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股市财报风云
解读兢强科技招股书(上会稿):现金流常年为负,但也分红6466万再募1个亿补流、毛利率高于同行存疑、境外销售波动剧烈,真实性存疑
一边亏本卖货,一边大举分红,这家公司的上市剧本让人直呼看不懂
最近,一家名叫铜陵兢强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以下简称“兢强科技”)正在北交所门口徘徊,等待着11月21日的上市审议。
作为资本市场的老熟人,兢强科技早在2021年就曾尝试登陆深交所主板,却在2022年9月上会前夜突然撤回申请。如今改道北交所卷土重来,但其招股书和问询回复中暴露的种种问题,让人不得不怀疑:这家公司真的准备好了吗?
01 业绩变脸,上市之路“一波三折”
兢强科技的主营业务是电磁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中漆包铝线业务占据了近九成的收入来源。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家用电器和变压器领域,客户包括美的集团、长虹华意、苏泊尔等知名企业。
说起来,这家公司可是资本市场的“回头客”。2021年11月,它就向证监会递交了深主板上市申请,但经过十个多月的审核后,竟在上会前夜主动撤回了申报材料。
这一撤,背后或许有其难言之隐。
数据显示,2021年兢强科技扣非净利润曾高达7910.74万元,但到2022年却直接腰斩,暴跌54.80%至3575.45万元。如此业绩波动,显然难以满足主板的稳定性要求。
如今改道北交所,兢强科技的业绩依然起伏不定。
2023年,公司营收12.17亿元,扣非净利润5619.55万元,同比增长57.10%。但好景不长,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仅同比增长2.13%,扣非净利润仅增长6.49%。
公司自己都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最高仅增长2.62%,最低可能负增长5.08%;扣非净利润最高增长10.47%,最低可能负增长3.00%。
这业绩预报,怎么看都透着一股子信心不足。
02 亏本卖货,第一大客户关系微妙
作为兢强科技的第一大客户,美的集团本该是公司的“财神爷”,但实际情况却让人大跌眼镜。
报告期内,兢强科技对美的集团的销售金额逐年下滑,从2021年的2.35亿元降至2023年的1.72亿元。
与此同时,美的集团的业绩却是蒸蒸日上,营收从3434亿元增长到3737亿元,净利润从286亿元增长到337亿元。
这就奇了怪了,客户赚钱越来越多,为何从兢强科技这买东西却越来越少?
更令人费解的是,2023年,兢强科技向美的集团销售低规格漆包铝线的毛利率竟然是-0.6%。换句话说,公司在亏本把第一大产品卖给第一大客户!
而同款产品卖给其他客户,毛利率却可达到8.11%甚至12.20%。
对此,公司的解释是:卖给美的的小规格产品线径更小,生产成本更高。但这个理由难免让人心生疑窦:为何偏偏对最大客户做这种赔本买卖?其中是否隐藏着别的商业逻辑?
03 毛利率谜团,高于同行难释疑窦
尽管面临种种问题,兢强科技却有一项指标始终“傲视群雄”——毛利率。
报告期内,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15.02%、9.19%、9.78%、10.39%,始终远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数的6.60%、4.77%、5.89%、7.19%。
这就引人深思了:一家研发费用率始终低于同行均值的企业,如何实现持续高于同行的毛利率?
更不用说,公司还存在将主产品亏本卖给大客户的情况。如此背景下,高毛利率从何而来?是否经得起推敲?这些问题都需要公司给投资者一个令人信服的解答。
04 境外销售,暴涨暴跌疑云重重
兢强科技的境外销售数据同样扑朔迷离。2024年,公司境外销售收入金额高达2.35亿元,同比增长80.51%。而2023年,这项数据还曾同比下滑3.52%。
这种过山车式的增长,难免让人怀疑其可持续性。果然,2025年上半年,公司境外销售收入就同比下滑了7.42%。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介机构对境外客户的实地走访比例最高只有78.70%,意味着超过20%的境外客户未经实地走访。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境外销售的真实性?是否存在向非终端客户压货、囤货的可能?这些都是北交所问询的重点。
05对赌协议,往事并不如烟
公司历史上曾与多家投资机构签订对赌协议,内容涉及业绩承诺、股份回购、一票否决权等,堪称一部“资本博弈连续剧”。据招股书第48至60页披露,公司与浙江中大、天源投资、皖江毅达等机构均曾签署含有对赌条款的补充协议。虽然后来这些协议在2021年7月至8月间陆续终止,但如此密集的对赌历史,不禁让人想问:公司当初是有多缺钱?还是对自身业绩有多不自信?
值得玩味的是,这些协议中甚至包括“若未实现业绩目标,实控人需以1元对价转让质押股权”的极端条款(第50页)。虽说如今已“洗白”,但这番操作难免让人对公司的稳健性打上一个问号。
06股份代持,剪不断理还乱
如果说对赌协议是“明枪”,那股份代持就是“暗箭”。招股书第46至47页详细披露了禾一投资内部曾存在的代持情况。实控人曾东文曾替其兄曾东武代持,还有其他员工替亲戚、朋友代持,关系网之复杂,堪比一出家庭伦理剧。
尽管公司声称这些代持已在2024年3月前清理完毕,但代持背后的动机、资金来源、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等问题,依然像一团迷雾。毕竟,代持可不是为了“方便管理”这么简单吧?
07 客户与供应商,集中度双高
兢强科技在招股书中坦言,公司前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高达74.69%(第29页),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虽逐年下降,但仍达26.52%(第29页)。这种“两头靠大户”的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是行业特性,但也暗藏风险:万一某家大客户“移情别恋”,或者某家供应商“断供”,公司业绩会不会“一夜回到解放前”?
08 抵押全家福,土地房产几乎全押
更令人瞠目的是,公司几乎把所有家当都押了出去。招股书第33至34页显示,公司抵押房产面积占总面积的97.24%,抵押土地使用权面积更是高达100%。也就是说,公司主要生产经营场所几乎全部处于“质押状态”。虽然公司解释这是为了融资需要,但投资者难免会担心:万一哪天资金链紧张,这些“命根子”资产会不会被银行“一锅端”?
09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长期为负,但还是一边大额分红,一边募资补流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为负,2018年至2024年连续七年净流出。尤其是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经营性现金净流出合计高达4.89亿元。与此同时,公司的货币资金始终不够支付短期借款。截至2024年6月末,货币资金仅7186.22万元,而短期借款高达36057.58万元。就在这种现金紧张的情况下,2023年,兢强科技却毅然决定现金分红6466.5万元,比公司当年的净利润6259.07万元还要多。这边哭着喊着缺钱,那边却大手笔分红,然后上市募资1亿元补充流动资金。这套“左手分红,右手补流”的财技,着实让人眼花缭乱。
10 上路之际,透明合规才是正途,请尹舒、何建军、李中全、吴海峰、郭青柏5位委员对以上问题关注一下呗!
兢强科技从主板到北交所,监管门槛可能不同,但对透明、规范、可持续的要求始终如一。
目前,监管层对IPO的审核日益严格。以贝特电子为例,其IPO撤单后,甚至有5名律师和2名注册会计师因“执行的核查程序不到位,发表的核查意见不审慎”而收到监管函。
随着注册制改革的深化,中介机构的看门人责任愈发重要。券商、会计师、律师等中介机构能否勤勉尽责,直接影响资本市场的健康运行。
本文数据均摘自《铜陵兢强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招股说明书(申报稿)》
https://www.bse.cn/disclosure/2025/2025-11-14/1763120893_550659.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