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加拿大真减了!部分中国关税说免就免,只为换中方撤回反制措施
创始人
2025-10-29 05:44:58
0

访华回国后,加拿大外长果然兑现了承诺,启动对华部分商品的关税减免程序。

这算不算中加关系回暖的实质性突破?

还是说,加拿大只是在中美博弈的夹缝里,权衡利弊后临时踩出的一小步?

没人能立刻下定论。

但有一点是确定的:这几年双边关系跌得太狠,再不松动,加拿大的经济要吃大亏。

中加建交五十五年,本不该走到今天这一步。

1970年,加拿大顶着西方阵营压力,成为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国家之一。

那时两国谈不上高科技合作,但基础贸易早已铺开——上世纪70年代,加拿大向中国出口大量优质小麦,缓解了国内粮食紧张。

这份“雪中送炭”的情谊,在冷战年代显得格外珍贵。

此后几十年,随着中国工业化加速,中加经贸迅速升温。

木材、矿产、能源、农产品……加拿大手里的资源,正好是中国制造急需的“原材料包”;而中国庞大的市场,又为加拿大出口提供了稳定通道。

到2010年代,中国稳居加拿大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

这种互补性,一度让双边关系看起来牢不可破。

可现实狠狠打了脸。

2018年后,中加关系急转直下。

表面导火索是孟晚舟事件,深层原因却是加拿大在中美战略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越来越倾向于“选边站队”。

尤其在拜登执政时期,美国推动“去风险化”“友岸外包”,把对华经贸全面政治化。

加拿大几乎没怎么犹豫,就跟着上了船。

于是,加拿大开始对中国电动汽车、钢铝产品加征所谓“反补贴”或“国家安全”名义的关税。

这些措施带有明显歧视性——同样的产品出口欧洲或东南亚,没那么多限制,唯独对中国设卡。

中方不可能坐视不理。

中国反制精准而迅速:你卡我电动车,我就查你油菜籽;你限制我钢铝,我就暂停你水产品进口。

这些措施直接打在加拿大农业和渔业的命脉上。

要知道,加拿大近一半油菜籽出口依赖中国市场,龙虾、螃蟹、三文鱼等高端水产品,中国消费者也是核心买家。

一旦中国市场关闭,加拿大农民和渔民立刻陷入困境。

2022年、2023年,中加贸易额连续下滑。

加拿大企业主公开抱怨:“政治绑架了生意。”

有农场主在社交平台发视频:“仓库堆满油菜籽,卖不出去,孩子学费都成问题。”

这些声音在加拿大国内形成强大压力——再僵持下去,经济要崩。

转机出现在卡尼上台。

卡尼不是传统政客。

他当过加拿大央行行长,也执掌过英格兰银行,是国际金融圈公认的务实派。

他上台后反复强调:对美过度依赖“极度危险”。

这话不是危言耸听。

加拿大80%以上出口流向美国,能源、汽车、农产品几乎全靠美国市场。

一旦美国政策转向——比如特朗普2025年重返白宫后再度挥舞关税大棒——加拿大几乎没有回旋余地。

卡尼政府因此明确转向“贸易多元化”。

亚洲,尤其是中国,自然成为重点目标。

今年初,加拿大外长阿南德开启亚洲行,首站就是北京。

这本身就是强烈信号:加拿大想谈,而且是认真谈。

在北京,阿南德与王毅外长会谈三个多小时。

她明确表示“高度重视对华合作”“致力于重新校准加中关系”。

几天后,加拿大政府就宣布启动对部分中国商品的关税减免程序。

动作之快,连观察家都感到意外。

但这不是全面让步。

减免范围极其有限——主要是对加拿大产业链影响较小、但对中国出口企业关键的工业零部件、电子元件。

而电动汽车、光伏等敏感领域,关税依然高高挂着。

更关键的是,减免并非自动生效,而是采用“企业申请制”:加拿大企业必须主动申请,说明进口“确有必要”,政府审核通过后才能享受。

这根本不是政策转向,而是临时特批。

这种小心翼翼的姿态,根源在于对美国的忌惮。

现在是2025年10月,特朗普已重返白宫。

这位总统向来“美国优先”,对盟友也毫不手软。

他第一次执政时,就以“国家安全”为由对加拿大钢铝加征关税,气得特鲁多直摇头。

如今他卷土重来,贸易保护主义只会更猛。

加拿大若大张旗鼓取消对华关税,很可能被特朗普视为“背叛”,转头就对加拿大农产品或汽车下手。

卡尼政府只能走钢丝——既要从中国市场捞好处,又不能惹毛华盛顿。

这种“选择性合作”,本质是在不碰美国红线的前提下,能捞一点是一点。

中方对此心知肚明。

中国驻加大使早就说过:如果加方纠正错误做法,中方反制措施也会相应调整。

王毅外长在会谈中强调,中加关系改善必须基于相互尊重,必须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必须排除外部干扰,重建互信。

