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居住、一个人旅行,曾经被视作“孤单”的生活方式,如今正成为数以亿计中国年轻人的日常选择。
而根据《中国人口就业统计年鉴2023》,我国单身人口数量已超过2.4亿,且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这是什么概念呢?相当于每6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人单身,而该数据的背后是结婚率持续走低也便作罢,不曾想这经济模式怕也要跟着变了。
2025年,中国单身经济规模预计突破7.92万亿元,较2023年的5.3万亿元实现约20%的复合年增长率。
而这个数字背后却是餐饮、家电、宠物、娱乐等全产业链的变革。
实际上,单身经济的崛起并非偶然。随着社会观念迭代与生活方式转变,单身群体正逐步成为国内消费市场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消费决策呈现“自主化、品质化、情感化”三大特征。
甚至有机构预测过,我国单身经济年消费规模可达13万亿元。
那这群体又是怎么来的?
只得说单身人口的增长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压力是首要因素,高昂的结婚成本和住房压力让不少年轻人对婚姻望而却步。
加上性别比例失衡加剧了婚配难度。2021年,20-40岁适婚年龄男性比女性多1752万人,性别比达到108.9。根据预测,到2027年,中国适婚年龄人口的男女比例可能达到119:100,这将导致数千万男性难以找到配偶。
另外女性经济独立与观念转变同样深刻影响着婚姻选择。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她们在职场上的地位不断上升,对传统婚姻模式的依赖性降低。
总之,“单身生活”“一人食”开始成为如今趋势。当然,谁也没想到,也是因为“单身人”衍生的“单身经济”却是在悄然之间改变社会经济结构了。
首先便是这“一人食经济”,根据预测2025年中国“一人食”经济规模有望突破1.8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飙到15.3%。
这不再是简单的“卖小份菜”,而是2.4亿单身人口、3.1亿银发族和千万职场人,用“主动选择”吃出的新消费浪潮!
市场表现更为惊人。武汉等地的“一人食”餐厅通过私密隔间打造社交新场景,甚至单人份外卖订单量年均增长超80%。
另外便是“主打宠物的陪伴经济”。宠物经济是单身经济的另一重要支柱。iiMedia Research调查显示,单身群体中养宠物比例居高,他们将宠物视为情感寄托,愿意为宠物购买食品、玩具,支付医疗和美容费用。
宠物主们往往给自己点50元外卖都要纠结,却毫不犹豫地为宠物购买500元的口粮。
但实际上细究这“单身经济”很大的特点便是“悦己”。
也是因此使得户外、美容与休闲娱乐的崛起。
单身群体有着更多的可支配时间和收入用于提升生活品质与自我投资。在悦己消费领域,20-25岁单身人群的医美人均支出达7700元,轻医美成为自我投资新选择。
攀岩、骑行等小众户外运动因兼具社交属性走红,成为单身群体彰显个性的方式。
休闲娱乐领域在单身群体消费中占比达36.26%,高居各领域榜首。数据显示,39.62%的单身群体偏好线上娱乐,游戏、追剧是日常选择,微短剧等新兴业态因适配碎片化时间迅速崛起。
38.94%的人则倾向线下活动,剧本杀、健身、沉浸式密室逃脱等不仅满足娱乐需求,更成为缓解孤独感、拓展社交圈的重要途径。
“回形针情感”成为描述当下年轻人恋爱观的关键词,他们既渴望恋爱,又对恋爱质量有高要求。
超四分之三单身者想恋爱,尤其30岁以下男性“脱单”愿望强烈,但社交圈窄等因素阻碍了他们。而女性更倾向于将单身视为自我成长的机会。
可以说,面对单身经济的崛起,品牌纷纷调整策略。好比迷你家电销量飙升,轻量风扇同比增长913%,内衣专用洗衣机销量增长15倍。
15L空气炸锅烤箱、4档控温电水壶等“单身标配”产品,成为提升独居生活幸福感的关键。
而精准的场景营销成为主流,通过“场景融合”建立消费者信任,以“情绪唤醒”设计交互活动,让产品卖点与单身生活场景深度绑定。
内容输出则融入AR、AI等科技元素,用个性化内容加深品牌记忆。产品开发方面,脱单社交产品、小户型家具、定制服饰等“单身友好型”产品持续涌现。
不少品牌还通过故事化传播与单身群体建立情感共鸣,传递“尊重单身选择、鼓励自我实现”的价值观,打破社会对单身的刻板印象。
显然,未来,随着单身人口的持续增长,这场消费变革还将进一步深化。从“一人食”餐厅的隔间,到宠物的陪伴;从小巧精致的家电,到户外运动的激情,单身经济正在重塑商业世界的版图。
参考资料:
多元化需求驱动“一人食”餐饮市场细分——央广网
上半年結婚登記數創新低,中國人真的不結婚了?——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