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之畔,渤海之滨,山东滨州——这座致力为企业家圆梦的城市,正以系统思维和创新服务,回应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中“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国家部署,推动民营经济与城市发展共生共荣。
设立“滨州企业日”,连续七年举办企业家大会,实施“成就企业家梦想行动”……一系列创新举措背后,是滨州将民营经济纳入全市发展战略的深远考量。2025年上半年,滨州交出一份亮眼的“经济答卷”:全市生产总值1695.54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私营企业增长12.4%。
扎根滨州
连续七年举办企业家大会企业与城市“双向奔赴”
在滨州,企业家不仅是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更是这座城市的“英雄”。
“我们能明显感受到被尊重、被支持、被需要的温暖。”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志军如是说。在第七届滨州市企业家大会暨“滨企创世界”工作推进会上,他再度荣获优秀企业家“金狮奖”,这也是他连续第七次获此殊荣。“这份荣誉于我而言,是鼓励与鞭策,更是责任与使命。”张志军感慨道。
企业家是城市发展的“活力源”。近年来,滨州通过造氛围、强培育、优服务,让企业家安心创业、放心发展。连续七年召开企业家大会,累计表彰852名优秀企业家;建设优秀企业旗帜广场;在山东省首创“滨州企业日”,出台《滨州市优秀企业家表扬鼓励办法》;构建多领域、多层次、线上线下结合的民营企业培训体系,累计开展“滨州企业日”活动36期,培训超5000人次。
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打造出我国最长、最完整的小麦全产业链。 企业供图
走进中裕食品打造的黄河三角洲小麦产业馆,“三产融合、绿色循环”的发展模式令人印象深刻。从高端育种、订单种植,到仓储物流、精深加工,再到废弃物综合利用和生态养殖,中裕食品率先构建起全国最长、最完整的小麦全产业链,将一粒小麦“变身”为面粉、面条、酒精、蛋白肽等600多种产品。
“作为‘农字号’企业,我们自2003年成立之初就扎根滨州,始终与当地农民‘绑在一起干、有钱一起赚’。”张志军介绍,公司集中连片流转土地6.5万亩,带动农户获得租金收入6500万元;投资25亿元建设三产融合示范园,为2600多名农民提供家门口就业岗位。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订单农户”模式,带动35万订单农户年增收5.1亿元。探索“村企合作”入股分红模式,实现39个村集体入股1900万元,年分红达160万元。
中裕食品有限公司面粉生产车间。企业供图
在中国经济版图上,滨州以其独特的政企互动模式和蓬勃的民营经济,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滨州已有7家企业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8家上榜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7家上榜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2024年,民营经济贡献超九成的企业数量、经济总量和劳动就业。
圆梦滨州
“企业点单、政府配菜”为万余名企业家圆梦
“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成就企业家”的传统,在滨州由来已久。早在2023年,滨州就创新启动“成就企业家梦想行动”,并将其列为市委经济工作“一号工程”。
“为摆脱原材料供应瓶颈,2023年11月,我们提出新建绿色化工延伸产业链项目车间的‘梦想’,没想到很快就变成现实。”位于滨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山东赢新化工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主任张洪池回忆,政府相关部门不仅迅速下达了建设用地指标,而且从项目立项到各类手续办理,全程有服务队帮办代办。去年7月,项目正式建成投入使用,目前实现年产硝基甲苯、甲基苯胺等化工中间体5万吨,属于脱销产品,其中3万吨销往全国乃至全球各地。
赢新化工绿色化工延伸产业链系列项目。企业供图
今年初,《2025年滨州市进一步深化成就企业家梦想行动工作要点》正式印发,聚焦完善工作机制、提升政策服务、加大梦想收集、增强办理质效和营造舆论氛围五个方面持续发力,制定19条具体工作要点。“我们建立了‘收集梦想-办理梦想-反馈结果’的闭环机制,确保企业的每一个合理梦想都能得到及时响应。截至目前,这一行动已促使上万个企业梦想成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滨州市民营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山东赢新化工有限公司工作场景。企业供图
“中裕食品的每一步发展,同样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张志军举例说道,针对公司近几年重点攻关小麦精深加工难题上,滨州市、滨城区科技局以山东省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为抓手,带队深入企业,帮助公司全面梳理项目申报流程;在与江南大学等高校院所对接方面,政府积极牵线搭桥,促成立项合作;并带领企业成功获批“小麦麸皮高值化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途径研究”项目,获省级财政支持820万元。
张志军介绍,政府还常态化开展“政企同心·亲清茶事”活动,“企业点单、政府配菜”的模式,让企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提升。如今的滨州,“滨”至如归、“州”到服务的“滨周到”营商环境服务品牌越来越响亮。
助力滨州
“滨企创世界”护航引领221家企业“出海”
10月9日至15日,滨州新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赴莫桑比克、乌干达团开展经贸交流;11月3日至5日,邹平市经贸代表团率5家企业赴匈牙利开展合作洽谈……“走出去,世界就在眼前;走不出去,眼前就是世界。”今年以来,滨州市还全面推进“滨企创世界”行动,助力滨州企业从渤海之滨走向世界舞台。
山东滨农科技有限公司是“滨企创世界”的杰出代表。作为国内除草剂制剂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企业,“滨农”品牌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去年,滨农科技出口销售额折合人民币22亿元,其中,美金销售额2.4亿,跨境人民币1.5亿。
“自2003年成立以来,公司从最初的一个产品、一个车间、一条生产线,到现在拥有三大生产基地、三大研发中心、两个国家级实验室、五个省级创新平台,年销售规模60多亿元,打通了全球154个国家的市场准入资格,在126个国家实现货物贸易和产品销售。这些成绩背后,都有政府的护航。”滨农科技副总经理兼国际事业部经理李艳杰介绍,政府相关部门不仅会上门帮助企业申办APEC商旅卡,有效缩短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周期,而且会及时传达各级政策,主动提供对象国市场分析、政策咨询等服务。在政府支持下,公司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15项,还建成山东省首家国际互认的GLP实验室,可出具全球官方认可的数据报告。
据了解,为全面推动“滨企创世界”工作,滨州市成立由22个部门组成的专项工作组,坚持高位统筹,全市上下“一盘棋”。今年以来,滨州市与委内瑞拉、格鲁吉亚、亚美尼亚、柬埔寨等71个国家举办经贸对接活动372场次;累计组织221家企业“出海”,精准对接海外企业371家,达成签约金额60.7亿元,出海成效刷新历史纪录。
黄河奔流不息,创新永无止境。在滨州这片热土上,政企同心的故事每天都在续写。“可以说,滨州企业遇到了最好的时代,企业家遇到了最好的滨州。”张志军说。
新京报记者 揭明玥
编辑 高静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