。具体而言,2022年,华菱线缆净利润同比减少18.39%,2023年业绩继续下滑,净利润同比下降43.73%。
披露2023年年报后,华菱线缆抛出12.15亿元的定增,计划募集资金投向新能源电缆及高端装备领域,开拓高端电缆及特种电缆市场。随后的2024年,公司多项业绩指标实现同比增长。
对于业绩回暖,华菱线缆董秘李牡丹曾表示:“在细分行业层面上,航空航天、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海洋工程、节能降碳等领域的市场需求率先释放。”
对于收购三竹智能控制权的目的,华菱线缆表示,此次收购着眼于深化工业连接器、线束组件等领域业务发展,推动公司战略布局向智能连接方向纵深发展,提升公司盈利能力。若本次交易完成,将加速公司切入机器人、高频传输等业务领域,打造第二增长曲线,提升价值中枢。
据了解,华菱线缆主要从事电线电缆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是国内领先的特种专用电缆生产企业之一,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矿山、新能源工程装备、数据通信等。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华菱线缆特种线缆业务已涉足机器人领域。在9月9日披露的调研纪要中,华菱线缆透露,公司的特种线缆可应用于人形机器人或工业机器人,产品已为相关企业迭代配套。
拟收购标的主营智能连接器明星客户云集
公开资料显示,此次华菱线缆拟交易标的公司三竹智能成立于2017年,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该公司主营连接器和线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及服务应用于伺服驱动系统、机器人、工业机械手等领域,并为行业提供定制化的连接产品和方案。
公告显示,三竹智能拥有众多明星客户,涵盖日本松下集团、汇川技术、先导智能、美的工业、南京埃斯顿等国内外行业龙头和知名上市公司,产品远销德国、法国、意大利、美国、韩国等多个国家。
华菱线缆表示,三竹智能生产的连接器是工业自动化、机器人、新能源等高端应用场景中的关键接口和“最后一环”。若本次收购完成,将有利于公司实现产业链的纵向延伸,提升公司一体化解决方案能力,满足客户对系统化、集成化产品的需求。
不过,从业务体量来看,三竹智能整体规模较小。其未经审计的财务报表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三竹智能总资产为1.85亿元,净资产为0.94亿元。2024年度营收为2.09亿元,净利润为0.25亿元、扣非净利润为0.22亿元。
根据公告,本次收购完成后,三竹智能股东吴根红、江源(乙方)确认初步承诺2026年至2028年公司净利润合计约为7100万元至7500万元。若实际净利润未达承诺,则以一定方式对华菱线缆进行业绩补偿。
此外,公告显示,本次华菱线缆和三竹智能签署的《意向协议》为初步协议,交易方案仍需根据尽职调查、审计评估结果进一步协商,并履行相关审批程序。正式交易文件尚未签署,交易存在不确定性。
接连两笔收购,老牌国企求变
作为一家老牌国企,华菱线缆自上市以来尚未有市场化并购项目落地。但在今年3月和9月,却接连抛出两笔收购意向,分别涉及商业航天和机器人两大热门赛道。
此前的3月14日,华菱线缆宣布计划以现金方式收购星鑫航天控制权,进入商业航天领域产业链。短短数月,华菱线缆先后瞄准两大热门赛道,“双线并举”的背后有哪些考量?
9月24日,大河财立方记者致电华菱线缆证券部,工作人员回应称:“线缆行业下游市场巨大,航空航天、控制线缆和橡套线缆是公司战略发展的三大细分领域。目前正在推进的两起意向收购项目均在其中。”
据介绍,围绕上述三大细分领域的并购重组将是华菱线缆未来持续进行的重点工作之一。
大河财立方记者注意到,两笔收购均提到计划采取现金方式,同时推进是否会对华菱线缆现金流造成挑战?针对这一问题,该工作人员称:“目前项目均在协商中,除部分现金支付外,可能还会考虑采取贷款等多元方式。对此,公司已做好充分准备。”
在业内人士看来,华菱线缆“双线并举”、主动求变的背后不只是简单的业务拓展,更像是一场围绕业绩增长、估值提升和国企改革深化的战略性突围。
“华菱线缆过去偏重传统主业,鲜少涉足市场化并购,如今接连锁定商业航天、机器人两大新兴赛道,说明老牌国企开始摆脱‘守摊子’惯性,主动通过并购切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关村国睿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会会长程凤朝在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既是对“新质生产力”政策导向的呼应,也体现出国企在资本市场化运作上的转型探索。
程凤朝表示,通过并购,华菱线缆不仅寻求新增长点,也在向市场释放“主动改革、做优做强”的信号。未来,在监管层倡导“优化重组、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大背景下,国企并购会更多由“防守型重组”走向“进攻型整合”,市场化机制将发挥更大作用。
事实上,对于企业来说,借资本运作寻找第二增长曲线是一个充满想象空间的故事。9月24日,华菱线缆一字涨停,报收14.65元/股。
责编:刘安琪 | 审校:张翼鹏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