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脏的一幕,出现了!
创始人
2025-11-23 23:45:18
0

作 者:正风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电商,正沦为AI诈骗的重灾区

无语、恶心、甚至很想当面痛斥一番。

万万没想到,当AI带来“平权革命”,赋予每个普通人新一轮时代红利时,电商却成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业内出现了极其“肮脏”的一幕,以至于让很多人愤慨:“人,竟能坏到如此程度。”

发生了什么?这要从这段时间以来频频出现的用AI假图来“仅退款”说起。

当下,电商老板们正集体控诉一件事,有人利用AI生成的假图,恶意向平台申请“仅退款”。例如,他们用AI生图功能,把一件完好的商品P成残次品,然后再以质量问题向平台发起仅退款,以此来实现“0元购”的目的。

AI生成的污渍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很多图片明显是一眼假,有的甚至连AI生成的水印都没去除,用商家的话来说,“简直是侮辱智商”。

比如,卖电池的李老板最近就接到了一起投诉,说有顾客买到了漏液的电池,要求退款,结果对方发来的图片他怎么看怎么不对劲。

AI生成的电池漏液图

“好一个电池漏液,明显是AI生成的假图,真是离了大谱!”李老板的遭遇绝非个例,还有商家无奈地说道:“为了仅退款,演都不演了”。

“顾客发给我一张商品瑕疵图,说收到就这样了。好家伙,那AI水印还在下面带着呢。”一名商家发出一张衣物破损和沾有污渍的图片,而图片右下角还带着“AI生成”的水印。

这还没完,食品更是一个重灾区,且相较于服装和日用品,更加难辨真假。

例如,蓝莓说变质就变质,好好的水蜜桃变成了一筐“坏果”,面包刚买来就长了白毛,再好的食物眨眼间就能变成腐烂发霉的样子。

右侧为AI生成的坏果

时至今日,甚至还出现了专门的“退货图生成服务”,号称:“专业退款,包过审核”。

此前,《消费日报》记者就接触到了一个教学该“技术”的“师傅”,对方表示支付288元学费即可传授“仅退款”窍门,并宣称一个账号约可成功退款30次。为证明效果,他还展示了学员“累计获利2000元”的成果。

再说说这些造假者们所钻的“仅退款”的空子。

“仅退款”原本是电商平台的售后服务机制,它的初衷其实并不坏,像一些生鲜产品或者邮费比成本高的小商品存在质量问题时,退货往往得不偿失,平台直接介入退款,既方便了消费者也减少了纠纷。

过去几年,“仅退款”一度被平台自动处理,只要图片“看起来合理”,平台就秒退。后来因为薅羊毛的风气实在是愈演愈烈,严重挤压了商家生存空间,今年4月以来,各大电商平台已全面取消自动介入,改为由商家自主处理用户的仅退款申请。

但不成想,随着生成式AI应用的大爆发,一些人又动起了靠假照片来骗仅退款的心思。

于是,客服不仅要回复用户的咨询,还得举着放大镜看图验真,商家也不得不把更多的时间和成本放在反诈防骗上。就这样,原本是为了“降本增效”的仅退款,如今却成了新的成本中心,应接不暇的AI假图更是让不少商家苦不堪言。

为了十几块钱或者几十块钱的东西一遍遍地举证、申诉、调解乃至对峙公堂,完全不值当,也没有那个精力,可如果眼睁睁看着这些“AI诈骗犯”得逞,闷声吃哑巴亏,怎么也咽不下这口气。

一时间,诸多商家似乎陷入到一个无解的困局,而信任,这个电商生态运转的根基,也遭受到了严重侵蚀。

这不是“薅羊毛”,

而是赤裸裸地盗窃!

相关话题下,有人评论道,这些人简直就是AI时代的数字强盗,“偷菜还要摊主倒贴袋子,薅羊毛薅到商家都快成了提款机。”

必须要说的是,这些操作早已超出了“薅羊毛”的范畴,本质上来讲,就是赤裸裸地盗窃。

我们知道,以前的羊毛党,顶多是熬夜抢红包、研究优惠券叠加、定好闹铃等限时秒杀,虽然也是在贪便宜,但他们的操作至少还在规则的框架内。而这些用AI做假图的人,则完全是伪造证据,用诈骗的手段来获取不当得利,他们不是贪便宜,而是违法。

糟糕的还有,在这些人的恶劣影响下,原本给人以实惠便利的电商,也正走向各方皆输的局面。

例如,在AI假图的折腾下,很多店主的心态逐渐变了,对防骗的关注甚至大过了经营。你不是用AI假图退货嘛,那好,我就把售价提高,直接把退货的风险算到商品价格中,用利润来分摊亏损,商品的价格就这样无形中被推高了。

