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的3400美元天花板:一场残酷的收割
去年,金店人头攒动,抢购黄金的盛况宛如抢购白菜。铺天盖地的“黄金破4000美元”预测充斥着各大媒体,分析师们描绘着诱人的财富梦。然而,现实却无比残酷,这3400美元的价格,就像一道坚不可摧的铁闸,三次冲击,三次败退。那些当初信誓旦旦预测黄金价格将突破4000美元的分析师们,如今都销声匿迹了。
我的账户缩水了96%,但这并不让我后悔清仓的决定。如今,最值钱的不是黄金,而是现金!银行存款5%的利息,远比盯着K线图心跳加速来得舒坦。
黄金ETF持仓量连续12周下滑,上周五单日净流出10.2吨,机构撤离的信号清晰无比。美林报告更是直言不讳:60%的基金经理认为黄金是“最拥挤的交易”。4月份掉期市场显示降息概率高达94%,金价一度冲高至3423美元,然而,五月份公布的美国通胀数据为2.8%,离3%的警戒线仅一步之遥,降息预期破灭,金价应声下跌。 美联储关于降息的言论早已被市场榨干了价值,每次降息传闻出现,金价也只是象征性地蹦跶两下便迅速偃旗息鼓。
即使半导体行业用金量暴增的消息满天飞,苹果新手机用金量提升25%,台积电3纳米芯片耗金量翻倍,但工业用金仅占总需求的10%,不足以支撑金价大幅上涨。白银的情况更为明显,工业需求占比达60%,价格却依然徘徊在31美元左右,这与金银价格比飙升至历史高位的92倍(历史平均水平约60倍)形成了鲜明对比,价格严重扭曲。
3400美元成了金价难以逾越的山峰。5月20日,借着中东冲突的东风,金价短暂冲高至3398美元,次日却暴跌至3330美元;6月5日,靠着降息预期,金价触及3423美元,旋即又跳水至3348美元;上周五纽约收盘价为3391美元,今日亚市早盘则回落至3360美元附近震荡。
我早已制定了严密的清仓计划:3280美元卖出80克,回笼21万元现金;3350美元再抛100克,到手32.7万元;最后20克挂在3380美元,却未能成交,眼睁睁看着金价掉头向下。现在,账户里只剩下500元,连1克黄金都买不起了。
那些鼓吹抄底的分析师从不会告诉你真实的成本:实物金买价每克需加收12元手续费,卖价还要倒贴5元;金条回购检验需要3天时间,而金价瞬息万变。国际金价上涨0.42%的表面利好消息,也暗藏玄机——当时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正在下跌,美元贬值带来的虚假繁荣掩盖了真实情况,国内金饰价格反而下跌了10元/克。
真正影响黄金的关键指标是实际利率。十年期美债收益率4.26%减去通胀2.8%,1.46%的实际收益率远超黄金的零收益率,聪明钱自然会选择美债。
黄金矿业股也发出了预警信号。全球最大金矿公司纽蒙特(Newmont)股价从63美元跌至41.5美元,巴里克黄金(Barrick)则从27.6美元下滑至15.8美元,矿企股价本月跑输金价8%,比金价更早地发出看跌信号。
技术面上的破位信号更让我彻底死心。周线图上,20日均线3115美元如同生命线一般,5月份金价暴跌时曾短暂跌破3100美元关口,虽然随后有所回升,但支撑力已大幅减弱。
那些甜蜜的陷阱更需警惕。“央行购金创纪录”的宣传攻势甚嚣尘上,去年全球央行购买了1037吨黄金,但今年一季度采购量却骤降至289吨,降温趋势明显。俄罗斯央行4月份甚至抛售了3.2吨黄金,避险属性正在逐渐失效。上周四台海局势升级,金价仅上涨18美元便迅速回落,而上个月巴以停火协议签署时,金价暴跌78美元的惨状仍历历在目,市场对地缘风险越来越麻木。
我账户里剩下的500元,更像是我的观察哨,随时准备在金价跌破3100美元时精准出手。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4.82%,三个月期美国国债收益率5.12%,这些高收益、高流动性的理财产品,远比盯着分时图心跳加速更划算。
隔壁老王上周刚抄底买入100克黄金,两天就浮亏1.8万元,金店柜台前大妈们仍在抢购投资金条,店员笑得合不拢嘴,历史总是惊人相似,只是角色互换。
持仓成本差异造成了市场割裂。2019年抄底的投资者成本仅为2800美元,现在无论何时抛售都能盈利;而像我这样在3100美元以上建仓的投资者,则正在被反复收割。招商银行朝朝宝收益率2.87%,工商银行天天盈产品七日年化收益率4.15%,这些高流动性理财产品将成为我精准抄底的子弹。
我密切关注着三个关键指标:美债收益率、美元指数和ETF持仓量。十年期美债收益率突破4.35%时,金价应声下挫;美元指数站稳105大关时,黄金买家集体沉默;SPDR持仓量跌破860吨时,盘面必然跳水。这轮黄金博弈的终局信号,早已潜伏在下影线之中——上周三金价快速跌破3330美元后又迅速回升,形成单针探底,当日成交量环比萎缩48%,反弹乏力,所谓的支撑不过是空头暂时的休兵。 一场残酷的收割,正在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