这话温和,但分量极重。

它划了三条红线:别跟着美国瞎起哄,别在台湾问题上搞小动作,别把经贸问题政治化。

守住这三条,中方愿意谈,也愿意让步。

今年恰逢中加建交55周年。

这个时间点,对加拿大是难得窗口。

如果卡尼政府能把这次临时减免,转化为系统性政策调整——比如彻底取消所有歧视性关税,恢复油菜籽、水产品正常贸易——中加关系完全可能重回正轨。

有网友直言:“55年了,总不能一直活在孟晚舟的阴影里。

该翻篇了。”

这话直白,但道出多数人的心声。

国家恩怨,最终买单的是老百姓。

加拿大这次试探,也给其他西方国家提了醒。

这几年,不少欧洲国家、五眼联盟成员在美国压力下对华强硬。

结果呢?

德国车企在华销量下滑,法国奢侈品财报难看,澳大利亚更是吃了大亏——当年反华,铁矿石、葡萄酒、大麦全被卡,最后还得低声下气回来谈。

事实证明,把贸易当武器,把市场当筹码,最后伤的是自己。

中国不是小国。

你卡它一下,它可能忍;但你持续打压,它有的是反制手段。

而且中国市场这么大,谁放弃谁吃亏。

有加拿大网友打比方:“跟中国做生意,就像在超市买东西。

你今天嫌贵不买,明天人家照样开门,顾客络绎不绝。

但你要是天天骂老板,还带人砸店,那以后你连门都进不来。”

这话糙理不糙。

全球化时代,各国经济早已深度捆绑。

强行脱钩、人为设障,只会增加成本、降低效率。

加拿大这次松动关税,不是因为突然“喜欢”中国,而是算了一笔经济账——继续僵持,损失更大。

当然,也有人怀疑:加拿大只是“战术性示好”,战略上依然敌视中国。

卡尼政府内部仍有强硬派,军方和情报部门对华态度偏负面。

加拿大最近还加强与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的接触,参与所谓“印太战略”。

这些动作,难免让人质疑其诚意。

但国际关系本就没有非黑即白。

国家利益永远第一。

加拿大愿意迈出一小步,哪怕动机不纯,也比原地踏步强。

关键看下一步——是继续试探,还是真正转向?

如果加拿大真想抓住中国市场,光减免几个关税远远不够。

它需要恢复高层定期对话,重启经贸、科技、教育合作,停止在涉台、涉疆等问题上发表不当言论,更别提跟着美国搞“对华联盟”。

中国这边,其实一直留着门。

官方和民间普遍认为,中加没有根本性利益冲突。

两国不接壤、不争地盘,完全可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合作。

问题就出在加拿大总想“两头讨好”——一边赚中国钱,一边怕得罪美国。

这种心态,就是缺乏战略定力。

加拿大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路。

它是G7成员、资源大国、科技也有实力。

如果真想搞“贸易多元化”,就不该只看美国脸色,而应拿出独立外交的勇气。

欧洲国家如法国、德国,虽受美国影响,但在对华政策上至少保留了自主性。

加拿大为什么不能?

有分析指出,卡尼作为前央行行长,比谁都清楚:经济安全首先是供应链安全,其次是市场多元化。

而中国,既是全球最大制造业基地,又是增长最快的消费市场之一。

放弃中国,等于主动放弃未来几十年的增长引擎。

改变不会一蹴而就。

这次关税减免,可能只是第一步。

接下来,要看加拿大能否顶住美国压力,能否在国内凝聚共识,能否把对华关系从“被动应对”转为“主动布局”。

中方态度同样务实。

你不惹我,我不动你;你愿意谈,我敞开谈;你继续跟着美国打压我,那对不起,反制措施随时加码。

这种“以实力求和平”的策略,既坚定又灵活。

这次事件在加拿大国内也引发激烈争论。

支持派认为经济利益高于一切,不能再为美国火中取栗;反对派警告靠拢中国会损害“民主价值观”。

但越来越多民众开始质疑:价值观能当饭吃吗?

我家农场都快破产了,你还跟我谈意识形态?

这种民意变化,或许才是推动政策调整的真正动力。

回看中加关系走到今天,双方都有责任。

中国反制是否过于强硬?

加拿大追随美国是否太没主见?

