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荷兰政府在9月底突然对安世荷兰采取强硬手段,强行收购了安世半导体后,全球半导体供应链进入了长达一个多月的动荡期。荷兰政府原本预计的情况是,这样的行为会带来对中国的压力,但他们没有预料到中国的反应会如此迅速且强烈。甚至连美国,也没有按照荷兰的预期为其站台,反而在与中国的会谈后,与中国达成了“和解”,并对荷兰的行为保持了距离。
中美会谈之后,考虑到当前国际形势和全球贸易状况,双方决定“休战”一年,以缓解彼此的紧张关系。与此同时,双方就关税等制衡措施达成了初步共识,决定按下暂停键,其中也包括所谓的“50规则”。然而,作为美国在此问题中的“马前卒”,荷兰在这次会谈中却被完全忽略。对荷兰而言,这意味着美国实际上将其抛弃。
荷兰原本的依仗是欧盟和美国,但如今欧盟连插话的机会都没有,更不用说支持荷兰了。而美国也没有表示会提供帮助,明显是希望荷兰自己与中国对抗。然而,荷兰无论在哪个领域都无法与中国相提并论,根本没有任何胜算。
荷兰强行收购安世,得罪了中国,但美国并未提供援助,这一举动导致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大乱,波及全球,甚至连许多欧洲国家也开始对荷兰产生敌意,荷兰已经成为了“公敌”。
对于许多欧洲国家来说,汽车制造业是经济的重要支柱,而安世(中国)半导体的出口限制直接导致了欧洲多国经济损失,工厂停工、工人失业。这对各国政府来说,无疑是一个糟糕的局面。欧盟紧急与中国沟通,试图恢复半导体供应。中方也在11月1日宣布,恢复对符合条件的安世芯片出口。
欧盟听到这一消息自然感到欣喜。欧盟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奇于11月8日在社交平台上表示,中方同意恢复安世芯片出口。然而,欧盟显然高兴得太早了。中方的表态明确指出,只有“符合条件”的芯片才能恢复出口。也就是说,虽然中国可以恢复向欧洲供货,但必须满足某些条件。
这一条件也在近期由商务部直接说明,荷兰必须恢复之前的状态。这意味着荷兰政府需要撤销之前强行收购安世荷兰的决定,恢复张学政的CEO职务,并返还属于闻泰科技的安世股权。此外,荷兰还需要恢复向中国安世工厂断供的晶圆。换句话说,中国愿意恢复半导体供应,但如果荷兰不提供晶圆,中国就没有货源可以发货。因此,欧盟的企业如果想要从中国获得供应,最好直接与荷兰交涉,因为问题的根源在荷兰。
这也意味着,荷兰需要承担此次风波的全部责任。全球因安世事件造成的损失,中国不会为此负责,荷兰政府应当对此负责。中国的要求合情合理,荷兰无从辩驳,也不能通过任何手段逃避责任。
至于荷兰政府该如何负责并赔偿相关企业的损失,那已经与中国无关了。毕竟,安世中国工厂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直接和间接的损失需要荷兰政府来负责。荷兰此次遭遇的打击可以说是自作自受,完全是他们咎由自取。荷兰本以为有美国和欧盟撑腰,就敢对中国采取激烈行动,结果却低估了中国的反应力度。中国并不软弱,荷兰不应误以为自己能轻易挑战中国。
中国这次对荷兰的迅速反击,其实不仅是在打击荷兰,更是在警告整个欧洲。自从中美博弈开始以来,欧洲就有很多小动作,比如波兰截停中欧班列、德国外长对华口出狂言、荷兰强行收购安世等。中国在每次对此进行谴责和劝导时,欧洲似乎都视而不见,根本没有把中国的声音放在心上。此次中国通过荷兰强行收购安世这一事件,目的就是让欧洲深刻感受到代价,从而给欧洲一个深刻的教训。
欧洲在美国主导的国际规则下,已经被完全同化,成为了美国的“附庸”。但欧洲并没有美国那样的底气,却毫无保留地模仿美国。中国通过此举告诉欧洲,世界已经不再是美国的一言堂,全球正走向多极化,而美国的那套规则在中国这里行不通。今后与中国做生意,必须遵守中国的规则,否则荷兰的事件将是一个警示。
最重要的是,这也是中国对欧洲发出的警告,希望欧洲在未来更加安分,避免过度挑衅。荷兰在中美“休战”前夕的举动,虽然有美国施压的因素,但欧盟的主导作用更为明显。欧盟显然希望通过荷兰来破坏中美“休战”的可能性,继续煽动中美之间的冲突,以便从中渔利。欧洲认为无论中美谁输,自己都能跟着胜者喝口汤,毕竟中美两国的体量决定了无论谁获胜,欧洲都能从中受益。
这种小心思,中国和美国都心知肚明。在中国快速反击荷兰的同时,美国对于荷兰的忽视,实际上也是在通过荷兰这一事件,向欧洲发出警告。
综上所述,安世风波已经定局。中美相继表态后,荷兰只有低头的选择,而欧洲也只能忍气吞声。当然,中国主张的世界多极化中,欧洲依然可以找到一席之地。相比于美国的“不可依赖”,中国在国际上的信誉是毋庸置疑的,未来欧洲将如何选择,将决定其在全球舞台上的立足点。
下一篇:终于,字节的火烧到阅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