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10月1日起,美国联邦政府因两党在财政拨款事宜上未能达成一致而陷入停摆状态。这场突如其来的停摆导致政府部分职能受阻,多项重要经济数据发布出现延迟甚至取消,其中便包括了美国财政部备受关注的TIC报告。这份本应在每月下旬公布、揭示截至前两个月末各国及地区持有美债情况的报告,其发布的进程也因此被打乱。
万幸的是,联邦政府的停摆状态已告一段落,各项被延误的数据也正逐步恢复披露。当地时间11月18日,美国财政部终于发布了最新一期的TIC报告,为全球及各主要经济体在9月份对美债的态度描绘了一幅清晰的图景。
整体持仓概览
截至2025年9月底,美国国债总额已飙升至令人瞩目的38万亿美元以上。在这庞大的数字中,绝大部分由美国国内机构持有,例如美联储及各类养老保险基金等。而外国主体所持有的美债总额约为9.249万亿美元,占据了全部美债余额的近四分之一。与8月份9.263万亿美元的持仓量相比,全球各国在9月份累计减持了136亿美元的美债,显示出微弱的下降趋势。
主要持有者动向
在全球范围内,日本、英国和中国大陆依旧稳居美国三大海外债主的行列,座次并未发生变动。
日本:9月份,日本增持了89亿美元的美债,其持仓规模继续稳定在1.1万亿美元以上,具体数字达到了11893亿美元。尽管9月增持幅度相对温和,但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在8月份曾大幅增持了290亿美元的美债。
英国:这位在近两年内疯狂增持美债,并于今年3月超越中国大陆成为美债第二大持有国的经济体,在9月份却出现罕见的减持行为。其持仓额净减少了393亿美元,剩余8650亿美元的美债,这一数字创下了近三个月来的最低点。
中国大陆:就我们而言,截至9月底,中国大陆持有的美债余额为7005亿美元。与8月底的7010亿美元相比,微减了5亿美元。然而,考虑到8月份中国大陆曾增持41亿美元美债,因此当前持有的美债总量实际上比7月底有所增加。
以下图表展示了全球前十大美债海外债务者的持仓变化情况。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地区在此统计中被视为独立的经济体。其中,台湾地区以3126亿美元的美债持仓量,恰好位列第十位。
9月份持仓变化带来的重要启示
基于9月份的美债持仓变化数据,我们可以提炼出以下几个关键性的结论:
第一:美债作为全球资产“锚”的地位依然稳固。
美债与黄金等贵金属不同,其本质上是以一国信用为基石的金融资产。各国及地区累计持有超过9万亿美元的美债,充分表明国际社会依然高度认可美国的经济实力,并将美债视为主要的无风险投资工具。同时,美债的收益率被广泛视为各类资产回报率的标尺,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第二:黄金的吸引力日益凸显。
在9.25万亿美元的海外美债持仓额中,有3.87万亿美元属于各国及地区的官方储备,即由政府直接持有。而就在不久前,各国官方持有的黄金储备市值已悄然突破4万亿美元,首次超越了官方持有的美债总额。这一变化主要归因于两方面:其一是国际金价的持续上涨,极大地推升了储备黄金的市值;其二是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在内的各国央行,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央行,一直在稳步增持黄金。
官方黄金储备市值超越美债市值,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这标志着国际社会对黄金的重视程度正在与日俱增,进而也暗示着对美元相关资产的信任度可能有所下降。
第三:中国大陆理性对待美债,采取逐步减持策略。
回溯至2013年,中国大陆曾是全球最大的美债持有国,持仓量一度超过1.3万亿美元,这还不包括香港和台湾地区的数据。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一直在稳步减持美债,目前持有量已降至7000亿美元左右。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打算一次性抛售所有美债,更非所谓的“去美元化”的极端举动。如前所述,美债仍然是全球最重要的无风险资产之一,这也是中国目前仍持有大量美债的根本原因。
或许有人会担忧美国政府赖账不还的可能性。但若真发生此类事件,我们反而应该“开香槟庆祝”。美国一旦违约,将是对自身信用体系的毁灭性打击,这将导致美元霸权的瞬间崩塌。届时,谁将取而代之?无疑是中国和人民币。尽管我个人期待这样的“天赐良机”,但现实是,美国并不愚蠢到会主动拱手让出其全球霸主地位。
因此,除非美国内部出现极端“内奸”,蓄意将其国家利益推向深渊,否则美国赖账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对美债违约的担忧,充其量是一种幼稚且不明事理的想象。
基于上述客观事实,中国对待美债的态度,更多地是从投资收益率和多元化资产配置的需求出发。正因如此,尽管十余年来持续减持,但我们的操作是逐步出售,而非大幅抛售。在这一过程中,偶尔出现阶段性的增持也是完全符合逻辑的。
这种理性、科学且符合国家利益的对美债管理方式,是我们长期以来奉行的策略。
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王五说说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