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时代,金融工具琳琅满目,从便捷的余额宝、微信零钱通等货币基金,到波诡云谲的股市、公募基金,再到稳健的银行理财产品,选择着实不少。然而,令人始料未及的是,我国居民的银行存款却呈现出令人瞩目的增长态势。今年上半年,中国金融机构新增的居民存款额高达10.33万亿元,这一数字甚至超越了往年全年新增居民存款的总和。
这不禁让许多网友感到疑惑:在这个信息爆炸、投资渠道多元化的年代,竟然还有人热衷于“定期存款”?对此,有银行业内人士透露,尽管当下银行存款利率整体呈现下行趋势,定期存款依然拥有着其他投资品类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让我们不妨深入探究一番。
首先,银行存款以其卓越的安全性脱颖而出。诚然,银行存款利率的下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储户依然能够享受到一份稳定可观的利息收入。相比之下,投资股市、基金等高风险领域,不仅收益难以保证,甚至本金都有可能大幅缩水。因此,对于风险偏好较低、追求稳健的投资者而言,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将资金存入银行定期,不失为一个明智的审慎之举。
其次,在现代社会,为应对不确定性而储蓄,显得尤为必要。经历了疫情的反复冲击,以及各行各业普遍存在的裁员降薪现象,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将资金存入银行。毕竟,手握一笔存款,便能从容应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疾病、失业等风险。一旦家中毫无积蓄,生活将举步维艰。此外,一部分居民选择储蓄,更是着眼于未来较大额的支出计划,例如购房首付款、家庭装修、购置汽车等等,储蓄是实现这些人生规划的坚实后盾。
再者,定期存款的门槛相对较低。许多银行的定期存款产品,最低起存金额只需50万元。相较之下,银行理财产品的起投门槛通常是5万元。而股票投资,最低要求购买100股,即便如此,所需资金也可能达到数百元。至于公募基金,其最低认购门槛一般为1000元。总而言之,与市面上其他多种投资工具相比,定期存款的入门门槛最为亲民,它允许普通储户将每月节余的零碎资金,通过日积月累的方式进行储蓄,同时还能获得一份可观的利息收入,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将资金存入银行定期,有助于年轻人养成良好的储蓄习惯。过去,不少年轻人的工资一发到支付宝等移动支付账户,往往很快便挥霍一空,甚至有些人因此背负上债务。显而易见,虽然移动支付工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在消费控制方面却显得力不从心。相反,如果将工资保留在银行卡中,需要多少便取出多少,做到量入为出,每月还能积攒下一定的资金,并将其存入银行定期,久而久之,便能培养出勤俭储蓄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