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北上消费为何“难劝回”
创始人
2025-06-20 23:23:23
0

“中国香港居民消费的去本地化趋势如果像当年的制造业北移一样不再逆转,对香港消费市场和经济格局会带来哪些结构性转变,则有待进一步观察”

文|《财经》特派香港记者 焦建

编辑 | 苏琦

每逢周末及热门节假日深港两地间过关人潮拥堵现象出现数年后,与之相关的研究开始揭示其内在的作用机制及可能的未来趋势。

“有别于大众观感,分析中国香港特区政府等相关数据可以发现,港人北上消费没有挤压其本地消费。”

6月19日下午,以疫情复常后中国香港市民北上消费趋势为研究对象的一项系统性研究成果公布,负责该项目的香港中文大学伟伦经济学教授及经济系主任宋铮在相关发布会上透露了上述观点。

该项研究以“港人北上消费:规模、目的地及消费特征”为题,通过综合分析中国香港特区政府统计资料及AlipayHK数据模型得出结论,除前述港人在内地消费并无挤压港人在香港消费的结论,该研究在分析原因时则指出,港人在中国内地消费以生活服务类为主,而在中国香港的消费则集中于零售及餐饮业。

例如,根据香港特区政府香港统计资料,中国香港居民前往中国内地的旅游次数于2024年恢复到疫情前水平。港人境外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为9%左右、每季度境外消费金额约为500亿港元。该两项指标在疫情前后保持稳定且比例相近,显示出“北上潮”并非新现象,实为疫情后的“返潮”。

在此基础上,根据AlipayHK提供的数据分析以及其他数据交叉验证,中国香港居民北上人均消费约为300港元至500港元。AlipayHK目前拥有超过450万活跃用户,也是最早推出跨境服务的中国香港电子钱包,因此其相关数据模型被认为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超过三分之二港人的北上消费习惯。

分析相关习惯背后,构成消费吸引力的主要原因不仅限于物美价廉,则成为本轮港人消费北移趋势短期内难以逆转的重要背景。能支撑这一观点的,则主要有涉及消费结构及空间分布的两点主要原因:

首先,港人在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的消费模式存在明显差异。以曾在内地进行交易的AlipayHK“资深”用户为例,其消费服务业约占其在内地总支出的接近一半,零售业购物则仅占28%。在此基础上,在经常北上的资深港人用户中,他们在内地的消费中生活服务类消费占逾八成,其中包括健康与美容、按摩及其他个人服务。

与之形成对照的,则是这部分经常北上的资深用户在中国香港的本地消费,则大部分集中在零售业及餐饮业,分别占58%及29%,服务业占较少比例,只占12%。

港人北上从“即兴消费”日益转向“民生消费”原因之一,是内地服务业不断升级及创新。图为在内地某直升机科技馆体验互动飞行的香港小朋友。摄/焦建

“中国香港特区近期的整体消费疲软和港人北上消费是两回事情,并非此消彼长的关系。要看到的一点是,中国内地的服务业不断升级,其所创造的新形态消费内容,已是中国香港目前没有未来也很难提供的。”宋铮则在解答《财经》提问时指出,“我们统计了几年的相关数据,发现没有特别的大波动,相对证明了这一趋势的稳定性。”

“服务业的升级主要有两条路,一个是资本密集化的道路,一个是服务新型化的道路。我们在分析数据时就会发现,深圳等地有太多太新的领域出现,有的看名字根本不知道是要做什么。”宋铮分析称,“从过去这些年的整体情况看,内地城市与百姓日常生活相关的服务业升级是相对比较成功的。由此或带来港人北上消费潮流短期内难以逆转。”

在这一过程中,“数字化服务则正成为大湾区一体化的加速器,中国香港的相关跨境服务已突破简单支付,而是延伸至交通、预约式服务等多场景。仅过去一年我们的服务已吸引逾200万港人北上使用,更推动港人从‘即兴消费’转向‘民生消费’,促进大湾区人流、资金流与生活圈的无缝连接。”AlipayHK行政总裁李咏诗则对《财经》分析指出。

其次,随着港人北上热潮和支付方式便利化、普及化,已在带来明显的消费溢出效应。前述研究也显示,港人在中国内地的消费,已由以往集中在粤港澳大湾区与一线城市如深圳、广州,逐步扩散至其他地区如湾区低线城市中山、江门,乃至北上重庆、长沙等地。“这印证了跨境消费市场的日渐一体化。”宋铮指出。

针对一系列现象,宋铮也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意见。例如,“分析支付平台的数据模型可见,服务业消费占港人在内地总支出近半,和港人留港消费模式存在明显差异,香港特区政府应关注香港服务业面对的压力,并针对性支援业界及从业人员。”

