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内卷”成为医药行业的关键词。据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提及,集采工作坚持“稳临床、保质量、防围标、反内卷”的原则,不再以简单的最低价作为参考,报价最低企业要公开说明报价的合理性。
南都N视频记者注意到,近日,多家医药行业企业就“反内卷”相关话题公开发言。多家券商认为,集采“反内卷”有望缓解行业低价竞争困局。随着“锚点价”等机制写入了国家药品集采规则中,有助于科学引导企业从“低价竞争”往“质量竞争、成本控制、合理利润”的方向转变。
规则之变:设立“锚点价” 防极端低价冲击
今年9月,国家医保局发布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文件。本次集采方案制定和修改过程中,充分遵循了“稳临床、保质量、防围标、反内卷”的原则。
10月27日,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产生拟中选结果。此次集采共纳入55种药品,覆盖抗感染、抗过敏、抗肿瘤、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消炎镇痛等领域常用药品,全国共4.6万家医药机构参加报量,445家企业的794个产品参与投标,其中272家企业的453个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
本次集采拟中选结果公示后将正式发布,预计全国患者于2026年2月用上新一批质优价宜的中选药。
11月上旬,国家医保局组织召开三场座谈会,就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中选有关情况沟通交流,听取意见建议。
中选企业负责人一致表示,药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在履行中选结果中,将严格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组织生产,确保生产全过程持续合规,加强原料药、药用辅料和药包材使用管理,落实好药品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体系。有序安排产能和库存,做好落地执行准备,特别是保障好基层、偏远地区的中选药品供应,切实满足临床用药需求。
与会专家充分肯定第11批药品集采“稳临床、保质量、反内卷、防围标”优化措施,认为这是医保部门兼顾考虑集采药品价、质、供、用的积极探索。
专家指出,本次集采允许医药机构按厂牌报量,有利于促进中选药品与临床需求更好匹配,也促使企业更加注重信誉与质量。提高质量要求门槛,有助于让群众用药更放心更安心,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新增“锚点价”“入围复活”“未入围复活”“报价合理性声明”等机制,有助于防止企业过度压价,引导企业理性竞争,促进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
企业应变:从表态到实质性的战略调整
面对规则变革,医药行业多家企业将“反内卷”从口号转化为具体行动。
福安药业(300194.SZ)公开表示,国家层面优化集采措施,坚持“稳临床、保质量、反内卷、防围标”的原则,研究优化了具体的采购规则,推动了行业秩序逐步规范,降低了群众用药负担。
仙琚制药(002332.SZ)则表示,对于列入产品目录的厂商而言,竞争不再仅仅是价格的比拼,而是转向为产品质量、供应链稳定性和品牌声誉的综合考量。
凯普生物(300639.SZ)表示,虽然“反内卷”原则在此次会议中是在介绍深化药品价格中关于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的背景下提出的,但长期来看,“反内卷”战略将在包括分子诊断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中持续深化和有序推进,有利于为企业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避免企业间的恶性价格战争。
“国家在药品集采中将‘反内卷’写入核心规则,这不仅是规则的技术调整,更是行业发展思路的重大转变。对于公司而言,这项政策带来的不全是挑战,也是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一心堂(002727.SZ)方面相关负责人表示。
上述“反内卷”浪潮也扩散至生物制品领域。11月19日,中国疫苗行业协会发布《关于反对“内卷式”竞争 促进疫苗及其相关生物制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倡议》。上述倡议明确提出坚决抵制无序低价竞争,在招投标全流程中,严禁以低于成本的报价参与竞标,切实保障产品与服务的质量标准。
中国疫苗行业协会表示,该倡议旨在通过强化自律、鼓励创新,助力行业打破“内卷”,构建健康有序的良性生态,共同开启以质量、安全、创新为核心的行业发展新篇章。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伍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