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务部日前发布了新通知,决定自7月5日起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白兰地实施最高达34.9%的反倾销税,此项政策为期五年。这一反制措施的落地,标志着之前关于调查的讨论已经不再停留于表面,而是实实在在地付诸行动。
此次举措的背景相对简单。在外交层面,王毅外长近期对欧洲的访问期间,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和外长卡拉斯进行了会晤,期间,欧盟方面提出了四项具体要求。首先,他们要求中国立即停止对俄罗斯军事工业的“援助”,声称若继续支持俄罗斯,欧洲的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其次,他们施压中国取消稀土出口限制,指出这一政策使得欧洲企业陷入“严峻风险”。第三,他们要求中方制定具体方案,以重建中欧贸易关系框架。最后,欧盟还要求中方对伊朗施加压力,以促使伊朗签署核协议。
这样的态度显得傲慢和强硬,中国自然难以接受。即便是美国也没有这样的资格,难道欧盟就可以?对此,我方明确回应称,“许多外国媒体将电动汽车问题与白兰地事件联系在一起,暗示两者可能会相互影响。无论是哪一个案例,中方坚定维护自身企业利益的决心都是始终如一的。显然,白兰地事件的解决,对欧方而言,或许是一个警醒。”
那么,这一政策将对哪些利益相关者产生最显著的影响?无疑是法国的白兰地生产商,特别是干邑品牌的相关企业。中国市场是他们的第二大市场,销量占到全球的四分之一。这一加税政策,对于法国白兰地产业来说,无疑是一记沉重的打击。若中国市场上的销量出现大幅下滑,从农场、酿酒厂到贸易商,将会影响到多个产业链环节,导致订单成倍减少,甚至可能引发裁员,形势相当严峻。
针对白兰地事件,中方虽一直显示出合作的诚意,但如果欧洲方面不愿意领情,或许我们也不会介意将电动车的相关问题与白兰地事件进行挂钩,届时可操作的空间将更加广阔!可以说,这是一种对等的反制方式,中国的电动车、欧盟的白兰地、猪肉以及大飞机等均是显而易见的商业利益。如果欧盟再继续装作糊涂,不顾中国的合理利益,拒绝合作,我们将继续坚持立场,直到最后。
有关欧盟对中国白兰地的反倾销判定,显然比中欧在新能源领域的谈判成果要早,这一强硬姿态直接传达了中方不接受威胁和不过退让的态度。但我们始终坚持认为,合作才能实现共赢。如果你方无法清楚认识当前形势,中方就必须给你一个“警示”——将前景与风险清晰摆在你面前,走不走的选择权在你。
法国总统马克龙及法国国家干邑行业协会已经对中国这一决定表示欢迎,或许他们意识到我们的“善意”。希望接下来,他们能够用实际行动来回馈,接受我们关于电动汽车最低价格承诺的提议,以替代关税政策。其实,从技术层面看,这一切没有问题,关键在于欧方能否在后续进行有效的政治推动。
“白兰地一案”也算是画上句号,自今天起便实施新的关税政策。此次调查的截止日期恰巧落在了5号,而下一场会面将在法国举行。事实上,与法国及德国的交流往往比与整个欧盟的谈判更为有效。欧盟的冯德莱恩和卡拉斯似乎认为,经过与特朗普的接触后,欧美之间的关税问题不再是障碍,然而看看30-35%针对日本的关税威胁,就能清楚,美国必然会盯上关于欧盟的“肥肉”。此轮反倾销税的实施,势必将引发深远的影响,市场反应真是令人唏嘘,有人欢喜有人愁,现实就是如此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