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引发了全球经济的巨大波动,虽然看不见硝烟,但其带来的影响深远。以大豆为例,美国正面临一场看不见的“战争”。
2025年9月,尽管美国大豆丰收,全球需求却大幅下降。最大买家——中国,竟然不再购买美国的大豆了。中国大豆年进口量巨大,约1亿吨,且80%的缺口依赖进口。而中国过去主要从美国采购大豆,但如今情况发生了变化。美国施加的关税使得中国对美国的大豆兴趣大减,转而从巴西采购。2024年,巴西成为中国最大的大豆供应国,占进口总量的70%。到2025年初,中国进口的大豆中有87%来自巴西,价格也比美国便宜不少。 这些数字说明了一个问题:中国市场对美国大豆的需求几乎消失了。而美国大豆的主要产区—包括艾奥瓦、伊利诺伊等共和党票仓州—此时面临巨大的政治压力。特朗普不仅要解决农业问题,还要考虑这些州的选民支持。 过去几年,中国对美大豆的进口量时有波动,其他国家如墨西哥、埃及、德国也从美国购买大豆。但今年不同,中国几乎完全停止了对美大豆的进口,全球大豆市场也因此变得异常敏感,美国的大豆期货暴跌了40%。全球买家似乎达成了一致,集体“抛弃”美国的大豆,导致美国豆农面临每蒲式耳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 特朗普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采取应对措施。10月1日,他在社交媒体上宣布,将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上与中国领导人讨论大豆问题,显示出他在这一问题上的妥协和软弱。此外,美国财长贝森特和农业部长罗林斯也在讨论为农民提供补贴,预计将用100亿至140亿美元的关税收入帮助农民渡过难关。 然而,这种补贴措施并非短期内能奏效。美国政府当前面临“关门”困境,无法及时向农民发放补贴,这只能算是暂时的缓兵之计。 特朗普的困境,实际上反映了美国在这场贸易战中的尴尬处境。过去美国常通过施压让其他国家购买农产品,但现在却变成了被动挨打的局面。美国大豆农场主如今急需中国回归采购,而中国一旦停止购买,其他国家也纷纷跟进。 这场“打豆豆”的战争给特朗普带来的不仅是经济上的压力,更多的是政治上的困境。如果特朗普继续硬挺,可能会导致更多的农产品滞销,甚至影响美国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而中国和其他国家通过关税反制,正在逐步打破美国长期以来的贸易优势。 总之,特朗普这次的贸易战已经开始影响到美国的农业根基,如何平衡贸易谈判中的攻守,将是他面临的最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