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在贸易上的一系列操作,用“核爆”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原本50%的高额关税已经让全球产业链摇摇欲坠,眼下“钢铝衍生产品”清单又被疯狂扩充。
范围之广令人咋舌:从能驱动电网的风力涡轮机,到建筑工地上的重型推土机,再到日常家具上的小螺丝,只要里面含有钢或铝,就几乎都被列入征税范围。尤其是欧盟的钢铁行业,已经被这50%的关税压得喘不过气,整个相关产业链也跟着动荡不安。
事实上,这波“扩容”早在今年8月就启动了,一下子把407个产品类别拉入征税名单,要求其中涉及的钢铝成分都要额外缴纳50%的关税。美国商务部负责工业与安全事务的副部长杰弗里·凯斯勒解释称,这是为了防止企业绕开关税,帮助本土钢铝行业恢复元气。听起来似乎有理,但实际执行中却让企业一头雾水。
德国议员贝恩德·朗格就提到,他在参观一家摩托车厂时,厂主无奈地表示,根本无法准确计算每辆摩托车里钢铝的用量,甚至连一颗小螺丝里含多少钢材都说不清楚。美国的规定要求根据成分价值缴税,但企业无法精确测算,只能被迫按最高的50%税率申报,因为一旦少报,就可能面临高达200%的罚款风险。
受影响最直接的当属欧盟钢铁行业。早在清单扩容之前,美国对钢铁征收的高额关税就已经让欧盟企业流失了大量订单,不少工厂不得不减产甚至停工。而现在,更多下游产品被纳入范围,比如金属框架家具、摩托车零件等,这些产品看似与钢铁无关,但只要含钢铝成分就要缴税,直接推高了制造成本。
欧洲行业组织联合会的副总干事路易莎·桑托斯就直言,美国随意扩展征税类别,令欧美贸易关系变得愈发动荡。英国的处境同样尴尬,原本已经和欧盟商定降低钢铁关税,想给本土行业缓一口气,但美国的操作一出,英国政府立刻紧张起来,急忙向华盛顿询问哪些产品会被波及。欧洲钢铁联盟甚至发出警告:如果欧盟不尽快采取更强硬的措施,不仅钢铁行业,整个制造业及数百万个高质量岗位都可能受到威胁。
为反击,美国的关税政策,欧盟委员会已经对价值210亿欧元的美国产品征收25%的关税,但这只是“以牙还牙”,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毕竟贸易对抗就像掰手腕,两边都在使劲,结果可能是两败俱伤。
而美国自己也在“自食其果”。很多人以为高关税能保护本土产业,但现实却是,反而让美国经济背上了沉重负担。密歇根州立大学教授杰森·米勒测算,按照2024年的进口规模,至少有3200亿美元的商品受关税波及。7月生产者价格指数已经上涨,米勒直言,新关税只会加剧“成本型通胀”——企业成本提高,最后还是由消费者埋单。
特斯拉甚至曾请求把电动车驱动装置用到的特种钢铁排除在清单之外,因为美国根本没有生产这种材料的能力,但请求遭到拒绝。这意味着未来美国汽车制造成本还会进一步上涨,车企要么涨价,要么减配,不管哪种方式,都会削弱竞争力,甚至可能丢掉国内市场。
日用品同样面临涨价压力。新清单涉及不少日常消费品,比如带钢铝包装的化妆品、牛奶、家具和餐具。更令人担忧的是,特朗普政府还计划对更多产品加征关税,包括重型卡车、药品、厨柜,甚至扬言对进口药品逐步加征至250%,对半导体加征100%。
看似是为了扶持本土钢铝行业的“50%关税 清单扩容”,其实更像一场“无差别攻击”:欧盟钢铁行业雪上加霜,英国企业担心裁员,美国本土的进口商、汽车企业、消费者也都得为此买单。
从风力涡轮机到家具螺丝,这份清单覆盖得越广,越清楚地说明一个道理:在全球化的产业链里,没有国家能独善其身。关税就像一把双刃剑,既伤人,也会伤己。倘若一味依赖高关税来“保护”本土产业,只会扰乱全球产业链节奏,拖累经济增长。唯有各国坐下来通过协商解决分歧,恢复产业链稳定,让企业安心生产、让消费者放心消费,这才是对全球经济真正有利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