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珠玑说
(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源,具体资料赘述文章结尾)
一瓶市面上卖2000元的飞天茅台,你能想到它的生产成本有多低吗?是500 元?300元?还是100 元?其实这些都不是。
根据茅台自己公布的数据,旗下销量达4.64万吨的茅台系列酒,总的营业成本是 86.62 亿元。
拿这个数据一算就清楚了,一瓶茅台酒的生产成本居然只有 87.89元,连90元都没到。
可就是这么一款成本还不到 90 元的酒,市场价格最高的时候能冲到4000元。
这么算下来,生产成本在市场价里的占比还不到 5%。剩下的那些钱,基本上都被茅台酒厂和各个经销商渠道赚走了。
所以说茅台是门暴利生意,真的一点都不夸张,而且茅台这生意不光自己赚得盆满钵满,还带动了不少人受益。
它不仅养活了一大群靠卖茅台谋生的经销商,还让 A 股里不少买了茅台股票的股民分到了红利,甚至对当地的经济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024年,贵州的GDP总量达到2.27万亿,而光是茅台一家企业,年收入就高达 1741 亿,在全省 GDP 中的占比达到 7.68%,可见其分量之重,对当地经济影响深远。
长久以来,茅台都被视作一门稳赚不赔的生意,不过近些年来,资本市场似乎对它有些冷淡了。
拿飞天茅台的批发价来说,自从上次大幅波动后,价格就一直在走低,据今日酒价的数据显示,最近它已经跌到 1800 多元一瓶了。
再看看股市,在过去5个月里,上证指数从3200点一路攀升到3800点,涨幅接近 20%,市场整体表现相当不错。
令人意外的是,茅台的股价在这段时间里不仅没有跟着上涨,反倒呈下跌趋势。
曾经备受追捧的茅台,如今在资本市场的表现,让不少人大跌眼镜。
这就让人纳闷了:茅台的批发价为啥一直跌?大家为啥都在抛茅台股票?茅台难道只是用来套利的金融工具?它到底还有没有未来?这些问题,咱们一步步捋清楚。
想弄明白茅台的价格为啥这么复杂,得先搞清楚它的价格体系,茅台主要有三个关键价格:出厂价、建议零售价和市场价。
出厂价就是茅台酒厂卖给经销商的价格,是整个价格链条的起点;建议零售价则是茅台给下游零售商的参考售价,可实际上,大部分零售商根本不按这个参考价卖,实际卖的价格往往比建议零售价高很多。
我特意梳理了一下,发现茅台的价格规律特别有意思:建议零售价本身就比出厂价高,而市场价又比建议零售价更高。
这和其他白酒完全不一样,别的白酒大多是市场价低于建议零售价,很少有像茅台这样层层加价的情况。
所以咱们之前说的茅台价格下跌,其实跌的只是市场价,酒厂定的出厂价和给出的建议零售价基本没动。
也就是说,从之前最高4000元跌到现在1800多元,真正亏了钱的不是茅台酒厂,而是中间的经销商和卖酒的零售商。
那为啥茅台的市场价会跌呢?有人说这是因为年轻人不爱喝白酒了,可实际上,喝白酒的主要人群是40岁以上的人。
年轻人本来就不是白酒消费的核心群体,所以这个说法根本站不住脚。
还有人觉得是所有人都在减少白酒的饮用量,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确实显示,中国白酒的总产量一直在下降。
但你要是仔细看茅台的销量就会发现,在整个白酒行业产量往下走的时候,茅台酒的销量反倒在往上增。
而且时间越往后,白酒行业整体的销量和产量跌得越明显,茅台却能反过来实现增长,走出了和行业相反的趋势。
这么看来,用“大家都在少喝白酒”来解释茅台市场价下跌,显然是说不通的。
其实茅台市场价下跌的真正原因,是它的供需逻辑发生了变化。
咱们先从需求端来看,2016 年茅台的年报里写着,当时 94% 的茅台酒都是通过经销商卖出去的。