对消费者来说,来自商家的成本转嫁,无疑是替这些用AI做假图的人“背锅”。此外,原本便捷的退款流程也变得愈发敏感和复杂,稍有摩擦就可能陷入纠纷,哪怕真的是商品有问题,也会受到商家的揣测怀疑,很不痛快。

于是,买卖双方就这样陷入一场近乎没有终点的拉锯战,最后都疲于应对。

更让人感到难过的是,这场拉锯战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耗得起,于那些隐藏在低线城市和城中村的夫妻小店而言,一笔恶意退款,真的会影响到一日生计。

他们的日常生活往往是这样的:白天丈夫在仓库里打包发货,妻子在家里兼任客服,孩子在旁边做作业。深夜,当男人送走最后一车货,疲惫地回到家,和妻子一起查看今天的流水时,却发现竟是一些掺杂着假图的“仅退款”,这份心情可想而知。

有人做过一个统计:

一瓶20多块的去污剂,扣掉进货价、快递费、平台抽佣、包装和广告费,净利润可能只有两三块。遇到“双十一”大促时,各种满减、红包进一步压缩利润,基本上全靠走量盈利。而一单恶意仅退款,便足以吞掉他们一整天招待十几个客人的辛苦所得,把他们薄利多销的底气彻底掏空。

就这样,这些小店陷入到一种“不接单挣不到钱,接单可能被骗钱”的困境之中。

所以,一时间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这些钻了空子,拿着假图成功退款的人。为了一瓶洗洁精、一卷卫生纸,他们可以面不改色地诬陷一个无冤无仇的小商家,欺骗那些在深夜里打包发货的老实人,然后还沾沾自喜,觉得自己十分聪明。

殊不知,真正的聪明,是知道什么该拿、什么不该碰,是在规则框架之内解决问题,而不是靠欺骗和损人利己去钻空子、占小便宜,那不是聪明,那是坏。

最后,也别再说什么“工具有罪论”了,火能取暖,也能焚林;刀能切菜,也能伤人。

技术本无罪,善恶在人心,AI可以用来画插图、写文案、辅助医疗,也能被用来造假图、骗退款、制造谣言。关键还是在于使用它的人,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

一句话,别把聪明用在伤人的地方,别让本该让生活变得更好的工具,变成毁掉别人心血的利器。

破局之道:法律、平台与诚信的合力

当然,从目前的各项举措来看,这些用AI造假图的人倒也并非能一直畅通无阻。例如,今年以来,国家层面已就AI滥用现象出台了相关办法。

具体来看,3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强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恶意删除、篡改、伪造、隐匿本办法规定的生成合成内容标识,不得为他人实施上述恶意行为提供工具或者服务,不得通过不正当标识手段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4月,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打击借AI技术生成发布虚假信息等。第一阶段已累计处置违规小程序、应用程序、智能体等AI产品3500余款,清理违法违规信息96万余条,处置账号3700余个。

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成员胡钢指出,个别消费者甚至职业索赔人,通过AI伪造商品图片、开箱视频等骗取退款,商家有权要求返还并赔偿损失。更有甚者要求商家进行“退一赔三”“最低五百”“退一赔十”“最低千元”等惩罚性赔偿,就属于一种违法行为,若涉案金额或次数达到标准,还可能涉嫌诈骗罪或敲诈勒索罪,承担刑事责任。

此外,部分平台也已着手升级审核系统,加强对商户正当利益的保障。

例如,今年年初,淘宝天猫召开商家服务大会,宣布将建立账号诚信体系。这一账号诚信体系覆盖异常仅退款、退货掉包、虚假退货、网图/P图等,商家可通过投诉反馈将其录入账号诚信体系,平台视情况对其进行驳回售后、单店或平台限购等处理。对于职业“羊毛党”,平台还将配合相关部门,移送司法机关。

显然,监管层与平台的出手,直指诚信这把能够斩断AI造假念头的刀。换句话说,只有让那些不讲诚信的人无路可走,让他们对不诚信的行为有了切肤之痛,才能让他们拥有“什么能做,什么不该做”的基本判断,并将此视为一条不可逾越的底线。

归根结底,用AI做假图来骗退款,图的是一时的蝇头小利,丢的却是买卖双方的彼此信任,最终损害的是平台的生态和大家原本简单便捷的网购乐趣。

多说几句,从近期发生的种种事件来看,电商领域的信任危机的确有一种愈演愈烈的迹象。

例如,最近有网友晒出收到的衣服,挂着堪比A4纸大小的“巨型吊牌”,且材质坚硬,层层叠叠。如果要穿出去就必须剪断吊牌,而剪断吊牌就不能退货。

商家为什么宁可增加成本也要做这种巨型吊牌,就是因为有些人买来衣服后不剪吊牌就把衣服穿出门,然后卡在“七天无理由退换”的最后关头申请退货,甚至还总结了一套“穿完就退”的心得。这使得商家收到的退货衣物有着明显的穿着痕迹,褶皱、压痕、变形、污渍甚至是异味……

