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早盘,三大指数一开市就懵了,沪指报3896.66点,五分钟里又回到3900点上方,但很快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掉全天不争气地往下走;截至收盘,上证指数跌2.45%报3834.89点,深成指跌3.41%报12538.07点,创业板指跌4.02%报2920.08点。
成交额反而放大了,整个市场成交19836亿元,较前一日多出2610亿元,说明有人在高位急着走,资金在做博弈。
板块里最惨的是锂电池链条,盛新锂能等多只直接跌停,有机硅概念也连带着崩,晨光新材封死跌停板。
存储芯片板块持续走弱,像德明利、时空科技那样干脆跌停的也不少,半导体相关的票今天被卖得很狠。
金融三驾马车——券商、银行、保险都低迷,券商板块大体上跌超3.55%,只有首创证券没跟着太惨,反而中国银行逆势涨了0.8%报6.29元,创历史新高。
科技股那阵风先前拉过指数,现在却掉了队,英伟达的好季报没能留住场内人心,半导体板块两天接连受挫,今日更是重挫4.82%,英伟达相关的“影子股”像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统统被拖累。
国际市场也不给力,亚太市场普遍下跌,韩国一度跌超4%,日本澳大利亚也都收阴线,和昨夜美股科技股的回调形成了共振。
有专家把事情揉在一起说,是AI概念估值过高与美联储政策不确定性叠加,投资者一听就怕,资金开始撤,科技方向遭到集中抛售。
面对这样的局面,不少券商连夜出了2026年A股的投资策略展望,要么给点方向,要么说估值和资金轮动还会继续,别急着锁定单一风格。
中金公司表示,自9月24日以来那波震荡上行还有延续的可能,但市场已经经历一定估值修复,基本面开始更重要;信达证券也觉得当前风格扩散主要是估值、预期和资金在拉扯,至少还能持续一到两个季度。
那天市场下跌的节奏是这样的,早盘小幅试探后被抛压打回,几次企图反弹都被大卖单压下去,午后量能并没有出现有效的接盘,尾盘更像集体撤场,指数被慢慢拉低,成交却在放大,说明抛压并非零星行为。
半导体和锂电池这两条主线在此前承担起带动行情的责任,如今成了被清仓的焦点,连带着相关概念股出现连续冲击跌停,场面一度紧张。
在海内外因素叠加下,市场情绪从谨慎到恐慌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资金在事件和数据之间来回切换,造成波动性被放大,成交量也随之上升。
从投资者视角那天的感受很直观,看到指数一路往下,持仓的人心里一颤,想要稳住又怕更跌,最后很多人选择按自保逻辑先离场,留下了一片卖单的海洋。
券商发布的策略报告像是在给参加战场的人发补给说明书,他们不定调子地提醒,短期可能还会有震荡,行情的主线需要时间和资金共振才能续命。
这事儿说到底,并不是单一原因能解释清楚的,它是资金、估值、海外情绪和个股轮动同时上演的结果,盘面的每一次放量与下挫都是市场情绪写出来的笔触。
如果你把那天当成一场电影,剧情里有急促的买卖、有突如其来的跌停,也有零星的反攻和逆势的亮点,但并不漂亮,只是把大家的短期情绪暴露得更彻底。
记住一个时间点,11月21日,这天市场走出了上面这些节点,后面券商的2026年策略报告会慢慢把一些判断和路径摆出来,但那天发生的市场实况,是任何策略都得面对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