可到了 2025 年半年报,最新数据显示茅台的直销收入占比已经达到 41%,经销商带来的收入占比则被压到了 60% 以下。
可能有人会觉得,经销收入占比降了,是不是给经销商的酒少了?其实倒也不是,给经销商的配额没怎么减,但跟直销渠道的配额比起来,经销商的配额占比确实降了很多。
现在消费者想买茅台,选择可比以前多了,不光能找线下的经销商,还能在网上平台,或者直接通过酒厂的直销渠道购买。
这样一来,经销商的客户被其他渠道分走了不少,他们能拿到的订单少了,对茅台的需求自然就受影响了,市场价也就跟着往下走了。
而且在茅台市场价往下走的时候,酒厂还会搞“挺价”的操作,比如减少线上渠道的放货量、暂时停掉企业团购业务。
这么做其实就是想控制直销渠道的销量,减轻对经销商客源的冲击,帮经销商稳住生意。
但要是只看需求端的变化,还没法把茅台降价的原因说透,供给端其实也出了问题。
2024年茅台系列酒卖了4.64万吨,可2016年的时候才卖 2.29 万吨,这几年销量快翻了一倍。
销量能涨这么多,主要是因为2016年到2024年期间,茅台一直在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量。
就拿总产量来说,2016 年才 3.93 万吨,到 2024 年就涨到 5.63 万吨了,供应量大了不少。
所以除了经销商的需求被分流,茅台本身供给量增加,也是市场价下跌的原因之一。
但酒厂扩产还不是影响供给的唯一因素,去年国际投行瑞银出过一份报告,专门算了算茅台的社会库存。
这里说的社会库存,主要指的是那些为了转手赚钱而囤积的酒,像家里为了孩子升学、自己结婚等私事囤的酒,是不算在里面的。
瑞银测算后得出结论:茅台的社会库存,至少相当于它 14 到 15 个月的销量。
打个比方,要是茅台一年能卖出 1 亿瓶,那市面上光用来囤积的库存酒,就有 1.3 亿多瓶,这可是不小的量。
这些库存是怎么来的呢?大多是有人把茅台当成黄金一样囤着,就等价格涨上去再卖掉赚钱。
所以这些库存有个很明显的特点:价格涨的时候大家抢着囤,价格跌的时候就没人愿意再囤了,也就是“买涨不买跌”。
2016年到2021年那几年,茅台价格一直往上涨,当时跟风囤酒的人特别多,慢慢就积累下了大量的社会库存。
现在茅台价格一跌,之前囤着酒的人就慌了,纷纷把手里的酒拿到市场上卖,这样一来,市面上的茅台更多了,进一步把市场价拉得更低。
这么看下来,影响茅台市场价的核心还是供需关系,现在茅台的供给量,已经超过了市场上真正用来喝的需求量。
想明白供需这个关键问题,就知道大家为啥着急抛茅台股票了,咱们看看持有茅台股票的基金数量变化,除了 2015 年一季度稍微涨过一点,长期看其实一直在减少。
再看那些持有茅台股票最多的前十个基金,很多都是做短中期趋势投资的,说直白点,就是看行业行情好不好来决定买不买。
大家抛茅台股票,核心原因是白酒行业的景气度不行了,不只是茅台,整个白酒行业的增长速度都在下降,有些白酒上市公司的净利润甚至开始下滑,有的还亏了钱。
而且不只是白酒行业,整个食品饮料行业里,除了啤酒还算好做,其他品类的日子都不太好过。
至于啤酒为啥能过得好,要是有朋友感兴趣可以留言,之后咱们专门开一期聊聊这事。
白酒行业日子不好过,除了消费端的影响,库存问题也拖了不小的后腿。
一方面,当年新生产的酒卖不出去,堆在库房里;另一方面,之前大家囤的酒太多了。
就拿茅台来说,2016 到 2021 年那段时间攒下的社会库存,相当于现在一年半的销量,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也有人说禁酒令有影响,但其实在上一轮限制三公消费之后,现在白酒在公务场合的需求占比已经不到 5% 了,对整个行业的影响早就没那么大了。
现在行业景气度低,库存又居高不下,大家看不到白酒行业短期内能有好转的迹象,自然就会选择抛掉茅台股票,不想再等下去。
那这么说,是不是意味着从长期来看,茅台也不行了,会一直跌下去呢?
