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凭借洞藏系列成功崛起的“徽酒黑马”迎驾贡酒(603198.SH),在行业深度调整期遭遇了严峻的业绩考验。
昨日,迎驾贡酒披露2025年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18.09%至45.16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24.67%至15.11亿元,利润降幅显著超过营收。
从季度趋势来看,迎驾贡酒今年一二三季度的营收净利全部负增长,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大幅下跌39.01%。对照年初定下的全年目标,公司2025年计划实现营收76亿元、净利润26.2亿元,计划同比增长3.49%与1%。按目前的情况,其第四季度需实现近七成的营收增速与九成的利润增速才能达标,在消费疲软的大背景下,这一目标恐落空。
增长引擎“熄火”
迎驾贡酒的业绩下滑并非偶然,而是呈现出加速恶化的态势。
今年上半年,迎驾贡酒业绩急刹车,近五年来首次在上半年出现营收、利润双降。面对困局,公司在上半年业绩会上曾提出控货稳价、优化经销商结构、深化场景营销等应对之策,但从第三季度的表现来看,这些措施尚未显现出明显成效。
第三季度,迎驾贡酒颓势进一步加剧,单季营业收入13.56 亿元,同比大幅下降20.76%;归母净利润3.81亿元,同比下滑幅度更是扩大至39.01%,盈利能力显著恶化。
迎驾贡酒称,主要因今年前三季度白酒行业处于深度调整期,面临消费疲软、需求偏弱的宏观环境,导致公司产品销量减少,进而带动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步下降。
如果说宏观环境是外因,那么财报数据所揭示的中高档酒这一增长引擎熄火便是内因。以洞藏系列为核心的中高档酒,是过去几年迎驾贡酒实现“黑马”逆袭的核心增长引擎。然而,在行业调整与政策影响下,这一引擎正显著失速。
上半年,迎驾贡酒旗下以洞藏系列、金银星系列为代表的中高档白酒实现营收25.37亿元,同比下降14%;以百年迎驾系列为代表的普通白酒实现营收4.52亿元,同比下降32.44%。
彼时就有券商研报分析指出,今年第二季度迎驾贡酒中高档酒营收8.17亿元,同比下滑23.6%,下滑幅度与第一季度的8.57%相比明显扩大,主要是在“禁酒令”等相关政策影响下,中高档白酒商务宴请等消费场景有所缺失。
至前三季度,公司中高档白酒营收35.5亿元,同比下降约16.4%;普通白酒营收7.12亿元,同比下降29%。虽然普通白酒下滑更为剧烈,但中高档酒的连续下滑无疑更具警示意义,说明需求端的萎缩已经直接冲击了迎驾贡酒的核心营收来源。
而且,虽然公司中高档酒的营收占比因普通酒的大幅下滑而被动提升,但这并非产品结构优化的主动结果,反而凸显了其整体产品线的全面承压。
省内失守,省外缩水
迎驾贡酒长期依赖安徽省内市场,其绝大部分收入来源于此,稳固的省内基本盘是其发展的基石。然而,2025年这一基石首次出现松动。
今年第一季度,公司省内营收同比下滑7.7%,为近三年来首次下滑;到了第二季度,降幅扩大至20.29%;第三季度颓势未改,省内收入8.75亿元,同比下滑21.59%。省内市场的连续下滑,意味着其传统优势区域正遭受严峻挑战。
与此同时,作为未来增长希望的省外扩张战略也步履维艰。第三季度,公司省外收入3.98亿元,同比下滑22.87%,与省内降幅基本持平。渠道数据同样不容乐观,第二季度省外经销商数量净减少16家(新增23家,减少39家),显示出其省外市场拓展不仅未能打开局面,反而出现了渠道流失的风险。省内根基动摇、省外拓展遇阻的“双面夹击”,让迎驾贡酒的增长空间被严重挤压。
另外,从渠道结构来看,批发代理仍是公司主要销售模式,第三季度实现销售收入11.80亿元,直销(含团购)渠道实现销售收入9365.59万元,占比相对较小,公司业绩仍依赖于线下经销商。
业绩的下滑直接反映在关键财务指标上,迎驾贡酒正面临存货积压与现金流恶化的双重压力。
截至9月30日,公司存货账面价值高达 51.05 亿元,较 2024 年末增长1.22%,占总资产的比例达到39.01%。在销量下滑的背景下,存货的持续高企不仅占用了大量营运资金,更蕴含着未来减值计提的风险。
现金流状况同样堪忧。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89亿元,同比大幅下降 38.13%,主要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减少所致。作为“预收款项”替代指标的合同负债,也从年初的5.78亿元下降至9月末的4.82亿元,预示着未来的营收增长动力不足。
(文|公司观察,作者|杨欢,编辑|曹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