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鲸吞Costa,再上美股的一张门票?
创始人
2025-11-24 21:53:23
0

(文/刘媛媛 编辑/周远方)

瑞幸“鲸吞”Costa,重塑全球咖啡市场格局?

近日,有市场消息称,瑞幸咖啡最大股东大钲资本正在考虑竞购可口可乐旗下咖啡连锁品牌Costa Coffee(咖世家),交易估值或达10亿英镑。

这一举动被业界解读为大钲资本试图通过资本运作,将瑞幸与Costa两大咖啡品牌进行资源整合,构建一个横跨东西方的咖啡“帝国”。

凌雁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师、餐饮行业分析师林岳向观察者网表示,如果交易成真,两大品牌将在定位上形成互补,瑞幸咖啡重返国际资本市场的道路也将更为顺畅。不过,Costa近几年业绩较为低迷,如何重新“激活”是最大挑战。

上海啡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振东认为,若消息属实,大钲资本此举主要目的为“出海”。“类似于联想早期进入欧洲市场需要收购IBM的PC业务一样,瑞幸已经具备成熟的商业模式、供应链和产品线,缺少的是一个国际品牌的标签和渠道。”

瑞幸大股东看上星巴克“旧敌”?

根据本月最新市场消息,瑞幸咖啡大股东大钲资本正考虑竞购Costa。不过,潜在交易的具体结构尚未确定,也不清楚大钲资本是自行投标还是通过瑞幸咖啡竞购。

早在今年年初,就曾传出可口可乐有意出售Costa的消息;8月,有知情人士透露,可口可乐已与包括私募股权公司在内的潜在竞标者展开初步谈判,如果流程顺利,2026年一季度可进入排他性谈判,二季度完成交割。除了大钲资本,KKR也曾出现在此次意向收购方名单中。

资料显示,大钲资本创立于2017年,创始人为黎辉,是一家产业投资机构,专注于医疗健康、硬科技、消费及企业服务领域的投资机会。

其在消费领域的投资案例,最让人熟知的便是瑞幸咖啡。大钲资本是瑞幸咖啡早期财务投资者。2018年,大钲资本、愉悦资本、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和君联资本共同参与了瑞幸咖啡A轮融资,金额为2亿美元。

2020年,瑞幸咖啡曝出财务造假危机后,大钲资本依旧坚定看好瑞幸咖啡,不仅追加投资,还主导了瑞幸咖啡的破产重组和管理层“换血”,最终成为瑞幸咖啡的控股股东。

Costa Coffee则是出身“名门正派”的咖啡品牌。1971年,来自意大利的Costa兄弟创立该品牌,1981年在伦敦开了第一家咖啡门店,其后在他们的家庭和朋友协助下,Costa门店以每年新增两家的速度稳步扩张。

1988年,Costa兄弟将烘焙咖啡豆工厂转移到伦敦Lambeth区Old Paradise街,并将此工厂作为存放烘烤器和青咖啡豆之用。随后公司发展迅速,到1999年,Costa门店已增加到186家,2000年时每星期售卖的咖啡多达370万杯。一度被视为星巴克在欧洲市场最有力的竞争者。

该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则是在2006年底。当时,Costa在上海成立悦达咖世家(上海)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并在南京东路步行街开出中国的首家门店。2008年下半年,Costa又在北京成立华联咖世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正式进入北京市场。

经过数年的发展,到2014年,Costa在中国的门店数已达到344家;2017年底,数字进一步上升至449家。基于此,公司曾宣称,希望到2020年中国门店总数能增长到900家左右,展现出与星巴克正面竞争的雄心。

Costa在华“水土不服”节节败退

然而,Costa雄心勃勃的扩张计划,在2018年被可口可乐以39亿英镑天价收购后遭遇了转折。2018年,全球饮料巨头可口可乐将Costa收入囊中,被视为可口可乐布局咖啡市场、进军热饮赛道的关键。

时任可口可乐CEO的詹姆斯·昆西曾表示:“热饮是可口可乐公司少数几个没有全球品牌的领域之一,而Costa强大的咖啡平台让我们得以进入这个市场。”

