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3年夏天开始,全球矿产市场发生了重大的变动。中国商务部宣布自8月1日起对镓和锗等关键金属实施出口管制,这一决定立即引发了全球市场的关注。为什么中国会采取这样的措施?背景是中美之间的科技竞争越来越激烈,美国不断对中国的芯片技术进行限制,而中国则选择通过限制这些关键矿产的出口进行回应。
镓主要从铝土矿中提炼,而中国铝土矿的产量占全球的98%,几乎完全垄断了市场。随着出口管制的实施,国际市场上的镓价格迅速飙升,从原先的每公斤约350美元,迅速涨到725美元,甚至在2025年9月,价格一度飙升至595美元每公斤。这种价格的暴涨直接冲击了美国的军工产业,特别是F35战机的雷达系统。
F35是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制造的第五代隐身战斗机,其核心卖点之一就是其搭载的AN/APG-81雷达系统,该雷达能够远距离探测目标,并具有强大的抗干扰能力。F35的升级版雷达AN/APG-85使用了氮化镓技术(GaN),这使得雷达的功率和效率都得到了显著提高,能够处理更多的数据。在战场上,这一技术的优势无疑是巨大的。
然而,氮化镓的原料——高纯度镓,中国几乎垄断了全球供应。美国自己生产的镓非常有限,几乎完全依赖进口。中国实施出口管制后,美国的镓供应链受到了严重影响。到2023年底,F35的交付量大幅下降,计划交付的150架仅剩不足100架,回到了2018年的水平。虽然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声称是数据链系统升级出现问题,但很多人认为,镓的短缺是关键因素之一。
到了2024年,F35的生产依旧没有恢复到原计划的水平,Block 4升级计划的推进也被一再推迟。原本计划增加的新传感器和武器系统,现在预计要推迟到2029年以后才能完成。除了生产上的困扰,成本也成了一个巨大的问题。中国的镓生产成本远低于美国,每公斤仅需1600元人民币,而美国若要自己生产镓,需要从零开始建设生产设施,投资额可能达到数千亿美元。美国的电力成本更是远高于中国,这使得自产镓的成本远远超出了预期。
不仅如此,来自中国的镓几乎没有竞争对手。虽然澳大利亚是世界上铝土矿储量最大的国家,但其电力成本是中国的三倍,生产镓的成本非常高。而印度虽然拥有一定的铝产量,但由于缺乏中国的专利技术,其镓产量几乎为零。乌克兰则因战争影响,无法正常生产镓。其他一些国家,如日本和欧洲,虽然也有一些镓生产能力,但规模较小,无法满足大规模需求。
中国之所以能够在镓资源上占据如此大的优势,得益于其全球领先的铝土矿储量和低廉的电力成本。贵州的铝土矿每吨镓的含量为全球最高,而中国新疆地区的电价也远低于美国。这些因素使得中国在镓的提取和生产方面几乎拥有全球垄断的地位。此外,中国掌握了超过200项镓提取的专利技术,从矿石分选到废液回收,几乎涵盖了镓的整个产业链。
这种优势使得中国能够通过低价出口策略压低铝价,打击欧美国家的本土生产,迫使这些国家无法在短期内有效替代中国的资源。而美国的铝厂却不得不面对高昂的成本,尤其是在特朗普时代对中国铝征收25%的关税后,中国对美铝的出口反而增加了,导致美国的铝制品成本大幅上升。
如今,中国的镓资源控制已成为国际科技竞争中的一个重要战略。2025年9月,中国再次对中重稀土实施管制,这让F35的升级更为困难。稀土磁铁是发动机和电机的关键材料,没有稀土元素的支持,许多高科技产品的生产都会受到限制。而中国在这一领域的优势也让全球镓价格持续保持高位,甚至在伦敦和鹿特丹的交易所都屡次创下新高。
美国在应对这一挑战时,也并非毫无作为。自2023年7月起,美国国防部便开始评估镓供应短缺对军工产业的影响。美国不仅试图通过回收旧电路板来补充镓的供应,但回收率仅有20%,远不足以满足需求。同时,美国的盟友如澳大利亚和印度,也未能有效解决镓短缺的问题。
中国的铝业优势并非偶然,而是通过长期的战略布局、技术积累和资源掌控实现的。从表面上看,镓资源的争夺是一次矿产资源的争夺战,但从深层次来看,这是全球供应链的一次重塑。美国军工的依赖暴露了其在资源上的弱点,迫使其在短期内寻找多元化供应链,但长期来看,美国仍需要在矿产资源和技术上进行大规模投资。
这一局势也影响到了美国的盟友体系,尤其是日本和欧洲等国,他们虽然试图通过囤积资源来缓解这一问题,但其生产能力依然有限。中国在镓资源上的优势,使其在全球矿产博弈中稳坐钓鱼台,出口管制措施的实施也给美国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未来,美国可能会推出政策补贴本土铝厂建设,但这仍面临环保和电力等多重障碍。
这场全球矿产资源的博弈,最终将决定谁能够在未来的技术竞争中占据优势。谁能率先打破这一瓶颈,谁就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取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