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3月24日报道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3月19日刊登题为《美元会继续下跌吗?》的文章,作者是高盛资产管理公司前董事长吉姆·奥尼尔。全文摘编如下:
尽管我已不再每天都投身于金融市场,但我从未忘记自己早年作为经济学家在金融行业工作时所学到的一些关键教训:判断错误比正确容易得多。
比如2025年很早出现的一个大意外。去年底,在唐纳德·特朗普赢得美国大选后,美元稳步升值,反映出人们普遍预期美国经济增长将相对强劲、美国会推出更多财政刺激措施,且新的或加征的美国关税将进一步推高美元。事实恰好相反,美元一直在大幅贬值。
我很早就学到的另一个教训是,考虑到外汇市场的规模和深度,对压倒性的共识看法持怀疑态度是值得的。通常情况下,事实会证明共识前景中的某些因素相当值得怀疑。例如,如此多的人预测美国的关税将有利于美元,不太可能对美国经济造成过度破坏,尽管他们同时认为关税对美国消费者有净负面影响,我觉得这很奇怪。
此外,与特朗普关系最紧密的一些经济顾问曾公开谈到,其他国家的货币需要走强。这就是为什么他们一直在试图推动达成新版本的《广场协议》,当时日本和德国同意本国货币对美元升值,以安抚美国。所谓的海湖庄园协议就是想起到同样的作用。
特朗普政府关注的是美国制造业和它自己定义的竞争力,而这两者都没有为预期美元持续走强的前景提供多少依据。没错,通常用来反驳的观点是,关税是有必要的,因为考虑到“例外”的美国经济拥有深厚且流动性强的金融市场以及尖端技术,在安全事务方面表现卓越,并且在整体经济增长方面优于其他国家,无法阻止美元继续走强。
如果2025年美元的相对疲软仅仅是一次调整,那么这些流行的论点可能会再次出现,并推动美元再次走强。然而,存在一些周期性、结构性,甚至是系统性的因素,或许会使美元更有可能继续走弱。
在周期性方面,近期的高频数据显示美国经济短期内将表现疲软,备受关注的亚特兰大联邦储备银行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模型GDPNow预测,今年一季度美国经济将出现负增长。这绝不是唯一的警告信号。最新的美国企业和消费者信心调查也令人担忧。
此外,即使是金融行业以外的人也对未来的通胀感到越来越不安。密歇根大学最新的五年通胀预期调查显示,美国人预计美国的通胀率将升至3.9%,这是三十多年来的最高水平。
越来越多的评论人士开始谈论美国的滞胀问题。而且,由于特朗普的反复无常和咄咄逼人,其他国家也不会仅仅旁观。许多国家的政策制定者(尤其是欧洲国家,但也包括中国)认识到必须做出改变,减少本国经济对美国的依赖。
上述事态发展可以解释美元为什么最近在下跌。但除了可能出现美元“周期性”下跌之外,还有一个更根本的结构性问题。如果特朗普坚持加征关税,而且这些关税确实推高了美国的通胀,在实体经济中产生连锁效应,那么美元的长期均衡价值可能会低于原本可能达到的水平。这也将导致美元价值调整——如果特朗普继续按照目前的做法行事,可能会是一个相当大的调整。
这就把我们带到了系统性层面。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在争论美元为何能持续走强这么长时间。一些人认为,美元的价值与美国作为安全保障者和二战后多边机构中主导者的角色密切相关。如果美国现在放弃扮演这些角色,其他国家将不得不为自己挺身而出,美元无可置疑的主导地位可能终于将走向尽头。(编译 胡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