收购完成后,Costa的发展战略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直营门店扩张转向了更轻资产的瓶装即饮咖啡和特许经营模式。这一战略转型也使得Costa在中国市场的扩张步伐明显放缓。

自此,Costa远离了中国咖啡市场的正面战场。

从2020年开始,Costa在中国市场便频繁关店。其中,2020年6月底,青岛门店全部关闭,北京也有20家左右店面关闭。最近两年,门店进一步收缩。

按照窄门餐眼数据,截至今年11月23日,其国内在营门店数仅有334家,几乎回到了十年前水平。

截至11月23日各咖啡品牌国内在营门店数窄门餐眼

与此同时,中国咖啡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深刻变革:一方面,以瑞幸、库迪、幸运咖、Manner等为代表的本土新锐品牌,凭借数字化运营、极致性价比和灵活的下沉策略快速崛起。

其中,瑞幸在国内门店数已达到2.8万家,以惊人速度覆盖全国;而Manner、M Stand等品质新贵则以差异化定位切入细分赛道,不断推高行业竞争维度,门店数也都在Costa之上。

另一方面,面对本土力量的强势进攻,星巴克、Tims、肯悦等国际品牌亦积极应战。星巴克一面持续深化“第三空间”战略,一面加速下沉渗透,目前中国门店数已是Costa的25倍左右;Tims天好中国则凭借“咖啡+暖食”组合与资本加持快速扩张,在激烈红海中守住一席之地。

在这场混战中,新旧势力相互学习、彼此渗透。本土品牌借鉴国际巨头的标准化与品牌建设,国际品牌则加速数字化与本土化转型。竞争推动行业整体能力与规模双双跃升,而一度处于中间地带的Costa,却在这场双向挤压中逐渐失声。

Costa既未能建立起如星巴克般深厚的场景壁垒,又在价格与便利性上难以与本土品牌抗衡,其标志性的英伦风格,也未能完全融入当下中国年轻消费者不断迭代的咖啡偏好之中,自然而然在中国市场陷入了独特的困境之中。

估值处于低位是竞购好时机

有分析认为,可口可乐收购Costa后,并未能充分发挥预期的协同效应。可口可乐的核心优势在于快消品渠道和品牌营销,而咖啡连锁运营所需的精细化管理和本地化创新并非其强项。

这种“基因不匹配”导致Costa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失去了方向,收益和利润也面临压力。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Costa的收入为12.2亿英镑,虽然同比增长了9%,但仍低于2018年的13亿英镑。更令人担忧的是,Costa在2023年报告了960万英镑的亏损。

这让可口可乐产生了放弃Costa的念头。今年8月,有外媒消息,分析师估计,Costa的出售价格可能仅在20亿英镑左右。这意味着,可口可乐或面临数十亿英镑的损失。

那么,如果消息为真,大钲资本又为何看好业绩低迷的Costa?

林岳向观察者网分析指出,虽然Costa近几年业绩低迷,但其估值目前也在低位,此时大钲资本竞购是个很好的时机。

对一直渴望拓展海外市场的瑞幸来说,Costa的全球门店布局也是一条快速通道。“从价值上来讲,Costa的门店布局特别是海外的2000多家门店,是瑞幸咖啡拓展海外市场的快速通道。另外,Costa品牌定位中高端,可以与瑞幸咖啡形成互补。”林岳说道。

在王振东看来,可口可乐和大钲资本看中Costa的点完全不一样,虽然都是希望借道Costa,但可口可乐是希望能更好地切入到咖啡即饮市场,大钲资本则是想借助Costa的海外渠道和影响力,加强中国咖啡的品牌竞争力。

“可口可乐收购Costa之后,以Costa的品牌推出了大量的咖啡即饮产品,所以听说这次出售Costa,可口可乐还是希望能够保留即饮业务的,从大钲资本应该也不会反对,就像星巴克实际上早就把即饮业务出售给了雀巢,博裕在入股时也不会在意这点”。

王振东进一步补充称,大钲资本可能是希望把瑞幸的模式注入到欧洲的Costa身上,从而打开欧洲市场。因为一个品牌的打造,和国家的文化有很大关联,近现代咖啡的文化起源地在欧洲,中国人到欧洲去卖咖啡,就像欧洲人来中国卖珍珠奶茶一样,很难让人觉得靠谱。只有收购海外品牌,才能增强信任感。

“就像当年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一样,通过IBM,让大家对中国的3C类产品以及制造业的能力产生信任,进而加速我们的品牌出海。”王振东如此形容。

瑞幸经验能否成为Costa“激活码”?

