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募基金行业,中邮基金因敢于公开员工薪酬相关数据,被不少人称作“老实人”,这种透明化操作在全市场并不常见。2025年上半年报表发布后,其薪酬数据很快引发关注。
报表显示,上半年职工薪酬总额9684万元,按平均人数计算,人均薪酬约37.3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近10万元,折算月薪约6万元。
不过,这个人均数据需要客观看待。它并非单纯工资,而是包含五险一金、个税、培训福利及各类补贴的总和,从高管、投研核心到运营、销售员工,所有薪酬相关支出都被纳入统计。
熟悉统计逻辑的人知道,“人均”易受高收入群体拉动,难以反映多数人实际收入。就像“普通人与马云平均身家达千亿”的情况,单看人均数据无法准确判断普通员工收入。
结合此前行业内一家公司泄露的工资单及公募行业薪酬现状,基金公司普通员工月薪中位数大致在1.5万至3万元。
这个水平在就业市场中“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比传统行业基层岗位有竞争力,但远低于行业核心高收入群体。且基金公司招聘标准严格,对学历、专业能力、行业经验要求高,能入职的多是经过筛选的优秀人才,这样的薪酬也与岗位人才要求相匹配。
除了薪酬,中邮基金上半年的开销变化也体现着经营策略。业务招待费110万元,同比降40%;差旅费154万元,同比降16%。显然,“减少差旅、控制招待”是今年节省开支的主要方向,符合当下企业注重成本管控的趋势。
但业务宣传费呈相反趋势,上半年支出229万元,同比大涨43%。这一变化很明确:中邮基金在加大宣传力度,核心大概率是为了发新基金。
公募行业竞争激烈,新基金发行效果与宣传密切相关,加大投入是为提升新基金关注度、吸引投资者认购,进而扩大管理规模。不过,229万元的宣传费在行业内不算高,对新基金推广的助力有限。
提到中邮基金的市场存在感,绕不开曾经的顶流基金经理任泽松。2013年,他凭出色业绩一战成名,管理的基金收益可观,被称为“新公募一哥”,中邮基金也因此收获极高关注度。
但近年来,中邮基金在明星基金经理培养和留存上遇阻,许久没有出现类似任泽松的市场号召力人物,管理规模也未突破,目前维持在700亿元左右,在行业排名中并不突出。
其实,中邮基金的经营账本不只是数字罗列,更反映着公司核心竞争力。上半年涨薪酬,是为留住核心人才、稳定团队;调整开销,是优化成本、聚焦核心业务;加大宣传,是想提升影响力、推动规模增长。
但这些举措能否让公司突破发展,关键还在“人”——能否再培养出像任泽松这样投研能力强、有市场号召力的明星基金经理。
毕竟在公募行业,优秀基金经理是吸引投资者、实现规模增长的核心动力,对中邮基金这类老牌公司而言,这或许是能否翻盘、重回发展快车道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