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2019年,美国公民拿出清政府发行的债券,要求中国偿还,结果如何
创始人
2025-11-24 16:42:44
0

近代以来,清朝政府腐朽无能,在外敌的压力和诱惑下,签订了大量屈辱的条约,导致国家主权受损,负债累累。清朝本就处于贫弱的状态,债务的增加让国家的境况愈加艰难。 然而,新中国成立后,明确表示不承认清政府时期签订的那些不平等条约及相关债务。面对这种情况,美国为何还要在新中国成立70年后,拿着清政府发行的债券要求中国偿还?我国又是如何回应的呢?

**清政府债券的由来** 晚清统治者昏庸无能,独断专行,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得中国逐渐走向衰败。尤其是在工业革命之后,世界上的许多先进国家在科技和经济上迅速崛起,而旧中国则远远落后。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陷入了更加深重的困境。战争消耗了大量财力,战后清政府又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赔偿巨额赔款,清朝的财政因此迅速枯竭。 为了应急,清政府不仅对民众加重压迫,还开始向外国列强借款,以图应急解困,试图用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维持政权。

**清政府与列强的借款协议** 1909年,清政府与德国的一家银行签订了贷款协议,目的是为建设湖广铁路筹集资金,同时加强军备,压制各地的革命力量。然而,英法两国很快得知这一消息,纷纷插手,要求也分得一杯羹。于是,英法强迫清政府同他们签订了贷款协议,清政府最终不得不在英、法、德三国的压力下,三方借款。

美国作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强国,对既定的国际秩序并不满意,要求中国按照利益均等的原则,给予美国与其他列强同样的待遇,最终成为了清政府的债主之一。 1911年,英、法、德、美四国联合以清政府的名义发行了湖广铁路债券,并规定借款期限为40年。

**债券的背后** 这些债券要求清政府在1951年之前将借款本息全部偿还。然而,当时的清政府已经无力偿还这笔债务,而且国家早已陷入半殖民地化的困境,失去了对国内的控制。所谓的湖广铁路债券实际上不过是列强通过资本主义手段,进一步压榨中国人民的工具。

这些债务的还款不仅无法用实物偿还,列强甚至通过控制铁路和侵吞矿产资源等方式,从中国人民身上继续榨取财富。而清政府则用盐税等替代无法偿还的部分,这使得中国的主权和利益进一步受到外来侵害。 在这一时期,中国人民承受着外国列强和腐朽政府的双重压迫,国家陷入深重的危机。此时,国内涌现出许多爱国志士,发起了抗击列强、保卫国家的保路运动,并最终推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结束了中国数千年的封建制度。

**债务的停付与新中国的立场** 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清政府被推翻。1938年,这些债务停止了支付。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明确宣布不承认任何列强在清政府时期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债务。这些债务,包括所谓的湖广铁路债券,也因此成为了一纸空文。

然而,虽然中国已经不再承认这些债务,外国列强仍不愿轻易放弃从中获得的利益,试图通过各种途径追回债务。 **美国商人如何利用这些债券**

到了上世纪70年代,美国一位名叫杰克逊的投机商人,得知这些债券依然有人持有,于是低价收购了大量债券,并通过媒体炒作,要求中国政府偿还债务本金及利息。1979年,他与其他几人共同提起诉讼,要求中国政府偿还约2.2亿美元的债务。 面对这一荒谬诉讼,中国政府并未回应。因为当时正值中美建交的关键时刻,中国政府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处理两国关系,不希望因这种无理诉求影响两国正常外交。

**美国法院的传票和中国的强硬反应** 然而,这一事件在国际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媒体纷纷关注新中国如何应对这个突发的外交事件。1979年11月13日,美国法院竟然向中国发出了传票,要求中国派代表出庭。中国政府对此予以坚决拒绝,并多次警告美国方面遵循国际法,停止这一荒谬的行为。

美国法院的行为违反了国际法的基本准则,侵犯了中国作为主权国家的司法权。最终,经过中国政府的强烈抗议,美国法院撤销了这一传票,并驳回了原告的诉讼。 **最终胜利与后续**