作为国际旅游都会,香港此前可受惠于外地及本地消费“剪刀差”。随着游客消费开支增长相对缓慢,这一模式或被打破。图为在香港荷里活道附近拍照的游客。摄/焦建

能反映这些相关业界及人员现状的一个重要观察领域,或许是在疫情前香港居民在境外市场的消费开支其实一直低于外地旅客在香港本地的消费开支。作为国际旅游都会,过往每年均有数以千万人次的旅客来港观光和消费。“一减一加”后,香港当地市场实际上仍能受惠于消费“剪刀差”盈余及相关经济收益。

以2018年和2019年为例,外地旅客在中国香港本地的消费额分别为 3258亿港元和2566亿港元,同年中国香港居民在境外市场的消费开支则分别为 1772亿港元和1844亿港元,二者差额即香港享有的消费净流入分别达1486亿港元和722亿港元。对于业界及相关从业人员而言,这些流入构成了其盈利与收入的基础。

但受港人北上消费等趋势影响,中国香港本地居民在境外市场的消费自2022年初以来维持快速增长,迄今已完全恢复甚至超过疫情前的高峰水平;与此同时,非本地居民在中国香港市场的消费开支增长却相对缓慢,二者形成鲜明对比。

“香港居民消费的去本地化趋势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消费力外流,这种趋势如果像当年的制造业北移一样不再逆转,对香港消费市场和经济格局会带来哪些结构性转变,则有待进一步观察。”香港财经评论人博取对《财经》分析指出。

责编 | 张生婷

题图 | 焦建/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重庆8岁女孩被邻居带到长江游泳... 极目新闻记者 肖名远 7月1日,回重庆丰都县外婆家过暑假的8岁女孩萌萌(化名),在长江中不幸溺亡。4...
高频交易频率限速?量化私募再引... 随着《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下称《实施细则》)正式实施日的临近,市场近期流出传言:“高频交易频率...
【世界说】摩根大通:关税带来高... 中国日报网7月4日电 据美联社2日报道,摩根大通研究所(JPMorganChase Institut...
4连板创新药牛股,原因曝光! 【导读】塞力医疗发布股票异常波动公告,参股公司降压疫苗新药临床试验获受理 中国基金报记者 卢鸰 7月...
昆明璞域 ONE 首开登顶改善... 在当前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改善型需求逐渐成为市场主力的背景下,各大房企纷纷发力改善赛道。然而,如何在...
ETF互联互通“开闸”三周年 ... 2025年7月4日,ETF互联互通迎来“开闸”3周年。3年来,“ETF通”交易热度高涨,成交金额持续...
盛京银行拓展零售业务,2024... 瑞财经 严明会近日,盛京银行发布年报。从财报上看,盛京银行对公业务、零售业务均增长乏力。2024年,...
涉及低空载人飞行和驾驶员培育!... 7月4日,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产业联盟合作交流会暨广州开发区低空产业对接会在广州黄埔举办。当天正值该...
华福证券53岁总裁黄德良升任董... 瑞财经 王敏 7月4日,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福证券”)发布关于选举董事长暨变更法定代表...
华为工程师卖毫米波雷达,年入3... 不跟巨头抢激光雷达,另辟蹊径做毫米波雷达。 作者丨 祝枝杉 深圳,又跑出一只未来独角兽。 近日,深圳...
盘中跳水量化背锅?机构:新规影...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7月4日讯(记者 敖玉连)7月4日,A股盘中跳水,市场部分声音将“锅”甩...
600962,重大资产重组!拟... 国投中鲁重大资产重组将注入国投集团优质资产。 以收购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电子院”)...
冯来法已任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总经... 【大河财立方消息】7月4日,国家能源投资集团官网显示,冯来法已任国家能源投资集团董事、总经理、党组副...
中欧基金葛兰在管规模最大产品增... 中欧基金投资总监葛兰在管规模最大基金增聘基金经理。 7月4日晚间,中欧医疗健康混合发布公告称,增聘...
芯动联科、惠而浦上半年业绩大幅... 今日焦点惠而浦:上半年净利润同比预增559%左右 惠而浦公告称,公司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
钢铁电商平台寻找新故事:找钢集... 国内头部钢铁电商平台正在寻找钢铁之外的新故事。 7月2日,找钢集团-W(06676.HK)发布公告称...
一银行首任行长升任董事长! 7月3日,辽宁金融监管局发布一则任职批复,核准杨济时辽宁农村商业银行董事长的任职资格。 2023年9...
斯迪克:股东金闯计划减持公司股... 每经AI快讯,斯迪克7月3日晚间发布公告称,持有江苏斯迪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份约1.55亿股,...
原创 从... 6月25日,广西自治区党委召开了一次特别的常委会扩大会议,地点在柳州而非首府南宁,主议题只有一个:举...
刘铭诚:7.4期货黄金原油震荡... 白天外出聚会,周五老外假期,应该就是个震荡行情收官了。晚间的涨跌预计不会很大,本周黄金高点3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