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茅台不再是“硬通货”,白酒市场的游戏规则正在被改写。10月28日,53度飞天茅台散瓶批发价报1690元,历史上首次跌破1700元大关,较年初高点暴跌31%。这场始于6月的价格雪崩,已让茅台四个月内连失2000元、1900元、1800元三道防线。电商平台更出现补贴价低于批发价的倒挂奇观——白酒行业最坚固的价格堡垒,为何突然失守?
2025年6月11日,茅台散瓶价跌破2000元心理关口,拉开下跌序幕。此后价格如断线风筝:6月22日失守1900元,6月25日跌破1800元。虽在7月7日短暂反弹至1880元,但8月29日再度跌破1800元。进入10月后,电商大促中已出现1700元以下的零售价,最终批发价在10月28日定格1690元,创下上市以来新低。
值得注意的是,这轮下跌呈现罕见的单边走势。原箱茅台同期从2255元跌至1715元,散瓶从2220元跌至1690元,两者跌幅均超31%。市场更担忧的是,电商渠道价格已形成对批发市场的倒逼,传统经销体系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茅台降价绝非孤立事件。监测数据显示,五粮液普五批发价同期下跌18%,国窖1573降幅达22%。三大现象加速了高端白酒的价值重构:
渠道库存高压:中秋国庆双节动销仅达预期六成,经销商现金流吃紧,抛货回款成为普遍选择。某华北经销商透露,当前库存周转周期已从45天延长至90天。
消费场景萎缩:商务宴请市场较去年同期缩减35%,礼品渠道占比从40%降至28%。更关键的是,民间囤货需求显著降温,个人投资者抛售存酒进一步加剧市场抛压。
替代品冲击:千元价位段的进口葡萄酒销量同比上升27%,单一麦芽威士忌增长43%。年轻消费者对白酒的忠诚度正在瓦解。
供需失衡是直接推手。茅台2024年基酒产能突破5.6万吨,但消费端增速不足5%。扩产计划与真实需求形成明显剪刀差。
金融属性褪色更值得警惕。过去三年,茅台年化投资回报率从15%骤降至-8%,大量炒家撤离导致“击鼓传花”游戏终结。广州某私募基金已清仓所有白酒持仓,转投黄金ETF。
政策变量持续发酵。新一轮反腐专项行动中,央企商务招待标准下调30%,“过紧日子”政策直接压制高端消费。某省国资委明确要求国企年会禁用飞天茅台。
市场关注焦点已转向春节行情,三个关键指标将决定走势:
这场价格地震正在重塑白酒行业格局。头部品牌如五粮液已加速布局800-1200元次高端带,茅台1935等系列酒成为新增长点。区域酒企则转向强化本地宴席市场,今世缘在江苏市场占有率提升至42%。
对投资者而言,白酒板块“市盈率30倍是底”的旧逻辑亟待修正。当茅台批发价跌破1700元,整个行业的估值体系都需要重新校准。或许正如某券商分析师所言:“白酒的金融泡沫破了,但真正的好酒永远有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