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峡网报道,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坦言,特朗普对美国企业因关税受到的冲击感到 “害怕”。“我承认中国的关税在上个月给我们带来了痛苦,我对此感到恐惧,总统对此也感到恐惧,但我们必须打这场仗。”卢特尼克说,这种痛苦是有必要的,并坚称,消费者不会面对价格的上涨。
特朗普(资料图)
沃尔玛,作为美国知名零售巨头,其商品价格的变动直接关系着美国民众的生活成本。如今,沃尔玛 CEO 直言,三分之一的商品都要涨价,而这些可都是民众日常生活离不开的必需品。一直以来,美国消费者对中国制造依赖度极高,中国商品物美价廉,在美国市场上很难找到可替代的优质供应商。特朗普发动的关税战,使得中国商品进入美国市场成本大幅增加,物价随之攀升。这一变化让美国老百姓的生活压力骤增,抱怨声此起彼伏。
美国经济数据的变化,直观地反映出关税战对其经济的负面影响。从美国一季度 GDP 数据来看,虽然进口因前期囤积出现增长,但政府支出减少、企业投资下滑等因素,使得经济增长的动力明显不足。美国专家指出,关税战导致美国企业面临成本上升、供应链受阻等难题,许多企业利润下滑,不得不削减生产规模甚至裁员。这不仅影响了美国经济的短期增长,也对其长期发展埋下隐患。这种经济形势的变化,让美国的政客们忧心忡忡,担心经济衰退的阴霾会笼罩美国。
美国国内各界对关税战的反对声浪日益高涨。普通民众作为直接受害者,生活成本的增加让他们对政府的关税政策极为不满。企业界也纷纷站出来发声,因为关税战使得企业运营成本飙升,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一些企业甚至面临生存危机。像金融巨鳄索罗斯就公开批评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认为这是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这种来自国内各阶层的反对声音,形成了一股强大的舆论压力,让特朗普政府不得不重新审视关税战带来的影响。
在这场关税战中,美国传统盟友的态度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以往,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常常能够得到盟友的支持与配合。然而,此次关税战中,美国盟友们在与美国的谈判中,态度变得异常强硬。原因在于,中国对美国的反制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美国的盟友们从中受益。例如,一些欧洲国家的商品在美国市场上,因中国商品份额的下降而获得了更多机会。而且,这些盟友也深知,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的经济大国,与中国脱钩并非明智之举,这将对自身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损失。所以,他们不愿轻易跟随美国的步伐,对中国采取强硬措施。
货轮(资料图)
美国在贸易谈判方面可谓是困难重重。特朗普政府原本设想在 90 天内与众多国家谈妥 90 项协议,以此来重塑美国在全球贸易中的主导地位。但现实却给了他们沉重一击,这一设想几乎成为泡影。与各国的谈判进展缓慢,矛盾重重,美国提出的一些不合理要求,遭到了其他国家的坚决抵制。美国不仅在与中国的谈判中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在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协商中,也面临着诸多阻碍,难以达成令其满意的协议。这使得美国在全球贸易格局中的处境愈发尴尬,不得不寻求新的解决方案。
在这场关税战中,中国始终保持着坚定的立场。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梁建军明确指出,中方对美方从不抱幻想,也不寄希望于通过一次谈判解决所有问题,唯有斗争才能赢得尊重。中国清楚地认识到,美国发动关税战的本质是对中国发展的遏制,因此在应对过程中,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反制措施。从贸易领域的关税对等反击,到在国际舆论场积极发声,中国向世界表明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决心。在谈判桌上,中国坚持平等、尊重、互惠的原则,绝不轻易妥协,以坚定的态度和有力的行动,让美国认识到中国的不可侵犯。
美国求和的急切心情溢于言表。先是主动致电中国,而后又派出多路人马前往北京。美国前驻华大使博卡斯、新任驻华大使庞德伟、美国亚洲协会会长康京和纷纷访华,这些举动都显示出美国在关税战中的被动局面。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坦言特朗普的 “害怕”,更是从侧面反映出美国国内经济、政治等多方面面临的巨大压力。美国政府迫切希望通过与中国的谈判,缓解关税战对美国经济的冲击,恢复国内经济的稳定发展。
特朗普(资料图)
美国此次求和,对其自身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在国际形象方面,美国一直以强硬姿态示人,此次求和难免让人看到其虚弱的一面,国际形象大打折扣。从国内经济角度来看,关税战的持续已经让美国经济伤痕累累,求和若能达成有效协议,或许能为美国经济松绑,缓解物价上涨、企业困境等问题;但若谈判破裂,美国经济可能会陷入更深的衰退危机。在政治层面,特朗普政府内部因关税战产生的分歧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政府面临的压力也会持续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