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秦龙】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正在加速落地。
9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在9月份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规模共5000亿元,全部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会同有关方面,抓紧将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投放到具体项目,后续将督促各地方推动项目加快开工建设,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推动扩大有效投资,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大河财立方记者注意到,随着多地召开项目申报、对接会,地方层面围绕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准备工作不断深入,多个地市已提前谋划具体项目。
最新消息显示,首批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实现投放。9月30日下午,记者从“无锡发改”微信公众号获悉,9月29日,国开行江苏省分行向无锡地铁集团一次性投放工具资金17.66亿元,专项用于无锡至宜兴城际轨道交通二期工程项目资本金,该投放为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设立后全国首批投放项目。
目的是扩大投资,预计撬动6万亿投资
今年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
“当下节点积极推进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主要是为了扩投资。”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在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受外部环境波动、房地产市场调整及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压力等因素影响,投资增速持续下行。
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0.5%,其中,基建投资(不含电力)累计同比增长2.0%,广义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长5.4%,增速较去年全年出现下行。
王青表示,考虑到美国高关税政策对全球贸易的影响可能在四季度进一步显现,加之上年同期一揽子增量政策带来高基数效应,四季度加大稳增长、稳就业力度的必要性上升,其中扭转投资增速下行势头尤为迫切。
“政策性金融工具有利于发挥两方面的作用。考虑到今年上半年基建投资增速相对放缓,前7个月基建投资增速相较上半年有所回落,政策性金融工具发挥作用,有利于加快基建投资的推进节奏,为稳增长提供助力。”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团队首席分析师杨畅向大河财立方记者分析。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将带动多少投资?在今年9月份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7000多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撬动投资9万多亿元。
对此,王青分析表示,2022年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推出后,当年基建投资增速从上年的0.2%升至11.5%,2023—2024年基建投资增速也分别达到8.2%和9.2%,持续处于较高增长水平。
“本次5000亿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望撬动投资6万亿。相当于2024年基建投资总额(宽口径,24.9万亿)的24.4%。预计政策工具落地后,三年内每年可推动基建投资增长3~4个百分点。”王青说。
支持科技创新和扩大内需,主要投向八大领域
为稳定宏观经济、支持国家重大项目而创设政策性金融工具并非首次,此前已有先例。
2022年,我国启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由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分别成立基础设施基金,筹集资金用于支持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两批共74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在有效补充重大项目资本金、撬动社会投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那么,此次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新”在哪里?
5月以来,广东、江苏、河北、湖南、河南、山东等多个省份的地市级发改委及部分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开展了2025年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专题培训暨项目申报培训会,精准对接项目和资金。
与2022年不同的是,根据各地召开的项目申报培训会、对接会,此政策将部分新兴产业纳入支持范围。重点聚焦在八大领域,包括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消费领域基础设施、绿色低碳转型、农业农村、交通和物流以及市政和产业园区等。
例如,浙江省湖州市商务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向上争取工作部署会提出,将重点围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消费领域等深入开展项目排摸工作,积极支持企业做好后续项目申报,全力向上争取相关政策要素支持。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发改委透露,为推进项目储备,围绕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重点支持的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绿色低碳等领域,结合各园区平台功能定位,推出IC集成电路研创园、浦口原子极产业园、水墨大埝景区提档升级等一批优质项目。
国金证券则发布研报亦指出,与2022年不同的是,此次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出台更多是为了支持扩大内需和科技创新。因此,此次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在工具形式和支持项目方面也和2022年有所不同。比如,更加聚焦新质生产力,其中20%必须投向民营企业。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作为资本金将主要投向基建领域,重点解决因地方财政偏紧导致的部分项目建设面临资本金不足的突出问题,进而带动银行配套贷款投放。预计此次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仍有3家政策性银行参与。但与此前不同,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将重点支持科技创新、消费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体现扩投资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双重目标。”王青说。
“3家政策性银行的投向侧重点各有不同。”一位中部地区某基建类投资咨询机构人士向大河财立方记者表示,根据定位不同,国开行或侧重基础设施、制造业项目,进出口银行或侧重对外开放、制造业项目,农发行或侧重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项目。
多地谋划储备项目,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加速落地
大河财立方记者注意到,随着多地召开项目申报、对接会,地方层面围绕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准备工作不断深入,多个地市已在提前谋划具体项目。
9月12日,河南省濮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召开2025年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项目申报对接会,透露濮阳市发改委将联合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开展“一对一”辅导服务,“确保符合条件的项目尽快获得资金支持”。
大河财立方记者从一位接近平顶山发改委人士获悉,前段时间,平顶山已召开全市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项目谋划推进会,并报送了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储备项目。“支持项目要求行政审批手续完备,属于当年新开工或在建项目。”
河南省新乡市某城投平台公司工作人员向大河财立方记者透露:“我们正谋划储备一些重点项目申报新型政策性金融工作,主要侧重于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升级项目。”
长期从事地方政府投融资咨询工作的中建政研集团河南分公司副总经理顾斌向大河财立方记者表示,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或主要投向在省市的重点项目,目前各区县党政领导都很重视,也在积极谋划储备符合领域的项目。
“针对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我们也正在帮部分地方政府谋划一些项目。据我们观察,以河南为例,如安阳的低空经济产业、郑州航空港的人工智能等这些省市重点项目也将是投向的重点领域。同时,省内的一些城市更新基建类项目也是投向的重点领域。”顾斌对大河财立方记者表示。
最新消息显示,首批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实现投放。大河财立方记者从无锡发改微信公众号获悉,9月29日,全国首批、全省首单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基金)项目正式签约落地无锡市。无锡至宜兴城际轨道交通工程此次获批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31.99亿元(其中一期14.33亿元、二期17.66亿元)。同日,国开行江苏省分行向无锡地铁集团一次性投放工具资金17.66亿元,专项用于无锡至宜兴城际轨道交通二期工程项目资本金,该投放为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设立后全国首批投放项目。
责编:王时丹 | 审校:张翼鹏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