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经济学家理查德·沃尔夫曾一针见血的指出:美国遏制打压中国是错误的,因为中国的崛起势不可挡,美国应改正自己的错误。
沃尔夫进一步强调:中国的制度优势是美国无法超越的,所以美国怎么努力都不可能阻止中国崛起,那么,沃尔夫究竟是如何分析的?他又是如何看待中国崛起的?
理查德·沃尔夫
制度优势才是中国超越美国的原因
沃尔夫是美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也是著名的经济教授,在经济领域拥有一片天地。
在今年3月的一次采访中,他提到了中美两国的发展,沃尔夫表示:中国不是靠运气崛起的,而是靠制度优势一步步走上来的。
这个判断,在美国很多人心里是不愿承认的,因为一旦承认,就等于承认中国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甚至可能更有效的发展路径。
中国人民万众一心
回顾过去几十年,中国从一个农业国变成全球制造中心,再向高科技领域跃升,靠的不只是经济政策的调整,更是制度层面的系统设计。
这个设计允许政府集中资源办大事,允许长期规划不被政治周期打断,允许在关键节点快速响应,这就是美国最头痛的地方,它自己办不到,却眼睁睁看着中国实现了。
比如疫情初期,中国在几天时间里封锁上千万人的城市,建起方舱医院,把传染链条硬生生切断。
美国呢?各州各自为政,口罩戴不戴都要吵半天,防疫物资调配靠“抢”,不是美国不想快,是它做不到。
美国疫情
再比如基建,中国高铁几万公里,城市地铁、机场、新能源体系成网成片。
美国连一条高铁都拉不起来,纽约地铁漏水、旧金山道路塌陷成常态,要拨款建桥,还得国会吵上好几个月,这种制度差距,不言自明。
沃尔夫特别提到,中国政府有能力在“需要之前”就做出布局,这种超前眼光,在美国简直是奢望。
美国政治被短期选举驱动,能熬过四年任期就算成功,中国却能为未来二十年规划蓝图,从长远利益出发做决策,两种制度下的政府,执行力差距比GDP差距更让美国焦虑。
不是中国的企业让美国夜不能寐,而是中国的制度让美国坐立不安。
中国
沃尔夫的观点其实并不新鲜,但难得的是他敢说出来,在美国主流舆论里,讨论中国制度的优点几乎成了禁忌,因为说多了会被扣上“亲中”标签,但美国越是闭口不谈,越说明它心里有数。
从贸易战、科技封锁到芯片限制,美国用尽各种手段想让中国“慢下来”,但问题是,中国没靠美国恩赐才发展起来的,它有自己的节奏,有自己的逻辑,更有自己的制度保障。
美国的遏制,更多是出于一种焦虑:这个世界正在变得不像它熟悉的样子,在美国的潜意识里,它习惯了自己制定规则、自己主导秩序,中国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切。
美国
而令美国真正不安的是,中国不是靠“抄美国的作业”爬起来的,是另起炉灶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治理体系,而且还运转得不错,这才是沃尔夫所说的“真正让美国害怕的地方”。
比起一个技术强大的中国,一个制度有效率、能动员、能执行、能容错的中国,才更难对付。
美国不是没资源,也不是没人才,但它的制度已经陷入自我拉扯的泥沼,选举、党争、利益集团、资本绑架,几乎让美国政府变成了一个“只能讨论不能行动”的机器,而中国,正在用实实在在的成果,证明另一种现代化路径的可能性。
中美
“不是中国太强,而是美国太久没反思”
沃尔夫在采访中还提到:美国今天面对的最大挑战,不是外部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而是它自己没有准备好面对这些变化。
中国崛起不是靠模仿技术,不是靠压低成本,而是靠制度带来的效率、稳定和前瞻。
但美国政界却不愿意这样看问题,他们宁愿相信中国占了“便宜”,也不愿承认自己制度出了问题。
于是就有了贸易壁垒、技术封锁、外交施压,乃至于对中国企业全面围堵的操作,这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回避问题。
美国自居世界第一
更重要的是,这种心态正在伤害美国自己,在全球化的今天,封锁别人也等于封锁自己。
芯片战打得热闹,美国公司利润下滑,研发成本飙升;供应链被人为切断,结果是美国制造更贵、消费者买单。
沃尔夫说,美国现在的状态很像一个不愿面对镜子的中年人,对手年轻、灵活、有方向,而它自己却把时间花在抱怨和阻止上。
再这样下去,美国不是被中国超过,而是被自己的不作为拖垮,制度的问题,不是靠打压对手就能解决的。
沃尔夫
沃尔夫在采访中最后提到一个关键点:中美之间,其实不必对抗到底,两个大国,完全可以通过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在各自的优势中找到合作的可能。
他说,中国不是敌人,而是一个值得学习的对象,中国的制度虽然不是100%完美,但在面对复杂社会问题、推动国家前进方面,展现出了强大的适应性和生命力。
而美国,如果一味沉浸在冷战思维中,把中国当成敌人,把发展当成威胁,只会错失调整自身的机会。
事实上,美国有很多东西可以学中国——比如长期规划的能力,比如基础设施的建设节奏,比如社会治理的协调机制。
当然,中国也有需要提升之处,但最重要的是,两个国家能不能跳出“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在全球共同面对挑战的背景下,找到一种和平共处的方式,这不是理想主义,而是现实需要。
气候变化、全球通胀、人工智能治理,这些都不是一个国家能单独应对的,中美如果陷入消耗战,输的是全人类。
沃尔夫的观点之所以引起共鸣,正是因为他看清了这一点,他不是为中国说话,而是为美国找出路。
沃尔夫
结语
中国的制度不是用来“吓唬”美国的,而是它选择的一条发展路径,真正让美国焦虑的不是中国有多强,而是它自己已经不再强得那么自信。
如何面对一个制度日渐成熟、治理能力持续增强的中国,是美国现在必须直面的现实问题,回避没用,围堵也无效,要想重新找回竞争力,美国首先得重新审视自己。
或许,承认中国制度的成功并不丢人,真正丢人的是,明知道问题出在哪,却不愿去改。
信息来源:中国日报网——美经济学家:美国需改变自己而非遏制中国 应正视中国的崛起
上一篇:永兴股份:11月4日接受机构调研,阳光资管、长安基金等多家机构参与
下一篇:深圳白居易酒业买“白居易典藏酒”经销商配售香港上市买酒送原始股上市分红能兑现吗?直播间摇号中签能信吗?有什么风险?靠谱吗?能投资吗?什么时候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