几个月前,还发生了某高校60多名学生集体网购衣服,在参加完运动会后又集体以“质量问题”为由退货,并向平台申诉且成功极速退款。由于是集体退款,导致店主服装链接被封三个月,损失约8000元。

电商生态的繁荣,始于“效率至上”,但终将归于“信任无价”。多一点真实与善意,维护好信任这一无形价值,远比钻空子、薅羊毛来得重要,否则终将无人幸免,让整个生态付出代价。

结语

当有人为几十元的蝇头小利而沾沾自喜时,不应忘记那些在深夜独自打包发货的店主、那些识别AI假图而心力交瘁的客服、那些因恶意退款陷入困境的中小商家。

别因为一张AI假图,因为几十块钱的贪念,而毁掉千万人赖以生存的信任网络。

这个世界已经足够复杂,至少在交易这件事上,我们理应回归简单:

你诚心购买,我如实发货,如有问题,坦诚沟通,仅此而已。

AI或许能P出瑕疵,却永远P不掉人的良心。与其绞尽脑汁地伪造瑕疵,不如让每一次消费都经得起良知的审视,要相信,技术的尽头,终究是人心向善的选择。

愿每个辛苦经营的小商家都能被善待,愿我们在技术越来越强大的世界里,守住作为人的底线——不欺、不诈、不伤及无辜。

毕竟,毁掉信任,只需要一张假图,重建信任,却需要整个社会的成倍努力。

参考文献:

[1].《用AI假图骗“仅退款”?涉嫌违法!》,消费日报[2].《网传人工智能被用于“造假式索赔”,记者实测——AI伪造图片竟成“退款神器”》,北京晚报

排版 | 正风

审校 | 正风 轮值主编 | 夏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从... 几年前,只要你在县城里买房,就像抓住了升值的门票。 售楼部人满为患,认筹、排队、付定金,一切看起来顺...
跑输大盘6年后,美国中小盘发起... 在经历了数年显著跑输大盘的低迷走势后,美国中小盘股正站在关键的市场转折点上,即将迎来估值修复与宏观驱...
雷军斥资超1亿港元增持小米集团... IT之家 11 月 24 日消息,小米集团于港交所发布公告表示,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雷...
法巴天星保险获批开业:注册资本... 瑞财经 王敏 近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公布行政许可信息显示,批复同意北京法巴天星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金帝系”年内两度出手拿壳,卢...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11月24日讯(记者 徐晓春)11月22日至23日,宁波中百股权在阿里拍...
北交所上市公司海泰新能发生2笔... 每经讯,2025年11月24日,北交所上市公司海泰新能(920985,收盘价:8.68元)发生2笔大...
摩根资管:A股未来10-15年... 【摩根资管:A股未来10-15年预期年化回报7.7%】财联社11月24日电,摩根资产管理近日发布《2...
全国超2000位高校学子参加“... 11月22日,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上海高校约150位学生走...
【利得基金】“反内卷”下,化工... “反内卷”风起,化工景气回升 自2021年三季度见顶以来,基础化工行业已历经近四年的下行周期。进入2...
华泰保兴中证全指指数增强延长募... 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24日讯 近日,华泰保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华泰保兴中证全指指数增强型证券投...
【Fintech 周报】前三季... 【Fintech周报旨在整合本周最重要的金融科技行业的监管政策、行业动态。】 监管动态 前...
17.5亿!合肥土拍全部底价成... 11月21日,合肥土地市场迎来一场备受关注的土拍。本次出让的三宗住宅地块共计487.3亩,最终全部以...
央行将开展10000亿元MLF... 记者 辛圆 央行11月24日发布公告称,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2025年11月25日,中国人民...
41岁谢海闻拟15亿入主禾盛新... 来源:时代周报-时代在线 来源:图虫 近日,禾盛新材(002290.SZ)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
原创 俄... 11月的莫斯科,寒气逼人,但比天气更冷的,是俄罗斯央行的“现金流”。就在20日,央行宣布将出售其储备...
原创 美... 11月23日,关于沙特的稀土野心成了热门话题。具体来说,11月19日,美国的稀土公司MP Mater...
从200万+,跌回到100万内... 文丨东杭州城市研究院 诗怡 已经过去的十月份,杭州二手房“量价齐跌”,可没想到有些板块的二手房已经...
英伟达财报亮眼,缘何暂未提振美... 文:菲奥娜·辛科塔 编辑:吴海珊 “人工智能(AI)泡沫论”近期重挫美国科技股,此前AI股更是创下了...
华帝主动求变,实施渠道一体化变... 来源:新浪证券 11月18日晚,华帝启动营销体系整合,董事会公告营销高层人事调整,经公司提名,第九届...
香港上市条件、流程及中介机构费...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IPO热点) 截至2025年10月31日,年内港交所已有80只新股上市,一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