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的态度变得非常急切。虽然中美峰会已经过去半个月,但中国依然没有恢复稀土出口,这让美国财长感到焦虑。他公开表示,希望中国能够在感恩节前恢复稀土供应,并要求双方尽快达成相关协议。
美国《福克斯新闻》报道称,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表示,美国希望能在本月底,即感恩节假期前,与中国达成确保稀土供应的协议。他强调自己相信中国会履行协议,但同时也警告,如果中国反悔,美国有多种报复手段可供选择。 之前有消息称,中国确实有一个计划,考虑在某些条件下向美国开放稀土,但其中可能会限制与美国军方有联系的企业获得这些资源。贝森特的言论正是针对这个消息做出的回应。在美国看来,他们要求中国必须恢复稀土供应,回到4月4日之前的自由流通状态。 目前,中国掌握着全球约70%的稀土资源开采量,以及超过90%的稀土加工能力,这对美国来说,短期内是很难改变的局面。美国去年使用的稀土约80%依赖进口,其中一些关键矿物如镝和钐的精炼几乎完全由中国掌控,这两个矿物对芯片制造和军事领域至关重要。基准矿物情报公司能源原材料主管韦伯指出,美国已经采取了一些重要举措,但要实现自给自足仍然困难,因为开采新的矿山和建设精炼设施都需要时间,短期内很难完成。 事实上,中美峰会后,双方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力图恢复两国的经贸关系,并为未来签订全面协议做准备。比如,双方宣布取消或暂停部分额外关税,包括对华船舶港口费、实体清单附属规则等。这些措施表明,虽然中美在稀土问题上有所让步,但双方依然没有完全解决所有争议。 中国方面已经暂停了2025年4月和10月对稀土、镓、锗、锑、石墨等关键矿产实施的出口管制,并发放了一般出口许可证,恢复稀土的正常流动。不过,至于美国要求稀土恢复到贸易战前的自由流通状态,这一点看起来并不现实。除非双方正式签署全面经贸协议,取消对中国的关税,否则美国对稀土的限制也不太可能有大的突破。 此外,关于美国大豆的采购问题,路透社报道称,中国最近一周购买了14船美国大豆,约合84万吨,这是自今年1月以来最大规模的采购。此前,中美会晤时,美国白宫曾宣布,中国将在今年剩余的两个月内购买至少1200万吨美国大豆,未来三年每年购买至少2500万吨。 目前来看,关于大豆的问题,中国已经在口头上对美国作出了一些让步,但与稀土问题类似,双方在实际行动上仍然存在分歧。美国在科技封锁方面同样并未彻底放松,仍然禁止高端芯片对中国出口,而且有可能会进一步扩大限制。 因此,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并不可能轻易让步,无论是稀土还是大豆,中国都不会轻易交出手中的筹码。美国要想在感恩节前获得更多稀土资源,首先得展现出足够的诚意,做好交易准备,做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