历史自有评判。

但眼下最重要的是止损、修复、向前看。

2025年,世界格局剧烈重组。

美国霸权松动,多极化加速,新兴市场崛起。

在这样一个时代,任何国家如果还抱着冷战思维,把世界分成“我们”和“他们”,注定被时代抛弃。

加拿大如果真想成为“印太地区的可靠伙伴”,首先得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永远当美国的“跟班”。

有人说,这次关税减免只是“小修小补”,离真正回暖还差得远。

没错。

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哪怕一小步,只要方向对了,就有希望。

现在的问题是:加拿大,你准备好了吗?

还是说,你只是在等下一个危机爆发,才被迫迈出下一步?

历史不会一直给机会。

中国市场的大门,从来不是永远敞开的。

你犹豫一次,就可能错过一轮增长;你摇摆一次,就可能失去一批伙伴。

卡尼政府站在十字路口。

一边是熟悉的依赖路径,安全但狭窄;一边是未知的多元之路,风险但广阔。

选哪条,决定的不只是中加关系的未来,更是加拿大自身在全球格局中的位置。

而中国,早已不是几十年前那个需要仰人鼻息的国家。

今天的中国,有底气、有能力、也有耐心。

你来,我们欢迎;你走,我们不送。

合作,我们共赢;对抗,我们奉陪。

这场博弈,比的不是谁嗓门大,而是谁看得远、走得稳。

加拿大的油菜籽还在仓库里堆着,渔民的龙虾还在海里游着,企业的订单还在等着恢复。

时间不等人,市场更不等人。

或许,这才是最真实的外交——不在声明里,而在仓库里、在港口里、在老百姓的饭碗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ATFX:你的银行APP是真的... 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假冒金融机构APP的骗局层出不穷。诈骗分子通过仿冒银行、券商APP,窃取用户信息...
北京控股(00392.HK):... 证券之星消息,10月28日南向资金减持36.5万股北京控股(00392.HK)。近5个交易日中,获南...
光储市值“一哥”,前三季度净利... 来源:第一财经 10月28日晚间,阳光电源(300274.SZ)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营收22...
360正式发布企业级智能体构建... 10月28日,360集团在京举办“Agent+千行智变”新品发布会暨行业生态伙伴大会,正式推出全球首...
股市必读:恒生电子(60057... 截至2025年10月28日收盘,恒生电子(600570)报收于32.32元,下跌0.55%,换手率1...
原创 帮... 老铁们晚上好,帮主郑重又来跟大伙唠实嗑了!最近打开行情软件,是不是总盯着屏幕上4000点那根线犯嘀咕...
HM在中国升级了店铺,但他们还... 今天特意去看了看他们在上海淮海路新升级的HM之家,发现他们终究还是不懂现在的中国消费者啊! (文中图...
热门中概股普跌,苹果市值首破4...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丨刘雪莹 编辑丨吴桂兴 北京时间10月28日晚, 美股三大指数小幅上涨,...
原创 加... 访华回国后,加拿大外长果然兑现了承诺,启动对华部分商品的关税减免程序。 这算不算中加关系回暖的实质性...
交银施罗德基金张雪蓉旗下交银精... 证券之星消息,10月28日交银施罗德基金旗下张雪蓉 郭若管理的交银施罗德精选混合型基金公布三季报,近...
三一重工港股上市 来源:三湘都市报 三一重工董事长向文波与三一重工总裁俞宏福,在香港交易所交易大厅敲响开市锣。 三一...
2025金融街论坛|政策“搭台... 当前,我国消费市场正迎来金融力量的深度赋能。国家财政贴息政策落地、金融机构科技化转型、消费金融产品创...
马斯克AI百科上线首日演砸,小... 马斯克AI百科上线首日演砸:遭遇宕机、抄袭、造假三连击 美国当地时间10月27日,由马斯克旗下Gro...
时隔7年,地价涨幅18%!杭州... 杭州10月份的首场土拍由滨江区浦沿杨家墩地块开场,唯一的一宗地块引来13家房企竞拍,足见其激烈程度。...
200亿科技公司,向AI全面跃... 【导读】四维图新正从“汽车人”跃迁至“AI人” 中国基金报记者 卢鸰 10月28日,四维图新CEO程...
如何挖掘有效投资潜力?河南:走... 【大河财立方 记者 陈诗昂 吴海舒】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势良好,居经济大省和中部六省前列...
OpenAI宣布完成资本重组:... IT之家 10 月 28 日消息,OpenAI 刚刚宣布完成资本重组,简化公司架构。此次调整确立了非...
万亿央企中国移动换帅:70后通... 图片来源:Pixabay 万亿央企中国移动(600941.SH;00941.HK),宣布换帅。 10...
王老吉WALOVI国际罐沙特上... 北京青年报记者10月28日了解到,在《财富》全球论坛上,广药集团、广州王老吉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携全新...
原创 安... 就在荷兰政府还在纠结如何“管理”安世半导体的时候,安世中国这边已经先动了手。10月下旬,安世中国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