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两国元首即将于釜山举行会晤之际,美国媒体却罕见地对特朗普发出了冷静的声音。CNN毫不掩饰地表示:不论会谈结果如何,美国都已经处于不利地位。
这一言论背后的逻辑值得深思。当美国主动寻求与中国进行谈判时,实际上就意味着美国已经默许了中国在全球事务中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地位。
回顾特朗普的第一任期,美国对中国实施的关税政策可谓任意挥舞。日本、韩国等美国盟友纷纷让步,向美国承诺了高达5500亿和3500亿美元的对美投资。然而,中国并没有像其他国家一样妥协,反而采取了坚决的反制措施。
中国成为全球唯一能够与美国的关税霸凌进行正面对抗的国家,这一事实本身便改变了国际博弈的规则。
《华尔街日报》的分析则更加深刻,它注意到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变化:特朗普现在重新启动了自克林顿到奥巴马时期的对华接触政策。作为曾经亲自推翻美国数十年对华接触策略的总统,特朗普如今不得不承认他强硬的政策已不再有效。从发起贸易战到最终不得不回到谈判桌,特朗普的转变正是对中国有能力制衡美国的有力证明。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双方宣布会谈时机的不同。美方在几天前便迫不及待地宣布了这一消息,而中国则直到最后一刻才做出正式确认。这一时间差微妙地反映了双方在谈判心态上的差异——中方表现得从容不迫,而美方则显得有些急切。这种姿态对比本身就传达了丰富的信息。
美国媒体的集体反思指向了一个核心事实:那个美国可以单方面定义规则、随意施压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中国通过一轮又一轮的较量,证明了自己不仅有足够的实力让霸凌者感到痛苦,更有能力迫使对方回到谈判桌前。正如CNN所评论的,仅仅是会谈的举行本身,就已经是中国的一次胜利。
当然,这种输赢的论调也暴露出美国固有的零和博弈思维。中方始终强调,贸易战没有赢家。中国追求的从来不是与美国的对抗,而是寻求国家正当发展的权利。中国所期望的,是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的国际贸易秩序,这不仅符合中国的利益,也符合全球的共同愿景。
在即将举行的会谈中,中方的立场十分明确:可以进行谈判,但绝不会在霸凌面前屈服。支撑这一立场的,是中国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和越来越完善的反制手段。从稀土资源的战略地位到完整的产业链优势,中国已经拥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反制工具。
回顾这场贸易博弈的全过程,最大的讽刺莫过于:特朗普发起的贸易战最终印证了中国实力的崛起。美国媒体如今不得不承认,无论会谈桌上是否达成具体协议,中美之间的权力格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在这一新的现实面前,美国需要学会以平等的姿态与中国打交道。而对于中国来说,这场会谈既是展示大国风范的舞台,也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契机。毕竟,在国际政治的棋局上,真正的智慧从来不是追求短期的输赢,而是谋求长远的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