若竞购消息为真,将考验大钲资本能否把瑞幸咖啡的成功经验有效复制至Costa。这场横跨东西方的整合,既充满想象空间,也遍布挑战。

在林岳看来,Costa在中国市场发展缓慢已是不争事实,其产品创新速度、数字化程度等方面均显不足。相比之下,瑞幸咖啡创造的“瑞幸模式”以其高效的数字化运营体系、快速迭代的产品研发能力和高度整合的供应链管理,在中国市场取得了显著成功。

“大钲资本若收购成功,瑞幸模式的确可以复制到Costa身上,特别是数字化运营的体系、产品研发快速迭代、供应链进一步整合,这些恰恰是Costa迫切需要改善的部分。”其进一步表示。

王振东也说,从整个品牌价值变现的角度来说,可口可乐并未找到运营Costa的最佳路径,而大钲资本在这方面显然更具经验和优势。

不过,挑战同样不容小觑。林岳认为,Costa品牌的中高端定位近年来市场优势不再明显,而强行复制高性价比模式可能会稀释其品牌价值。如何在品牌定位与市场竞争力之间找到平衡点,将考验收购方的智慧。

王振东指出,Costa目前在中国咖啡市场已经严重掉队,这两年团队也经历了很大的调整,像是去年11月,Costa中国高管发生变动,曾在通用磨坊中国区哈根达斯事业部担任总经理的陆龙海,接任Costa中国区零售业务总经理一职。这背后是多重原因造成的:

一是可口可乐没有很好的计划怎么去经营Costa中国业务,重心反而放在发展即饮业务上,以及利用自己的供应链去承接一些快餐店的咖啡业务,未能给予门店业务足够的战略重视。

二是现在很多快餐品牌都推出了自己的咖啡品牌,比如麦当劳有麦咖啡,肯德基推出了肯悦咖啡等,竞争激烈进一步挤压了Costa的生存空间;

三是Costa整体供应链混乱,各环节协同效率低下,严重制约了规模扩张。这些深层次问题,都将成为收购方必须直面和破解的难题。

瑞幸需要新故事支撑全球化梦想

对于瑞幸咖啡而言,收购Costa的战略意义远不止于业务拓展。有分析认为,这可能是瑞幸为重返国际资本市场布局的关键一步。

最近,厦门市工商联发布的一则视频显示,瑞幸咖啡联合创始人兼CEO郭谨一表示,随着历史遗留问题全面解决、企业经营态势持续向好,瑞幸咖啡正积极推动重回美国主板上市进程。

虽然后续瑞幸方面回应称,“会持续关注美国资本市场,但公司目前对于重返主板上市没有确定的时间表,现阶段的首要任务仍是践行公司的业务战略、聚焦发展。”但市场普遍认为,其重返国际资本市场的蓝图已经展开。

林岳指出,瑞幸咖啡迫切需要新的故事来支撑其全球化的梦想,而Costa正是一个理想的跳板。“Costa的瓶装饮料业务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加分项,如果收购成功,瑞幸的业务板块将变得更加立体多元,不再局限于现有的门店咖啡业务。”

这种多元化、国际化的业务结构将大幅提升市场估值,为瑞幸咖啡未来可能的上市计划增添重要砝码。

王振东则分析,尽管瑞幸咖啡目前在国内市场现金流健康、盈利能力稳定,且门店网络中加盟比例提升进一步强化了现金回收能力,但国内市场已经相对饱和,其需要找到更具想象空间的市场。而收购像Costa这样的国际品牌,可快速获取海外门店网络与本地化运营基础,降低品牌出海的文化与市场门槛。

