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时节,荆楚大地稻浪翻金、瓜果盈枝,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邮储银行湖北省分行立足省情农情,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三农”领域,持续优化服务机制,创新金融产品,为湖北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截至2025年8月末,该行已建成信用村1.96万个,农村区域授信规模突破900亿元,累计向重点农业领域投放贷款逾千亿元。
稳粮安农:金融“及时雨”筑牢荆楚粮仓
金秋时节,襄阳、荆门等产粮区稻浪翻滚,湖北作为全国粮食主产省之一,迎来秋收繁忙季。邮储银行湖北省分行的金融服务如“及时雨”,有效缓解了秋粮收购中的资金压力。
在襄阳市襄州区古驿镇,绿谷丰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烘干厂内机器轰鸣。“邮储银行这378万元贷款真是解了燃眉之急!”负责人马先生感慨道。他从事粮食收购13年,目前合作社已流转土地3500亩,年烘干粮食超万吨。 邮储银行襄阳市分行针对秋粮收购季节性强、资金需求集中的特点,提前部署“整镇推进”专项行动,组织工作队深入乡镇,依托“产业+信用村”模式,推出“粮食产业贷”“楚银贷”等产品,并配套优惠利率和审批绿色通道。
在老河口市张集镇,粮食收购大户胡先生同样受益于邮储银行的精准服务。今年8月,经邮储银行襄阳市分行实地走访核实,成功为其授信200万元。“上门服务,手续简、放款快。”胡先生称赞道。在信贷资金支持下,他的年营业额已超4000万元。
截至目前,邮储银行襄阳市分行本年累计向粮食购销行业投放贷款超7亿元,服务涉粮客户590余户。 据统计,今年来邮储银行湖北省分行已向粮食行业投放小额贷款超30亿元,服务客户超万户。
赋能产业:链式服务助推特色水产
汉川水产大市场车流如织,膏肥黄满的“汉川河蟹”正发往全国各地。作为“中国河蟹之乡”,汉川河蟹年产量达4.5万吨,综合产值突破50亿元。 邮储银行湖北省分行立足“千湖之省”资源禀赋,将水产行业作为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养殖大户杨先生从事螃蟹养殖十余年,在规模扩大至300亩时遇到资金难题。今年春季,邮储银行汉川市支行主动上门,5个工作日内即发放100万元纯信用贷款。“这笔资金让我及时购入了优质蟹苗和设备,今年销售额突破300万元!”杨先生喜悦地说。
另一位鮰鱼养殖带头人王先生,其千亩基地年产鮰鱼470余万斤。面对扩大规模的资金需求,邮储银行创新推出“产业贷”,依据经营数据和信用记录,7个工作日内完成100万元贷款审批。“这坚定了我们发展的信心!”王先生表示,该笔资金预计可带动产值增长80%,并新增15个就业岗位。
邮储银行汉川市支行以产业链思维推动服务下沉,深入养殖各环节开展走访,建立客户信息台账,实现精准授信。 截至2025年8月末,该行累计为当地蟹农发放贷款超2亿元,支持近400户农户。 放眼全省,邮储银行湖北省分行累计向水产产业投放贷款已超310亿元。
创新模式:“信用价值”破解融资难题
在京山市,邮储银行京山市支行积极创新推广“两农信用价值贷款”,为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注入新动能。
秋收时节,雁门口镇义和农产品贸易部负责人郭先生计划扩大收储,却面临资金周转压力。邮储银行京山市支行在“整镇推进”走访中,通过“两农信用贷”快速为其发放100万元贷款。“靠信用就能贷款,利率低、手续快,真是实惠!”郭先生说。
在京山一片500亩山坡地上,村民卢女士发展林下经济已有15年。近期因市场回款放缓,流动资金紧张。邮储银行客户经理两天内完成尽职调查,依据其良好信用评级,将授信提升至100万元。“申报便捷,放款迅速。”卢女士深切感受到信用的价值。
这些案例的背后,是邮储银行湖北省分行试点推出的“两农信用价值贷款”新模式。该模式通过评估农民个人信用和农村资产信用,从多个维度对涉农主体进行信用评级,匹配差异化额度,真正实现“信用变真金”。 自今年4月底试点以来,邮储银行京山市支行已累计发放此类贷款326笔、金额1.59亿元,成效显著。
邮储银行湖北省分行以服务乡村振兴为己任,通过持续的金融创新和精准的信贷投放,在荆楚大地上奋力描绘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闫阳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