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高速要交费,早已是咱们国人的共识。但你知道吗?现在已经有地方的高速开始免费了。
成都的成绵高速、城北出口高速即将停收,广州的东南西北环高速早就全线免费,深圳更是在2014年就花27亿回购梅关高速,提前13年让它免费通行。
这些城市的动作,让不少人好奇:高速免费为啥这么难?为啥有的城市能做到,北京却连五环内5块钱的收费站都不肯撤?
今天就把高速收费的事儿掰扯清楚,看看免费高速的潮流啥时候能轮到你家。
首先得明白,高速收费不是“想收就收”,背后有历史原因,但也藏着利益的博弈。上世纪80年代末,咱们国家没钱修高速,就搞了“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政策。谁出钱修路,就允许谁收费回本。
为了防止无限制收费,国家还定了规矩:政府还贷的高速最多收20年,经营性的最多收30年。现在第一批修的高速,比如1988年的沪嘉高速、1995年的广州北环高速,都已经到了收费年限,停收是按规定来的。
可即便如此,能主动停收的地方还是少之又少。毕竟高速是“坐地收钱”的好生意,一条百公里的高速每天能收近千万过路费,谁愿意放弃这金饭碗?
广州北环高速停收时,每年要少赚几个亿,已经算很有魄力了;深圳更狠,提前13年回购梅关高速,等于放弃了五六十亿的收入,这种案例至今也只有一个。
反观有些地方,明明高速到期该停收了,却搞“改扩建”。哪怕只是加几棵树、拓宽一点,就能重新核算收费年限,再收30年,贪婪的心思藏都藏不住。
更让人意外的是,不光高速在收费,连原本该免费的国道也开始设收费站了。最近五年,全国至少有30多个国道一级公路新增了收费站,山东、湖北、陕西等地都有,有的收三五年,有的直接定30年。
为啥国道也开始收钱?核心还是“缺钱了”。以前国道的维护靠车辆购置税和成品油消费税,可现在新能源车越来越多。
新能源车不仅不用交购置税,还不烧汽油,成品油消费税也收不上来,这两项收入大减,国道的维护钱就没了着落。于是有些地方就把主意打到了国道上,哪怕是低等级的省道、国道,也设卡收费。
可这就苦了跑物流的司机、日常通勤的老百姓,本来走国道是想省点高速费,结果现在国道也要交钱,物流成本、出行成本一点没降。
更关键的是,咱们国家早就进入了“大维护时代”,不管是高速还是国道,每年的养护费用都在涨,就像高铁一样,看似跑得欢,背后的维护成本都是真金白银,这笔钱到底该从哪来,成了难题。
有人提议把消费税加到电费里,也有人说要取消新能源车购置税减免,不管怎么弄,最后可能还是老百姓买单。
那高速免费到底能不能推广?答案是“能,但很难”,而且短期内只会在经济强市试点。现在已经免费的高速,基本都在广州、深圳、成都、上海这些城市,它们要么财政实力强,能自己扛下损失(比如深圳),要么高速到期后按规定停收(比如广州)。
接下来很可能轮到宁波、杭州、南京、苏州这些东南沿海城市。这些地方经济发达,物流需求大,取消高速收费能降低物流成本,反过来促进经济发展,算的是“大账”。
可像北京这样的城市,短期内很难跟进:就拿京藏高速清河收费站来说,一次收5块钱,哪怕造成拥堵也不肯撤,毕竟这是稳定的收入,没有中央文件推动,很难主动放弃。
而中西部的省份,比如贵州、云南、广西,就更难了。这些地方的高速大多是“架在天上”的,修的时候成本极高,很多还在亏损,靠收费还贷款都不够,想免费根本不现实。
说到底,高速免费的关键不是“该不该”,而是“钱从哪来”和“利益能不能让”。只有当地方政府意识到,取消收费带来的经济收益超过收费损失时,才会主动推动免费;或者当国家层面出台统一政策,统筹解决养护资金问题,免费高速才有可能大面积推广。
其实咱们国家的高速建设已经很牛了。37年时间修了19万公里高速,全球第一,98.8%的20万人口以上城市都通了高速。
但“建得好”之后,更要“用得好”,降低老百姓的出行成本、打通物流的堵点,才是接下来的重点。现在广州、深圳这些城市已经开了头,虽然免费的高速还很少,但总比没有强。
未来随着新能源车普及、财税政策调整,或许会有更合理的资金解决方案,让更多高速、国道告别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