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协议,关税降低,美国与多个国家近日达成的贸易框架背后,是各国在关税博弈中的现实选择。
过去一周,美国先后与阿根廷、危地马拉、厄瓜多尔和萨尔瓦多四个拉丁美洲国家达成了贸易框架协议。与此同时,瑞士也可能在近期将享受的关税税率从39%降至15%。
这些进展标志着全球关税博弈进入新阶段。面对美国的关税政策,各国一边谈判,一边加速寻找替代方案,通过优化经济结构、促进贸易多元化等方式增强经济韧性。
01 谈判加速:一周内与多国达成协议,农产品关税成焦点
2025年11月,美国贸易谈判迎来一波小高潮。
11月13日,美国宣布与阿根廷、危地马拉、厄瓜多尔和萨尔瓦多达成贸易框架协议-5。根据协议,美国将取消或降低这些国家部分商品的关税,特别是香蕉、咖啡和可可等美国国内不生产或产量不足的食品。
其中,与阿根廷的协议内容最为广泛。阿根廷将为美国的药品、化学品、机械、信息技术产品、医疗设备和汽车等多种商品提供优惠市场准入。
白宫期望这些协议能在未来几周内最终确定。
与此同时,瑞士也有望在关税谈判中取得突破。目前美国对瑞士商品征收高达39%的关税,给瑞士的精密仪器制造业和手表行业带来了压力。
在11月初瑞士经济代表团访美后,双方谈判气氛明显改善。Rolex CEO Jean-Frédéric Dufour等商业领袖的参与,似乎起到了积极作用。特朗普在会后表示,“我们正在努力达成一项协议,降低他们的关税”,并补充说“我们想帮助瑞士”。
02 内政驱动:高物价压力下,美调整关税策略
美国这一轮关税谈判的加速,部分源于国内通胀压力,尤其是食品价格持续高企带来的民生压力。
11月初的美国地方选举中,民主党人以“可负担的生活成本”为竞选重点,在多个关键州获胜,这对特朗普政府构成了现实压力。
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凯文·哈塞特公开表示,政府正在考虑调整与食品相关的关税。
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也预告,将对咖啡、香蕉等水果进口实行关税减免。
这些举措表明,特朗普政府正在采取更加灵活、细致的关税策略。但本质上,这不过是将自己早前加征的关税部分调降,回归到原有水平。
03 博弈策略:法律政治双压,各国应对各异
在关税博弈中,美国政府采取了多线推进的策略,但同时也面临法律和政治层面的制约。
目前,美国最高法院正在审理一起挑战总统根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征收关税权力的案件。11月5日进行的口头辩论中,大法官们对总统关税权力范围表示了质疑。
此案裁决可能影响特朗普政府对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征收的“互惠关税”。若法院裁定总统越权,将引发关于已征收关税退款程序的复杂问题。
尽管如此,白宫并未放慢谈判脚步。一位欧洲小国官员匿名透露,他们的国家打算“在门缝中插一脚”,利用这一机会争取更有利的协议。
前美国副贸易代表温迪·卡特勒指出,各国之所以继续推进与美国的谈判,一方面是不希望落后于已达成协议的竞争对手,另一方面也普遍认为“无论法律进展如何,关税都会以某种形式存在”。
04 全球回应:多元化合作,减轻对美依赖
面对美国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各国也在积极寻求多元化贸易合作,以减轻对美依赖。
欧盟正积极拓展贸易伙伴,不仅与《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成员国建立合作,还将目光投向全球南方国家。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该计划将“向世界表明,在基于规则的基础上与许多国家开展自由贸易是可能的”。
东盟国家则努力释放《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多边协议红利,加速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非洲国家也在《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协定》框架下加快区域市场整合,以建立抵御全球贸易震荡的“安全网”。
与此同时,多国仍在维护多边贸易体系。在2025年5月的世贸组织总理事会会议上,新加坡和瑞士代表“多边贸易体制之友”倡议成员设置议程,呼吁强化多边贸易体制,以应对当前贸易动荡局势。
全球关税博弈犹如一盘多维棋局,各方在不断移动棋子寻找平衡。美国在法院可能限制总统关税权力的阴影下,依然全力推进贸易谈判。
各国则一边与美周旋,一边拓展新的贸易关系,为全球贸易格局的重构做准备。
下一篇:光明区发布五大标杆企业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