“此举与重返美股计划形成‘互为因果’的战略闭环:收购国际品牌,方便向全球扩张,而全球化的业务前景又为美股估值提供重要叙事。”王振东说道。

按照瑞幸咖啡最新公布的财报,该公司今年第三季度实现净收入152.9亿元,同比增长50.2%,实现GAAP营业利润17.8亿元,同比增长12.9%。

财报特别提到,公司本季度净增29家海外门店,目前海外总门店数达到118家,其中包括新加坡自营门店68家,美国自营门店5家,马来西亚加盟门店45家。

这意味着,瑞幸咖啡很重视海外市场,可能也想在欧洲市场有所突破。一场以全球市场为舞台、以咖啡为载体的新故事,已经开始书写。收购Costa,或许正是这新故事中最关键的情节。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从... 几年前,只要你在县城里买房,就像抓住了升值的门票。 售楼部人满为患,认筹、排队、付定金,一切看起来顺...
跑输大盘6年后,美国中小盘发起... 在经历了数年显著跑输大盘的低迷走势后,美国中小盘股正站在关键的市场转折点上,即将迎来估值修复与宏观驱...
雷军斥资超1亿港元增持小米集团... IT之家 11 月 24 日消息,小米集团于港交所发布公告表示,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雷...
法巴天星保险获批开业:注册资本... 瑞财经 王敏 近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公布行政许可信息显示,批复同意北京法巴天星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金帝系”年内两度出手拿壳,卢...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11月24日讯(记者 徐晓春)11月22日至23日,宁波中百股权在阿里拍...
北交所上市公司海泰新能发生2笔... 每经讯,2025年11月24日,北交所上市公司海泰新能(920985,收盘价:8.68元)发生2笔大...
摩根资管:A股未来10-15年... 【摩根资管:A股未来10-15年预期年化回报7.7%】财联社11月24日电,摩根资产管理近日发布《2...
全国超2000位高校学子参加“... 11月22日,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上海高校约150位学生走...
【利得基金】“反内卷”下,化工... “反内卷”风起,化工景气回升 自2021年三季度见顶以来,基础化工行业已历经近四年的下行周期。进入2...
华泰保兴中证全指指数增强延长募... 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24日讯 近日,华泰保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华泰保兴中证全指指数增强型证券投...
【Fintech 周报】前三季... 【Fintech周报旨在整合本周最重要的金融科技行业的监管政策、行业动态。】 监管动态 前...
17.5亿!合肥土拍全部底价成... 11月21日,合肥土地市场迎来一场备受关注的土拍。本次出让的三宗住宅地块共计487.3亩,最终全部以...
央行将开展10000亿元MLF... 记者 辛圆 央行11月24日发布公告称,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2025年11月25日,中国人民...
41岁谢海闻拟15亿入主禾盛新... 来源:时代周报-时代在线 来源:图虫 近日,禾盛新材(002290.SZ)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
原创 俄... 11月的莫斯科,寒气逼人,但比天气更冷的,是俄罗斯央行的“现金流”。就在20日,央行宣布将出售其储备...
原创 美... 11月23日,关于沙特的稀土野心成了热门话题。具体来说,11月19日,美国的稀土公司MP Mater...
从200万+,跌回到100万内... 文丨东杭州城市研究院 诗怡 已经过去的十月份,杭州二手房“量价齐跌”,可没想到有些板块的二手房已经...
英伟达财报亮眼,缘何暂未提振美... 文:菲奥娜·辛科塔 编辑:吴海珊 “人工智能(AI)泡沫论”近期重挫美国科技股,此前AI股更是创下了...
华帝主动求变,实施渠道一体化变... 来源:新浪证券 11月18日晚,华帝启动营销体系整合,董事会公告营销高层人事调整,经公司提名,第九届...
香港上市条件、流程及中介机构费...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IPO热点) 截至2025年10月31日,年内港交所已有80只新股上市,一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