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内卷”风起,化工景气回升
自2021年三季度见顶以来,基础化工行业已历经近四年的下行周期。进入2025年,在供需两端改善与政策引导的合力之下,行业迎来困境反转。根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1月19日,申万基础化工行业指数(代码:801030.SI)年内累计上涨26.08%,在全部行业中排名第八,昔日冷门板块正重新获得市场关注。
数据来源:Wind、统计截至:2025/11/19
支撑本轮行情的基础是供需格局的实质性改善。供给端方面,行业扩张明显放缓,资本开支高峰已告一段落。据申万宏源研究,化工行业固定资产及新增产能增速已回落至7%左右,远低于2021‑2022年双位数增长的水平,企业扩产意愿显著收缩。甲醇、乙烯、PTA等传统大宗化工品的新增产能同比降幅超过三成,在环保、安全、能耗等多重约束下,中小产能持续退出,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需求端同样释放出积极信号。海外市场方面,美国步入降息周期,流动性宽松推动地产和制造业需求回暖,预计2026年全球化工品出口需求增速有望回升至8%-10%。国内市场则依托地产链边际改善、纺服出口复苏以及农化刚性需求三大引擎逐步发力。2025年三季度以来,我国化工品出口金额同比连续三个月回升,MDI、钛白粉、轮胎等出口导向型产品增速突破5%,需求触底回升迹象明确。
值得强调的是,“反内卷”政策加速行业拐点到来。政策层面已从初期的倡导阶段进入“行业协会主导、头部企业联动”的实质性操作阶段。近期多晶硅头部企业拟组建联合体收储产能、己内酰胺减产挺价、有机硅积极推进行业自律等举措,均反映出端协同意识的增强,为行业价格企稳和盈利修复创造了有利环境。
化工行业的三个配置场景
在当前化工板块的上涨逻辑中,不同环节展现出周期与成长的双重属性。一方面,传统化工在“反内卷”推动下加速周期反转,以六氟磷酸锂为代表的锂电材料价格已进入上升通道,行业供需关系发生积极转变。另一方面,贴近新兴需求的精细化工领域表现出较强的成长性。
传统化工今年受益于“反内卷”的推动而加速周期反转,以六氟磷酸锂为代表的锂电材料开始涨价。在化工材料国产替代和技术突破的驱动下,半导体材料、OLED面板材料、固态电池材料等细分领域具备可观的估值提升空间。
从全球视角看,中国已成为全球化工供给的主要力量。欧洲化工产业呈现收缩态势,美国产能扩张有限,中东地区多通过股权投资参与发展,而东南亚和印度等地区的新增产能规模相对有限。若中国在“反内卷”政策下大幅放缓新增产能,全球化工供给格局或将迎来重大转向。
主题催化方面,AI与固态电池等新兴产业趋势为化工材料注入新的活力。AI技术快速发展带动了芯片散热材料的需求,而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的推进也拉动了固态电解质、负极材料等相关化工材料的研发与应用。这些新兴领域的技术壁垒高、竞争格局好,为具备技术储备的企业提供了估值重塑的机会。
此外,高股息资产在当前宏观环境下具备配置价值。化工作为典型的周期行业,目前处于周期底部区域。与历史周期底部不同的是,当前龙头企业现金流充沛、资产负债率较低,估值处于历史偏低水平。在资本开支受限的背景下,若产能扩张进一步放缓,潜在股息率有望显著提升,化工板块或逐步从依赖融资扩张转向贡献稳定现金流,成为投资者在低利率环境下的“高股息选择”。
综合来看,化工行业当前呈现出三重驱动逻辑:若经济延续低位运行,高股息资产提供安全边际;若“反内卷”政策见效,盈利改善可期;若市场风险偏好提升,主题催化将提供超额收益弹性。三重逻辑相互支撑,共同构筑了板块当前的配置价值。
中期布局正当时
从基本面看,明年上半年化工板块有望延续当前的涨价、供需优化与国产替代主线。投资者可重点关注两类方向:一是供给端积极变化的子行业;二是受AI材料、固态电池等新兴需求拉动的细分领域。
从估值角度看,基础化工板块当前市净率约为2.21倍,处于近十年46.32%分位点的中低位置,中期配置性价比突出。尽管今年以来板块有所回暖,但距离2021年高点仍有约25%的回撤空间,在低位具备防御属性的同时,未来仍具备较强的上涨动能。
对普通投资者而言,化工行业细分结构复杂,投资难度较高。根据申万二级行业分类,基础化工涵盖化学制品、农化制品、化学原料、塑料、化学纤维、橡胶、非金属材料Ⅱ七个大类,进一步又可划分为粘胶、涤纶、氨纶、钾肥、氮肥、聚氨酯、有机硅等33个子行业,各品种在产业链中的定位、供需结构及价格周期均有显著差异,行情分化特征突出,不易精准把握细分景气节奏。在此背景下,建议通过指数类基金或主动类主题基金介入,或为更稳妥的投资方式。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重要声明:阁下/贵方接受、阅读或使用本文件即表明阁下/贵方已事先及无条件接受以下“重要声明”所载之条款和条件:
本文件系为利得基金备制,本文件中的信息仅作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具有法律约束力之产品投资要约或要约邀请,并且不可用于对投资的评估。本文件所载信息仅为初步提示,利得基金从未表述或保证本文件中的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接受或使用者亦不得对其完整性和准确性提出要求。即使本文件所有信息系已尽最大的谨慎提供、选择和校验,利得基金对于信息的完整性以及内容的正确性亦不承担任何责任。本资料仅为宣传用品,本机构及工作人员不存在直接或间接主动推介相关产品的行为,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