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商务部一纸公告震动全球,镓、锗、锑等关键战略矿产,原则不再允许流向美国。这并非无端设卡,而是对美国持续升级芯片打压与技术遏制的明确回应。
然而仅仅五个月后,路透社的调查撕开了一场精心设计的资源转移,2024年12月至2025年4月间,3834吨氧化锑绕开中国监管网悄然登陆美国。
更令人警觉的是,这场跨国资源转移背后,两个"帮手"国家的角色逐渐浮出水面,那么这两个“帮凶”究竟是谁呢?他们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当中国对美关闭战略矿产直接出口通道后,全球贸易流向开始诡异重组。泰国与墨西哥这两个在中国锑出口榜单上长期查无此国的名字,在2025年突然火箭般蹿升至前三甲。
咨询公司RFC Ambrian的数据揭露了这种异常的根源,墨西哥唯一锑冶炼厂直到2025年4月才复工,泰国也缺乏规模开采能力,两国的产能爆发显然另有玄机。
路透社通过航运记录还原了完整的转运链条,货物从中国离港时伪装成铁制品、锌锭或艺术用品,抵达中转港后立即恢复锑氧化物真身发往美国。
美国Gallant Metals公司CEO利维·帕克道出操作精髓:
大批量运输会引发审查,我们只能化整为零,分批伪装运输。
这种蚂蚁搬家式的策略,成功绕过了常规贸易监测。
在价格飙涨的利益驱动下,美国2025年对锑、镓、锗的进口量,在禁令高压下竟有望反超管制前水平。
香港贸易律师萧明杰指出法律风险:
违法者不仅面临货值数倍罚款与出口禁令,情节严重的可能按走私罪判处五年以上徒刑。
然而暴利当前,依旧有人铤而走险,那么这些人究竟做出了什么令人愤怒的行径呢?他们又凭此赚了多少钱呢?
2025年金砖峰会上,印度总理莫迪含沙射影批评矿产武器化的言论犹在耳畔,印企的实际操作却上演了荒诞剧。
调查显示,多家印度公司向中国提交超过30份伪造的《最终用途承诺书》,信誓旦旦宣称进口稀土将用于电动汽车制造等民用领域。
然而中国海关的稀土出口跟踪系统揭穿了谎言,120吨稀土磁铁经印度转手后,最终流入美国军工企业的导弹制导系统生产线。
印度企业左手以民用名义低价购入中国稀土,右手以军需物资高价倒卖美国军火商,从中赚取300%以上的巨额差价。
事件曝光后,涉事印企被中国永久列入贸易黑名单,印度整个稀土进口体系遭遇信任崩塌危机这种战略短视的经济投机行为,与其全球南方领袖的自我定位形成辛辣讽刺。
更令人唏嘘的是,当印度政府在国际场合高喊资源公平分配时,其企业却在为美国军工复合体输送关键弹药原料。
这场政治表态与商业操作的严重背离,暴露出新兴大国在战略资源博弈中的认知混乱。然而亚洲在上演资源转移的双面戏剧时,太平洋西岸的监管铁拳已蓄势待发。
面对日益猖獗的资源暗流,中国在2025年打出了监管组合拳。5月初,国家出口管制协调机制在深圳召开专项行动部署会,公安部与海关总署成立联合工作组,重点打击伪报品名、夹藏走私与第三国洗产地三大走私套路。
专项行动覆盖全国主要港口和陆路口岸,采用人工智能筛查系统对数万条报关记录进行交叉比对。
两周后,监管触角延伸至源头,内蒙古、江西等七个资源大省被纳入全链条监管体系,省级政府成立矿产出口监管专班,对辖区矿山实施一矿一档管理。
从开采许可、加工流程到出口报关,建立贯穿全产业链的电子溯源系统,确保每吨战略矿产来源可查、去向可追。
7月1日新《矿产资源法》,首次将36种矿产列为国家战略资源,构筑起更严密的法律防线。新规明确走私稀土或锑超过20吨即构成刑事犯罪,违规出口最高面临货值10倍罚款,情节特别严重者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在技术层面,海关全球稀土追踪系统也已升级至2.0版本,通过区块链技术锁定转手五次的最终用户,深圳海关近期查获率提升40%就是明证。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始终保持合法贸易通道畅通。正如商务部发言人何咏前在7月10日记者会强调:
我们依法审批合规的民用需求申请,2025年上半年已批准37宗锑产品出口许可。
这种精准管控让美国拉拢15国组建的矿产联盟陷入尴尬,即便构建替代供应链,中国在提纯技术和加工产能上的绝对优势仍是无法绕开的壁垒。那么究竟是什么让超级大国不惜违法构建走私补给线呢?
美国甘冒法律风险构建资源暗道,暴露的是其关键矿产供应链的结构性缺陷。美国智库CSIS最新报告显示,在其50种关键矿物清单中,41种依赖进口超50%,其中29种最大供应国是中国。
现实困境远超数据呈现,本土唯一钴矿已于2024年关闭,仅存的加利福尼亚芒廷帕斯稀土矿年产量不足全球需求量的5%,且矿石仍需运往中国加工后再返销美国。
为破解困局,美国只能上演双线突围的战略,对内强推《关键矿产复兴法案》,计划投资350亿美元重振本土矿业,却被环保诉讼和冶炼短板拖累,全美仅剩两家铜冶炼厂,稀土分离提纯能力几乎归零。
对外拉拢矿产安全伙伴关系的14个成员国,施压乌克兰转让顿巴斯矿区权益、炒作收购格陵兰岛稀土资源,甚至将公海采矿纳入战略计划。
但是,这些方案同样危机四伏,要知道乌克兰东部矿区正处于战火前沿,格陵兰岛采矿项目遭原住民强烈抵制,深海采矿更被海洋学家联合警告可能破坏大洋碳循环系统。
3834吨锑的跨国漂流,折射出美国在41种关键矿产超50%依赖进口时的战略焦虑,照见了某些国家在利益面前的政治双标,也彰显了中国构建从矿山到海关全链条监管体系的决心。
在深度全球化的今天,资源安全需要高超的平衡术。中国升级出口管制不是闭关锁国,而是以法律利剑精准斩断军工敏感渠道,同时为合规民用需求敞开大门。正如稀土追踪系统锁定印度转口贸易所证明的,在数字监管时代,没有资源暗流能真正隐身。
信源:
中国关键矿产出口禁令破功?美通过2国转运进口,已大量囤积镓锗—— 中华网财经2025-07-10
警惕!“美企竟这样绕过禁令,偷拿中国关键矿物”—— 观察者网2025-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