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你抛美债,我抛中债!外资纷纷减持中国债,大量资金流向美国?
创始人
2025-09-28 22:51:43
0

美债热销,中债冷却

今年2025年上半年,全球资本市场上这事儿闹得挺热闹,美国国债那边外资持有量直线上升,7月份直接冲到9.159万亿美元的历史高点,比6月份多了582亿美元。

主要是日本和英国带头,日本持仓稳坐头把交椅,达到1.151万亿美元,7月加了38亿美元;英国也猛增到近9000亿美元,涨了5%左右。这些资金涌入美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联储降息预期,外加全球贸易摩擦让大家想找个避风港。

美元地位还挺稳,流动性好,规则清楚,即便有政治闹腾,资本还是往那儿钻。其实这不是什么新鲜事,资本总爱追着风险低的机会跑,美国市场深度够大,退出容易,自然成了首选。

反观中国这边,外资对债券的持仓连续几个月下滑,5到7月总共减了3700亿元人民币,5月份单月就甩了900亿元,8月份又减了1000亿元左右,把持仓降到近五年最低。

外资在中国债市的占比本来就不高,才2.3%,总持有4.3万亿元,在整个25万亿元的市场里算不上大浪。但这减持让一些人慌了神,以为是外资在跑路。其实仔细瞧瞧,这更多是调仓操作。

过去几年,外资进来主要是套利,中美利差大,通过外汇对冲买中国债券赚差价。可今年这策略失效了,7月份对冲后收益率甚至转负,机构们自然就卖出锁定利润,转向别处。你想想,涨到高点不卖干嘛等着跌啊?这在全球市场是常态,不是针对中国。

再说了,中国债市基本面没啥问题,利率稳,信用风险低,宏观调控也及时有力。经济增速虽缓了点,但韧性在那儿摆着,政策工具一用,流动性就稳住。外资减持的钱也没全流到美国,好多分散到加拿大、日本、德国那些市场。

全球央行调查显示,长线资金对人民币资产兴趣没减,因为和中国债券跟发达市场相关性低,甚至负相关,美债跌时中债可能还涨,这对冲效果对大机构来说值钱。人民币跨境使用量从2010年的每月2000亿元涨到现在的1.4万亿元,这底气不是白来的。

外资涌美,中资减持

中国自己也在减持美债,7月份甩了257亿美元,持仓掉到7307亿美元,创下2009年来的新低。这不是一时兴起,一方面是为了稳人民币汇率,卖美债换美元支撑汇率;另一方面,贸易摩擦升级,出口受阻,外汇积累慢了,自然配置到美债的钱少了。

全球去美元化趋势下,中国在多元化储备,连续增持黄金啥的,也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美债那边外资总持有虽创新高,但中国减持的部分其实被其他国家补上,日本英国那些猛买,填了空缺。

其实这双向甩卖看着像对抗,实则资本在全球洗牌。特朗普上台后高关税一搞,贸易战升级,全球供应链乱套,股市波动大,资金就找美债避险。

美联储9月降息25个基点后,美债价格小涨,机构赚资本利得。5月份美债外资持有就顶9万亿元三个月,净流入3111亿美元,私人部门流入3332亿美元,官方流出221亿美元。

4月份还有146亿美元净流出,转眼5月就反弹。资本不讲感情,只看机会对比,美国虽有债务堆积,国债总额36.22万亿美元,每百天加1万亿,但美元霸权还在,吸引资金。

中国债市外资流出压力不小,8月抛售主权债后,债市因资金转股市更承压。但这不是崩盘信号,更多是短期调整。过去2024年9月股市暴涨时,外资就从债市转投A股,减了1300亿元,那时就是弃债投股追高收益。现在情况类似,机构灵活操作,不是战略撤退。

中国货币政策以我为主,宽松取向,人民银行行长表态,继续为经济回升和金融稳定创造环境。境内美元/人民币掉期点偏高,中资行稳汇率后成美元融出大户,1年期在岸贴水狂飙,溢价创2013年新高,这稳住了汇率,没让减持冲击太大。

全球资金没一边倒,美债虽吸金4191亿美元前七个月,但中国减持只是部分,整体外资对美证券净流入2亿美元7月份。华尔街调整布局,但大多数人还没意识到变化。加密货币那边,美债动荡推资金进比特币啥的,但那是另一码事儿。

