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球金融圈最炸裂的一幕出现了:澳大利亚工党政府公开拒绝配合美国“联美排华”,直言“中国重要性强美国十倍”!
一边是中国连续15个月抛售美债,成批黄金直运上海金库;另一边,美国财长连夜致电北京,特朗普威胁盟友加税却遭反呛。
澳大利亚对华出口额是美国的10倍,当中国手握7000亿美债成美国“命门”,这场经济博弈的本质早已不是贸易战,而是霸权逻辑与生存理性的终极对决。
一、美债抛售潮:中国如何用“金融武器”反制美国霸权?
中国单月减持美债119亿美元,全年累计抛售573亿美元,持仓量跌至7590亿美元,这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低水平。
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中国已从美债最大海外持有国“降级”为第三位,日本、英国反超的背后,是美元信用崩塌的连锁反应。
特朗普政府修改债务还款规则、冻结俄罗斯资产的先例,让中国意识到:美债不再是“无风险资产”,而是悬在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美国财长耶伦的威胁升级印证了危机:在中美金融工作组会议上,美方竟扬言制裁中国银行,试图逼迫中国继续购买美债。
中国海外净资产收益率连续多年为负,持有美债的实际收益甚至跑不赢国内城投债。
当美国国债突破36万亿美元,当美联储降息三次仍难抑收益率飙升,继续持有美债无异于为美国财政赤字“填坑”。
中国抛售的不仅是美债,更是对美元霸权的釜底抽薪。
2025年3月,成批黄金通过专机从纽约联储金库直飞上海,中国黄金储备突破2279吨,连续18个月增持。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覆盖180国,处理量同比激增42%,中东石油人民币结算占比突破12%。
二、澳大利亚反水:10倍贸易差下的“经济理性觉醒”
当特朗普计划对澳大利亚钢铝加税时,澳贸易部长法雷尔的反击震惊世界:“中国是‘钞能力’十倍的客户,我们绝不联美排华! ”
数据揭示现实:2023-2024财年,澳大利亚对华出口2120亿澳元,而对美仅370亿澳元,差额近6倍。
在铁矿石、煤炭、葡萄酒领域,中国市场占比超70%,美国需求却不足3%,这就是澳大利亚敢硬刚美国的底气。
莫里森政府的教训太深刻:2021年追随美国禁用华为、炒作新冠溯源,换来中国对澳葡萄酒征收218%反倾销税。
澳大利亚葡萄酒对华出口暴跌97%,美国酒商趁机抢占市场,对华出口激增30%。
现任工党政府终于醒悟:“为美国火中取栗,反被美国摘桃子”的剧本,绝不再演第二次。
美国“补偿承诺”的破产加速了盟友离心。
特朗普曾承诺用“友岸外包”帮澳大利亚转移稀土产业链,但三年过去,美国环保法规卡死项目审批,劳动力成本飙升300%。
当美国要求澳大利亚停止对华出口铁矿石时,得到的回应是:“那请先赔偿我们每年1200亿澳元损失! ”
三、美元霸权裂痕:从“避风港”到“风险源”的剧变
国际清算银行最新报告显示,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占比跌破58%,较本世纪初缩水超12个百分点。
金砖国家支付系统(BRICS Pay)2024年10月上线首月,处理跨境交易超1.2万笔,涉及能源、矿产等战略物资。
就连欧洲央行都承认:美国政府滥用金融制裁,正在摧毁美元作为“安全资产”的信用根基。
特朗普政策正在加速美元衰落。
为促进制造业回流,美国强推弱势美元政策,导致美债收益率波动率创2008年以来新高。
当中国减持美债引发连锁反应,30年期美债收益率单日飙升60个基点,美国财政部融资成本激增30%。
耶伦的焦虑藏不住了:“美债抛售潮暴露了市场对美国政策制定的信心危机。 ”
全球“去美元化”已进入实操阶段。
俄罗斯石油人民币结算占比达34%,沙特接受人民币购买战略储备油,东盟跨境数字人民币试点扩至7国。
中国持有美债规模仍超7000亿美元,这既是悬在美国头顶的“堰塞湖”,也是博弈桌上的终极筹码。
四、盟友体系崩塌:当“美国优先”遭遇“生存优先”
澳大利亚的叛变只是冰山一角。
德国经济研究所测算:若完全配合美国对华脱钩,欧盟GDP将损失0.8%;但若维持对华贸易,反而能获利1.2%。
日本悄悄扩大RCEP框架下的对华半导体材料出口,韩国通过中韩自贸协定升级版规避美国芯片禁令。
美国“经济补偿”沦为国际笑柄。
承诺购买澳大利亚液化天然气替代俄气,实际采购量不足协议20%;答应帮加拿大重建木材产业链,反手加征17%反补贴税。
法国央行行长直言:“美国人的承诺像口香糖,嚼着甜,咽下去毫无营养。 ”
这场博弈撕碎了霸权时代的遮羞布。
当中国用10倍贸易额让澳大利亚“用脚投票”,当抛售美债成为反制霸权的金融核弹,规则正在被重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