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个事儿,得从特朗普今年一月重回白宫开始聊。他一上台,就把贸易政策当成头等大事,各种关税大棒挥得飞起。针对中国,他先是以芬太尼流入美国为理由,从二月起对中国商品加征10%的关税,没多久又追加到20%,最后搞出个全面对等关税,把中国商品的税率拉到125%。这还不算完,加拿大、墨西哥、印度这些贸易伙伴也没逃掉,税率从10%到50%不等。四月二日,他甚至把那天定为解放日,签了个行政令,对全球贸易伙伴全面开征这些税。印度那边,七月特朗普对印度铜产品加了50%的关税,八月又把钢铝和汽车零部件的税率提到最高。印度商务部的数据显示,对美铜出口一年就有3.6亿美元,钢铝和汽车零部件超过20亿美元,这关税一砸下来,印度出口企业直接傻眼。
美国国内也不是没人反对。五家小企业和十二个州联合起诉,说特朗普没国会授权就乱加税,违反宪法。案子一路打到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焦点就是1977年的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这法本来是给总统在紧急状态下管金融交易的权限,没说能随便加关税。特朗普政府辩称芬太尼危机和国家安全算紧急状态,但法院不买账。八月二十九日,法院以七票对四票裁定特朗普的这些关税行政令违法,超出法律授权范围。裁决书里明确写着,这法没提关税的事儿,总统不能拿国家安全当挡箭牌无限扩张权力。这判决不光针对中国和印度,还适用于所有受对等关税影响的国家。说白了,这就是美国三权分立在起作用,法院在纠偏行政权的滥用。
特朗普反应可激烈了。他在社交媒体上发帖,说所有关税还继续有效,把裁决叫党派偏见,还想把事儿扯到政治斗争上。白宫发言人拿贸易逆差和安全威胁说事儿,认为法官不该干涉总统权力。财政部长、国务卿、商务部长齐上阵,警告说如果关税真无效,美国得退还上万亿美元的关税收入,财政会乱套。特朗普政府九月三日就向最高法院上诉,律师们忙着整理卷宗,请求推翻决定。法院暂时允许关税留到十月十四日,等进一步审理。这段时间,美国企业得评估退税可能,印度和中国出口商也能喘口气。
对印度来说,这判决来得正是时候。特朗普八月二十六日刚对印度大部分进口商品加50%的关税,因为印度买俄罗斯石油,说这间接帮俄罗斯打乌克兰战争。印度是俄罗斯石油大买家,占全球第三大石油消费国,这关税一加,印度出口到美国的商品两三分之一受影响,价值八百六十五亿美元。纺织业、宝石珠宝、制药这些行业最惨,失业风险大增。印度股市当天下跌1%,基准指数掉到八万零八百七十六点。专家说,这关税能把印度GDP增长砍掉一个百分点,从6.5%降到6%以下。竞争对手像土耳其、泰国、越南这些国家关税低,抢走美国市场份额,印度产品竞争力直线下降。
莫迪政府没坐以待毙。莫迪呼吁民众买本土货,说要优先印度制造,还让商家挂大牌子推本地产品。政府计划调整货物和服务税,把大部分税率降到5%或18%,刺激消费。出口组织呼吁一年内暂停还贷本息,腾出钱转市场。印度还签了跟英国的自由贸易协定,分散风险。更关键的是,莫迪转向外交调整。八月三十一日到九月一日,他去中国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峰会,这是七年头一遭。跟中方领导人见面,两人说印度和中国是伙伴不是对手,要改善贸易关系。普京也到场,三人聊深化合作,包括贸易、肥料、空间、安全、文化。印度外长说,美国和欧盟自己跟俄罗斯贸易,还批评印度,这事儿挺讽刺的。
中国那边也受益。特朗普的关税本来针对中国最狠,芬太尼关税从10%加到125%,还威胁半导体进口。但法院裁决后,中国制造业活动虽连续五个月收缩,但出口数据有稳定迹象。工厂加速运转,转向内销或其他市场。中国商务部对美国光纤加征33.3%到78.2%的关税,反击美国反倾销措施。全球市场波动大,交易员调整头寸,供应链重塑。
特朗普的贸易政策从他第一任期就开始了。2017年他签税改法案,增加联邦赤字近50%,国家债务升39%。2018年对钢铝加关税,引发全球反弹。他还推边境墙,2019年检查工地。2020年疫情时,低估严重性。两次弹劾,第一次因乌克兰事儿,第二次国会骚乱。他2020年败选后质疑结果,2021年一月集会后追随者冲国会。2024年又胜选,成最年长总统。现在面临多项法律指控,包括重罪定罪。
这裁决对特朗普贸易议程是打击。他得调整策略,推动国会立法。最高法院受理上诉,法官审卷宗。印度经济分析师预测恢复增长,中国钢材生产增加。特朗普说如果不赢官司,美国成第三世界国家,还威胁解散跟欧盟、日本、韩国的贸易协定。但经济学家说关税实际税美国消费者,每户多掏一千三百美元。税基金会估算,这些关税减美国GDP1%,包括外国报复。
长远看,这事儿暴露美国总统权力边界。宪法说征收关税归国会,总统只能临时措施。IEEPA是为异常威胁,不是全球关税工具。法学界早警告,国家安全不能成扩张挡箭牌。这判决维护原则,也给全球贸易松绑。中国、印度企业计算收益,仓库打包货物。特朗普坚持立场,采访辩护政策。但上诉悬而未决,最高法院决定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