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晚,贵州茅台发布三季报,2025年1月至9月,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309.04亿元,同比增长6.32%;实现利润总额894.03亿元,同比增长6.37%;实现归母净利润646.26亿元,同比增长6.25%。
◎记者 刘逸鹏
10月29日晚,贵州茅台发布三季报,2025年1月至9月,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309.04亿元,同比增长6.32%;实现利润总额894.03亿元,同比增长6.37%;实现归母净利润646.26亿元,同比增长6.25%。
透过三季报不难发现,茅台的发展方式正由高速向高质转变,通过稳住茅台酒基本盘、系列酒主动降速等举措,向行业和外界提供一份在行业周期里转型变革的茅台方案。
具体来看,茅台酒作为茅台的核心大单品,基本盘依旧稳健,前三季度实现收入1105.14亿元,同比增长9.28%。
从终端动销看,6月和7月,茅台酒动销趋于稳定,8月动销开始回暖,9月后动销大幅提升,经销商“存销比”下降五成,处于良好水平。这些信号,充分印证了茅台酒强大的品牌力。
系列酒作为品牌“护城河”,在季报中的表现虽有所下滑,但透过管理层近期透露的信号可以看出,系列酒的降速或是“主动为之”。
根据茅台官方消息,在山东青岛召开的茅台酱香系列酒市场营销座谈会上,管理层曾提出,即便是茅台1935酒终端动销同比有显著增长,渠道存销比回到健康水平,但仍然要清醒认识当前面临的“渠道承压”挑战。
茅台随即明确了系列酒下阶段市场建设的主要任务:以消费者为中心、市场需求为驱动,围绕渠道良性发展、产品适配需求、终端强化体验三个方面,构建更具韧性的生态体系。
面向未来,茅台的市场策略体现在“转型”和“变革”两个关键词上,通过进一步深化“三个转型”,推动“三端变革”,把握好市场“稳”和“动”的平衡,做到以稳推动、以动促稳。
转型上,茅台正将客群转型、场景转型和服务转型“三个转型”战略,在市场实践中具象化。客群转型方面,积极与新兴产业、科技企业打交道、做朋友;场景转型方面,进一步明确了围绕“事业”和“生活”两条主线去细化消费场景;服务转型方面,逐步创新服务内容、加强专业服务人才培养,打造终端专业服务的系统工程。
变革上,茅台聚焦产品端、渠道端和终端“三端变革”:明确不同产品功能定位,强化产品科学精准投放;依托“4+6”渠道布局体系,立足各渠道功能定位发挥优势,构建互为补充的渠道生态;构建体系化的销售体验服务终端体系,分级分类科学定位,促进从单纯销售终端向一体化功能升级。文化体验以“请进来”与“走出去”双向并行,分析消费者的需求,创新体验场景,引入多元业态,在全国各地打造既展示茅台文化,又结合“在地化”特色的沉浸式文化体验馆,有效促进消费者培育和市场动销转化。
据悉,茅台正在统筹规划品牌旗舰店、形象店和专卖店、专柜等终端的变革方案,重点打造文化体验终端,计划用三年时间将文化体验馆打造成超级终端,并贯通餐饮、服务和空间等多个业态,与销售端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为“三个转型”提供战略支点。
在回应投资者诉求方面,茅台近年来也在主动构建由常规分红、特别分红、股份回购、大股东增持及投资者交流等构成的市值管理体系;采取三年分红率不低于75%、实施60亿元股份回购注销、集团大股东增持等系列举措。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知名投资人段永平逆势增持,并公开支持茅台,也是看好消费长期逻辑,坚定对茅台未来可持续成长的预期。
中国酒业独立评论人肖竹青认为,贵州茅台三季度业绩表明,公司正在通过“三个转型”实现从“渠道推动”向“消费者拉动”的深度变革,强化其穿越周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