若要搞清楚茅台未来走向,得先弄明白究竟是哪些人热衷于购买茅台,以及他们为何对茅台情有独钟。
从茅台投放的纪录片和广告中,不难发现,它一直以来都被塑造为高品质、有面子的象征。
有统计机构针对茅台的消费场景展开调研,结果显示,茅台主要应用于商务接待、礼品赠送、宴会聚餐以及个人自饮这几大场景。
其中,个人自饮的占比最低,仅为 10%,而其余 90% 的份额均被前三种场景瓜分。
有人由此得出结论,认为茅台仅仅是用来撑场面、体现酒桌文化的道具,并非是让人实实在在饮用的酒品。
但这一观点存在漏洞,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那些喜爱饮用茅台的人,恰好他们所处的商务宴请场合较多呢?
打个比方,有个热衷于购置衣物的人,常常在短视频平台下单购物,我们不能片面地说他买衣服是因为短视频,其根本原因在于他本身就对购买衣服有浓厚的兴趣。
就像我在山东结识的几位经济条件优渥的“酒蒙子”,他们每周至少要饮酒三次,每次的饮酒量达半斤左右,平日里商务接待的活动也频繁。
即便商务接待的机会有所减少,只要经济条件允许,他们依旧会选择饮用茅台。
这一现象表明,茅台本身确实具备卓越的品质,其产品力十分强劲。
而且,多年来茅台始终稳居行业顶端,除了成功的营销策略外,其产品自身与其他白酒相比,也有着显著的差异。
这就如同苹果手机,它不仅仅是一款优秀的手机,还与其他安卓手机存在明显的区别。
从这个视角出发,理解茅台的未来走向就变得相对容易了。
有家证券公司曾发布过一份报告,从人均可支配收入、M2 增长以及高净值家庭数量等多个维度,对 2023 年茅台的真实市场需求量进行了测算。
其测算公式是,以 2015 年茅台的销量为基础,乘以历年来上述几个指标的增长率。
之所以选择 2015 年作为基准年份,是因为在 2013 年至 2014 年期间,受限制三公消费政策的影响,茅台价格经历了一轮下跌。
到 2015 年时,市场上基本不存在为了套利而囤积的社会库存,这一年的数据相对更为真实可靠。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该测算基于一个前提假设,即 2016 年至 2023 年期间,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净值家庭收入以及 M2 等指标均保持增长态势。
探讨茅台的未来,需要从长期和中短期两个时间跨度来分析。倘若人们购买茅台是因为其酒质优良、口感醇厚。
那么从长期来看,茅台的发展趋势将与社会财富的增长紧密相连。
例如,高净值家庭收入的增加、经济增速的加快以及 M2 的增长等,社会财富越充裕,有能力消费茅台的人群可能就会越多。
然而,社会财富的增长并非是一条持续上升的直线,它具有周期性,会出现波动,并不像年轻人从出生到 25 岁期间,身高大概率会持续增长那样稳定。
所以,茅台也会出现供需失衡的情况,就如同当下,其产量加上库存总量,明显超出了实际的市场消费量 。
总结来说,茅台在中短期内,可能还会面临不少压力,但要论长期有没有前景,关键看你怎么给它定位。
要是你把它当成一款靠过硬品质圈粉的饮品,那它多半能扛过行业周期的波动,走得更稳。
可要是你只把它当成用来套利的金融产品,那它可能还不如某些数字货币或者贵金属靠谱,风险反而更高。
你对茅台本质的理解,直接决定了你在茅台相关的投资里,是能真正抓住行情赚到钱,还是只能白白等着牛市却一无所获。
至于茅台到底是用来品饮的佳酿,还是用来撑场面的工具,大家可以在评论区分享下自己的想法。
最后必须提醒一句:酒属于成瘾性物质,过量喝酒轻的会影响家庭和睦,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所以真心不建议大家多喝。
不过在商务场合里,酒确实有它不可替代的价值,而且自从五粮液上市之后,整个中国白酒行业也给 A 股的投资者带来了不少收益。
所以说白酒这东西,你说它不好,它确实有让人沉迷、损害健康这些负面属性;你说它好,它也有促进社交、创造投资价值这些积极作用。
过去,判断白酒好不好,要看你是喝它的消费者,还是炒它的投资者;到了未来,恐怕也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