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冉学东
今年美元的持续下跌,改变了国内投资者尤其是企业对美元的态度。根据外汇管理局10月22日公布的数据,9月银行结汇2647亿美元,售汇2136亿美元,形成510亿美元的结售汇顺差。前三季度累计顺差632亿美元,也就是前两个季度的结售汇顺差只有122亿美元,到了第三季度就达到了510亿美元,这是2020年12月以来最大单月顺差规模。
根据外汇局的表述,9月银行代客结汇和售汇环比均明显增长,企业等主体根据自身需求灵活开展外汇买卖。9月结售汇顺差为510亿美元,其中上中旬净结汇较多,下旬结售汇差额趋向均衡。10月以来银行代客结汇和售汇大体相当,外汇市场供求基本平衡。可见此次顺差的主要来源是企业,也就是说今年以来,尤其是9月份企业拿美元的意愿在减弱,他们更倾向于抛售美元。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涉外收支总规模为11.6万亿美元,创历史同期新高。跨境资金净流入1197亿美元,银行结售汇顺差632亿美元,均高于上年同期水平。
今年9月结售汇顺差为何如此之大,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今年美元指数下跌,让持有美元的企业失去了耐心。今年以来,美元下跌幅度达到8.70%,7月中旬最大幅度在10%左右,美元从今年1月最高点110附近下跌,直到7月份最低点96附近,这一次下跌是超过大多数人的预期的。与此同时欧元上涨12%,英镑上涨6.72%,瑞郎上涨12.13%,离岸人民币上涨了2.89%,日元的上涨幅度跟人民币近似。
当然贸易方面的顺差是结售汇顺差的一个基础,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最新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2413亿美元,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1.8%,处于合理均衡区间。其中,国际收支口径的货物贸易出口和进口同比分别增长6%和3%,货物贸易顺差规模为历史同期新高。
前三季度,我国对外各类投资稳定增长,金融账户资产净增加3149亿美元。各类来华投资呈现净流入,其中来华证券投资净流入931亿美元,连续4个季度保持净流入,外资配置人民币资产增多。
不过以上数据尽管是近几年增速最高的,但是也在惯常的范围内,导致顺差大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汇率。
一般而言,外汇供求形势和结售汇差额的变化可以拆分成两个方面:一是涉外收支形势的变化,即外汇收入、外汇支出规模的变化,二是结售汇率的变化,即获得的收入、支出中,有多大比重选择去进行兑换,从而造成结售汇最终的实质性变动。2025年9月,银行代客涉外收入6812亿美元,对外付款6843亿美元,涉外收支方面是小幅逆差的。数据进一步验证了汇率变动对企业持有外汇意愿的影响。
今年结售汇顺差进行比较的是2020年12月,银行结汇2537亿美元,售汇1871亿美元,结售汇顺差666亿美元。这个月度结售汇顺差是2010年以来的第二高水平,仅仅略低于2014年1月的4475亿元人民币。当月,涉外收支和结售汇率改善所带来的贡献均是正的。
当年正是全球疫情暴发的特殊时期,中国的疫情防范更有成效,企业生产出口等受疫情影响较小,而欧美国家受疫情影响导致供应链断裂,同时中国股债资产凸显其高回报和吸引力,2020年我国积累了一定的经常项目顺差和证券投资项下资本流入。国际收支平衡表显示2020年前三个季度我国经常项目顺差为11836亿元人民币,证券投资向下流入2332亿元人民币,这导致企业在12月集中结汇。
第二个因素也是汇率,2020年全年,人民币兑美元从年初约7.1升至升值到年末6.5左右,全年累计升值约6.7%。升值幅度要大于今年。所以2020年12月银行结售汇顺差走高的原因可能汇率和贸易因素都一样重要。
至少从银行结售汇数据看,企业财务部门预期人民币还将持续升值,然而汇率的变化非常复杂,美元已经连续十个月下跌,国际国内的形势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尤其是欧元汇率升值过多,这些都是导致汇率回调的重要因素,企业应该遵守“汇率中性”原则,理性选择持有币种,切不可盲目跟风,杜绝羊群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