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主营业务是停车场和园区运营的公司,账上躺着超过85亿港元现金,却因为投资了一家机器人公司,被市场视为下一个潜在的金矿。 更反常识的是,这家名为首程控股的港股上市公司,其市值约为177亿港元,但它的总资产就达到了163.4亿港元,现金部分占比过半。
这意味着,市场给予其核心业务和庞大机器人生态的估值,几乎打了个对折。
2025年11月14日,首程控股交出了一份收入同比增长30%、归母净利润增长22%的三季报。
同一天,它宣布了一项为期三年、总额高达10亿港元的股份回购计划。 而在第二天,11月15日,其重磅投资组合公司——宇树科技,更新了完成IPO辅导的公告。
宇树科技,这家在2025年央视春晚上让人形机器人惊艳亮相的公司,全球四足机器人市场占有率接近70%。 它的Unitree Go1四足机器人累计出货量超过5万台,在消费级足式机器人市场占据绝对领先地位。 2024年,宇树科技的营收突破了10亿元人民币,接近翻倍增长。
首程控股通过其管理的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持有宇树科技约4%的股权,是后者董事会中唯一的上市公司股东。
在宇树科技启动IPO进程后,其估值从首程首次投资时的约80亿元人民币,在8个月内跃升至120亿元,为首程控股带来了50%的账面增值。
市场分析认为,宇树科技上市后市值有望突破千亿,这将为首程控股带来超过40亿元的股权价值重估。
首程控股与宇树科技的关系,远不止于简单的财务投资。 它成立了北京首程机器人科技产业有限公司,作为宇树科技的一级代理商,深度参与其产品的市场开拓与场景落地。 这种“左手投资、右手运营”的模式,是首程控股布局机器人产业的鲜明特色。
在首程控股的业务版图中,传统的停车场和园区运营(资产运营)是稳健的基本盘,前三季度收入7.83亿港元,增长16%。 而包含REITs投资和股权投资的资产融通业务,则成为强劲的增长引擎,同期收入暴增66%至4.32亿港元。 公司参与的首农产业园REIT、南方万国数据中心REIT等项目,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回报。
但真正的想象空间来自于其构建的机器人生态体系。
首程控股的布局已经覆盖了机器人产业的上下游。 在上游,它设立了机器人先进材料公司,攻关关键材料。 在中游,通过百亿规模的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它投资了包括宇树科技(人形/四足机器人)、加速进化(运动控制)、银河通用(具身智能大模型)、星海图(开发者平台)、松延动力(双足机器人)在内的十余家头部企业。
2025年7月,由加速进化提供核心技术的机器人在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上夺冠,展现了中国企业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综合能力。
首程控股投资的另一家公司沃兰特航空,则拿下了总额17.5亿美元的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订单,打开了高端装备出海的空间。
在下游的应用和落地环节,首程控股的动作更为具体。 它在北京融石广场、首都机场T3航站楼、成都春熙路等地点同步开设了机器人体验店,并计划在未来一年于全国核心城市开设20家这样的门店。 线上,则通过“首程W”直播间尝试打通“新科技 新消费”的C端市场。
更重要的是,首程控股利用自身运营的停车场、产业园区、医院等场景,为被投企业的产品提供了“试验田”。 例如,它与被投企业万勋科技在成都环贸ICD落地了全国首个“机器人 自动充电”示范项目。 在医疗领域,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应用国产手术机器人完成了多项高难度手术。 其投资的松延动力仿生脸机器人入驻首钢园后,据称帮助商场客流量提升了23%。
这种“资本 场景 产业链”的协同模式,被首程控股管理层概括为“投资入局、运营共建、借江成海”的三阶跃迁路径。 首程控股董事会办公室总经理康雨曾表示,公司布局的企业正迎来“技术兑现期”与“市场转化期”的重合。
财务上的稳健为首程控股的扩张和回购提供了底气。
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资产负债率仅为31.5%,负债资本比率为10.9%,维持着极低的杠杆水平。 2025财年,公司宣告的派息总额合计达到11.59亿港元,延续了其高股息回报的特征。
在2025年中期业绩公告中,首程控股明确表示将持续深度布局机器人产业,通过“投、产、服”构建完整生态。 三季度后,其投资步伐并未停歇,连续发布了投资星动纪元、追加投资泉智博科技等多家机器人产业链公司的公告。
随着宇树科技IPO进程的推进,以及旗下多家机器人企业技术在实战中得到验证,首程控股所押注的“具身智能”赛道开始呈现出集群效应。 这家传统印象中的基础设施资产运营商,正在通过一套系统性的产业策略,将自己重塑为机器人生态的构建者。
晒本命时间到
下一篇:你敢相信?红利今年又涨了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