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河财立方 记者 王宇
“鸡排免费,塑料袋6块。”“你可以拒绝我,但是你不能拒绝美味。”今年国庆假期期间,景德镇“鸡排哥”的金句在社交媒体刷屏。与此同时,河南济源的“尧仔炒粉”因老板为车祸出院顾客上门炒粉的暖心举动爆红网络。
近年来,类似“鸡排哥”“尧仔炒粉”等“主理人”走红网络的案例屡见不鲜,比如“理发师晓华”“粥饼伦”“拉面哥”都曾红极一时。这些“主理人”的走红被很多网友归结为以真心换真心的情绪价值。
比如“鸡排哥”的走红,并非依靠美味鸡排本身,而是他提供的综合体验。网友评价称:6元的鸡排,给出了60元的服务,600元的情绪价值。“鸡排哥”金句百出,创立了独特的“脱口秀式”售卖风格。更重要的是,他坚持学生优惠1元、下午四点半后优先学生购买等原则,用朴素善意的经营理念打动人心。
“尧仔炒粉”的爆火,则源于一个温暖故事。博主为让车祸出院的好友吃上心心念念的炒粉,请求“尧仔炒粉”老板上门制作。老板放弃黄金时段的客流,骑着电三轮带着全套设备现身小区,让好友感动到流泪。这个视频点赞量超300万,引发了不少共鸣。
然而,流量也是双刃剑。线上爆火,一时引来线下排起长队。“鸡排哥”国庆假期携全家全勤出摊,累到痛失“情绪价值”。“尧仔炒粉”老板不间断颠锅4小时直至凌晨,网友调侃“老板的胳膊快抡冒烟了”。此外,面对部分网友的质疑,“鸡排哥”晒出食材检测报告与健康证,回应公众关切。
面对这场“泼天的流量”,两位摊主先后选择暂停营业一天。这种主动“降温”,也折射出普通人在流量裹挟中难得的清醒——流量如潮水,来得快,去得也快。借助流量扩大影响无可厚非,但真正实现“长红”的案例少之又少。唯有回归主业、守住本分,才可以在流量退去后依然能靠安身立命的本事站稳脚跟。“粥饼伦”就曾坦言,自己并没有通过流量赚到多少钱,也从未把互联网当作主业。“咱就是个烙饼的,能把饼做好,能把家顾好,就知足了。”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的理性作为同样关键。景德镇和济源相关部门并未进行过度营销炒作,而是将重点放在维护秩序、保障卫生与食品安全等基础服务上。这种适度介入的帮扶,为网红个体提供了缓冲空间,也避免了因过度消费而导致其加速凋零。
我们必须认识到,单一个体的一时爆火,难以支撑一座城市文旅的长期发展。真正的“出圈”,需要扎实的文旅项目、完善的配套设施和独特的城市魅力作为支撑。
当街头巷尾的烟火气与普通人的温情故事,成为连接游客与城市的情感纽带,为游客打开了解一座城的多元入口,这或许才是“一人带火一座城”现象背后,关于文旅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答案。
责编:刘安琪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