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最近稀土这东西快把美国逼疯了!
刚跟中国说好暂停稀土互怼,转头就拉着中亚五国总统在白宫签协议,光给哈萨克斯坦就砸了 172 亿!
可美国企业刚欢呼 “终于不被卡脖子”,高盛集团就泼了冷水:想赶上中国?至少等 10 年!
这稀土到底有多重要?美国为啥非盯着中亚?中国的底气又在哪?
美国急得跳脚,真不是装的
你可能不知道,没有稀土,很多高科技都是 “废铁”。
美国国防部去年曝光过一个尴尬事:F-35 战斗机每架要用 400 公斤稀土做发动机零件,一旦断供,生产线就得停。
更要命的是,咱们平时用的手机摄像头防抖、电动车电机,都得靠稀土磁体,少了这东西,手机拍视频全是糊的,电动车跑起来都没劲。
可美国自己根本产不出能用的稀土。
它本土唯一的稀土矿在加利福尼亚,叫 MP Materials,去年挖了 5 万吨原矿,结果 95% 都得装船运到中国加工。
因为美国没像样的精炼厂,挖出来的石头就是 “土疙瘩”,得靠中国的技术提纯成 99.999% 的材料。光运费和加工费,就比中国本土生产贵 30%,美国企业早就怨声载道。
4 月中国收紧军工用稀土出口后,美国更慌了。
五角大楼紧急找国会要了 20 亿美金,说要 “建自己的稀土产业链”,可到现在连个精炼厂的地基都没打好。
这次找中亚,说白了就是 “病急乱投医”,中亚有全球 28.5% 的钨矿,哈萨克斯坦的稀土储量超 2000 万吨,仅次于中国和巴西,这不就是现成的 “备胎” 吗?
中亚想当 “救命稻草”,还差好几口气
美国以为找中亚就能解燃眉之急,可实际情况比想象的糟多了。
就说这次签的 11 亿美元钨矿项目,矿区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附近,看着近。
可从矿区到里海港口的公路,一到雨季就泥泞不堪,运矿车跑一趟得比中国多花两天,运输成本比中国高 20%。
更麻烦的是,中亚缺水,采矿需要大量水资源,可天山冰川每年都在缩,未来能不能正常采矿都是个问题。
而且中亚各国也不傻,没打算跟美国 “一条道走到黑”。
哈萨克斯坦 40% 的外贸都靠中国,去年还跟中国合作建了稀土加工厂,现在拿美国的钱,转头还得从中国买设备。
乌兹别克斯坦收了美国的投资,却悄悄跟俄罗斯签了锑矿开发协议。
说白了,中亚就是在大国之间 “赚差价”,根本不想选边站。
还有个隐藏问题:中亚的稀土质量不如中国。
中国的白云鄂博矿,稀土品位能到 5%,而中亚的矿品位大多在 1%-2%,挖同样多的稀土,中亚得挖更多的石头,成本更高。
美国企业心里也清楚,跟中亚合作就是 “权宜之计”,可现在没别的办法,只能先凑合用。
三、中国的底气,真不是靠 “矿多”
很多人觉得中国能卡美国脖子,是因为稀土矿多,其实不是。
中国挖的稀土矿,只占全球三分之二,真正的王牌是 “加工能力”。
全球十成的稀土精炼活儿,有九成都是中国干的,能把 “土疙瘩” 变成能用的材料,靠的是独门技术。
就拿稀土分离来说,中国有全球 60% 的专利。西方想学,光研发就得花十几年,还得投入几百亿。
高盛算过一笔账:建个新矿要 10 年,造精炼厂得 5 年,就算美国现在加急干,等能自己生产了,中国说不定又有了新技术。
比如中国现在已经能回收旧手机、旧电动车里的稀土,回收率能到 90% 以上,相当于多了个 “无矿山”,而美国连回收技术的门都没摸到。
中国去年搞出口管制,也不是乱出牌。
美国 2022 年就逼着荷兰没收中资半导体公司,还不让中国买芯片设备,稀土管制不过是 “对等回应”。
而且咱们很聪明,只管制军工用的稀土,民用的比如手机、电动车用的,该卖还卖,既没影响全球民生,又精准戳中美国的痛处。
毕竟美国最慌的,就是军工生产断供。
结语
这场稀土较量,说到底不是 “谁有矿谁牛”,而是 “谁能把矿变成有用的东西”。
美国急着找中亚当备胎,看似热闹,实则暴露了自己产业链的脆弱;中国握着加工优势,看似从容,也得应对西方的技术围堵。
高盛说的 10 年,既是美国的追赶期,也是中国的巩固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