尽管美国法院曾一度要求中国支付4000多万美元的赔偿金,但中国政府坚守立场,最终通过外交和法律手段成功化解了这场纷争。1983年,经过双方协商,中美两国政府达成了妥善的解决方案,美国法院撤销了判决。 然而,债券问题并未就此消失。投机商人们并没有放弃,他们继续通过各种方式寻求利益。2005年到2009年间,仍有一些人试图通过集体诉讼来逼迫中国偿还债务,但这些无理诉讼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新的发财梦** 2019年,某些债券持有人竟然尝试与当时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会面,请求特朗普将这些债务作为筹码,在中美贸易摩擦中施压中国。尽管特朗普没有采取政府层面的行动,但仍然表示个人支持这一行动。最终,这些人并未成功。美国法院甚至表示他们的行为太傻了,并指出特朗普的支持没有实际效果。

**历史的见证** 这些债券不仅是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象征,也是新中国逐步崛起、抵御外来压力的见证。今天的中国已经自信地站在了世界的舞台上,成为全球重要的政治力量。 过去的债务早已不再是威胁,持有债券的投机者们也成为了历史的笑柄。这些债券,承载着一个时代的屈辱与抗争,也见证了中国从贫弱到强大的转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从... 几年前,只要你在县城里买房,就像抓住了升值的门票。 售楼部人满为患,认筹、排队、付定金,一切看起来顺...
跑输大盘6年后,美国中小盘发起... 在经历了数年显著跑输大盘的低迷走势后,美国中小盘股正站在关键的市场转折点上,即将迎来估值修复与宏观驱...
雷军斥资超1亿港元增持小米集团... IT之家 11 月 24 日消息,小米集团于港交所发布公告表示,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雷...
法巴天星保险获批开业:注册资本... 瑞财经 王敏 近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公布行政许可信息显示,批复同意北京法巴天星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金帝系”年内两度出手拿壳,卢...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11月24日讯(记者 徐晓春)11月22日至23日,宁波中百股权在阿里拍...
北交所上市公司海泰新能发生2笔... 每经讯,2025年11月24日,北交所上市公司海泰新能(920985,收盘价:8.68元)发生2笔大...
摩根资管:A股未来10-15年... 【摩根资管:A股未来10-15年预期年化回报7.7%】财联社11月24日电,摩根资产管理近日发布《2...
全国超2000位高校学子参加“... 11月22日,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上海高校约150位学生走...
【利得基金】“反内卷”下,化工... “反内卷”风起,化工景气回升 自2021年三季度见顶以来,基础化工行业已历经近四年的下行周期。进入2...
华泰保兴中证全指指数增强延长募... 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24日讯 近日,华泰保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华泰保兴中证全指指数增强型证券投...
【Fintech 周报】前三季... 【Fintech周报旨在整合本周最重要的金融科技行业的监管政策、行业动态。】 监管动态 前...
17.5亿!合肥土拍全部底价成... 11月21日,合肥土地市场迎来一场备受关注的土拍。本次出让的三宗住宅地块共计487.3亩,最终全部以...
央行将开展10000亿元MLF... 记者 辛圆 央行11月24日发布公告称,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2025年11月25日,中国人民...
41岁谢海闻拟15亿入主禾盛新... 来源:时代周报-时代在线 来源:图虫 近日,禾盛新材(002290.SZ)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
原创 俄... 11月的莫斯科,寒气逼人,但比天气更冷的,是俄罗斯央行的“现金流”。就在20日,央行宣布将出售其储备...
原创 美... 11月23日,关于沙特的稀土野心成了热门话题。具体来说,11月19日,美国的稀土公司MP Mater...
从200万+,跌回到100万内... 文丨东杭州城市研究院 诗怡 已经过去的十月份,杭州二手房“量价齐跌”,可没想到有些板块的二手房已经...
英伟达财报亮眼,缘何暂未提振美... 文:菲奥娜·辛科塔 编辑:吴海珊 “人工智能(AI)泡沫论”近期重挫美国科技股,此前AI股更是创下了...
华帝主动求变,实施渠道一体化变... 来源:新浪证券 11月18日晚,华帝启动营销体系整合,董事会公告营销高层人事调整,经公司提名,第九届...
香港上市条件、流程及中介机构费...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IPO热点) 截至2025年10月31日,年内港交所已有80只新股上市,一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