再平衡局,机遇并存

长远看,这场债市博弈没永久赢家,全球市场是张网,每买每卖都是权衡。美债热是避险情绪集中,中债冷是波动正常。

中国债市吸引力没丢,UBS报告说,全球投资者因去美元化,转向中国25万亿债市。外资持仓虽降,但基本盘稳,政策调控有力,经济韧性足。人民币资产成必选项,跨境支付贸易结算用量大增,提供底气。

下半年外资对中国债减持转为温和,8月后市场稳定,资金分散未全涌美国。央行批准外资参与在岸回购,9月26日措施出,便利获取流动性。香港渠道扩大,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多。全球储备格局重塑,中国推动多元化,主权基金没减少兴趣。

美债市场增速缓,美联储降息后债价稳,但美国债务利息支出9520亿,占GDP3.2%,每年加3万亿债,压力大。特朗普关税锁喉,中东油价燎原,移民政策紧,美元荒逼中行稳盘,但中国铁幕下逆袭,就业通胀双控。

对投资者来说,别死抱泡沫,轮动人民币ETF和黄金。美债抛售或新兴市场资本外流,但中国债对冲价值凸显,长线布局下一轮。资本看长期趋势,结构性机会。中美债起伏是再平衡,抓住逻辑才懂故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药明康德还能“超预期”多久? 文 | 氨基观察 成立至今,药明康德已走过25年历程。若以企业成长周期衡量,它已然步入成熟阶段。 ...
上市公司理财策略调整证券公司理... 来源:环球Tech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近期,A股上市公司理财策略发生调整。以往备受青睐的结构性...
原创 3... 31国向中国稀土“宣战”,绞尽脑汁憋出4招,没想到正中中方下怀。美西方国家为何要对中国稀土下重手?为...
酒业进入存量时代,谁来引领变革... 当前,中国酒业正步入前所未有的深度调整期,这并非简单的周期性波动,而是行业底层逻辑的根本性转变——从...
广发银行行长王凯辞任 9月28日,广发银行发布公告称,广发银行董事会于9月28日收到王凯提交的书面辞呈。 上证报中国证券...
永辉超市郑州七家门店全部完成“... 【大河财立方 记者 陈薇】经过36天的 “胖改” 升级,永辉超市郑州瀚海北金店将在9月30日恢复正常...
上海楼市新政满月:均价8200...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沪六条”新政满月,上海楼市出现积极信号。 此前8月25日,上海市住建委、市房屋...
京东工业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 9月28日,港交所网站消息,京东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书,联席保荐人为美银证券、高盛...
原创 你... 美债热销,中债冷却 今年2025年上半年,全球资本市场上这事儿闹得挺热闹,美国国债那边外资持有量直...
原创 7... 我国在7月份再次减持美债,这是今年以来的第四次减持,持仓也再创历史新低。 9月18日,美国公布的...
万达王健林被限高,知情人士:下... 企查查APP显示,近日,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王健林等被限制高消费。9月28日,万达...
奋力当好能源保供“顶梁柱” 本报记者 丁怡婷 国内油气产量分别占全国约1/2和2/3,能源饭碗越端越牢;近5年累计建成风光发电装...
司机办事遇“丁义珍式”窗口,还... 近日,一名货运司机在某短视频平台分享了上海市铁山路28号的海行堆场办事窗口照片,显示该窗口不仅是“丁...
阿里通义7款大模型霸榜全球开源... 9月28日,全球最大 AI 开源社区 Hugging Face 公布了新一期模型榜单。 全球前十开源...
原创 贝... 美国有反制中国稀土的筹码?贝森特没料到,俄罗斯已提前跟中国打好招呼。 日前,美国财长贝森特表示,中美...
饮料行业面临结构性分化,东鹏饮... 随着饮料巨头2025年中期成绩单陆续揭晓,饮料行业已经从过去“大家一起涨”的阶段,走向了“有人掉队、...
滕州农商银行延伸服务触角 打造... 大众网记者 武甜莹 枣庄报道 金融服务的温度,往往藏在对特殊群体的贴心考量里。面对老年客户、行动不便...
爱柯迪将进一步完善欧洲产能布局 本报记者 吴奕萱 9月24日下午,爱柯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柯迪”)召开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
瑞士初创突破芯片冷却瓶颈,微流... 今天的人工智能可谓是炙手可热。 这里的热,除了受到资本追捧,还有另一层含义,那就是物理意义上的热。 ...
本周超1000亿资金涌进ETF... 一、市场概况 本周市场震荡分化,上证指数以震荡为主,深成指和创业板均创出新高,周五有回落。科创类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