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A股:大涨前的最后砸盘,大家做好准备,不出意外,周一,股市会迎来新行情
创始人
2025-11-24 03:43:09
0

当前这轮下跌,从市场结构和资金行为角度看,更接近于:

在阶段性牛市框架下,高位品种的集中出货 + 指数维稳下的结构性换手

不是典型的流动性危机式崩盘,而是:

通过“指数护住、个股先跌”的方式,

实现高位筹码向后手资金、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有序转移,

为后续一轮指数级别的反弹乃至趋势延伸,腾出“空间”和“换手基础”。

“最后砸盘”更多是盈利兑现+筹码再分配的技术动作,而不是趋势逆转的根本性信号。

二、市场表象与核心差异:指数没怎么跌,持股体验很差

1. 指数层面:被权重股“托着”走

最近一段时间,上证指数在银行、保险、白酒等权重板块的轮番拉升下,表面波动有限:

银行、保险:估值在1倍PB附近,处于“政策维稳+高股息”功能性角色;

白酒、部分消费龙头:在盈利相对稳定+情绪修复下,阶段性担当“护盘工具”。

结果是:

指数回撤不深,看上去“风险不大”

但权重护盘掩盖了中小市值、高弹性品种的持续阴跌。

2. 个股层面:提前下跌 + 指数跌时再补刀

这次大家难受在两点:

很多个股从 9 月起就开始阴跌,尤其是高位的科技资产;

当指数这几天开始补跌时,个股并不是提前跌完,而是“继续大跌”——体验远比指数曲线惨烈。

市场结构呈现出典型的特征:

指数层面:波动可控,表面温和

个股层面:高位科技、题材成长类连续杀跌,活跃资金密集兑现

投资者的情绪感受与指数表现出现明显错配:

看指数:风险似乎不大;

看持仓:回撤幅度和持股挫折感都很强。

这类结构性分化,过去也多次出现在牛市中后段的阶段性筹码洗牌期,例如 2015 年初、2020 年 7–8 月部分阶段,指数稳而结构剧烈。

三、科技板块:从 9 月起的阴跌,本质是阶段性资金派发

1. 价格演变路径:从强趋势到“温水出货”

以高位科技(半导体、AI产业链、部分军工信息化、硬件设备)为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趋势拉升期

题材逻辑:数字经济、AI算力、自主可控、产业升级等;

资金结构:公募主题基金+量化+部分北向+游资协同推进;

特征:成交量放大,换手率高,板块趋势顺畅,涨幅集中在相对少数头部标的。

高位震荡期(8–9 月)

指数仍强、板块内部开始分化:

龙头维持高位横盘甚至再创新高;

二三线品种开始走出缓慢回落、反弹乏力。

成交结构变化:

高位换手机构化明显;

主力资金“边拉边派”,日内波动加大。

阴跌与加速出货期(从 9 月起)

价格形态:日K呈现“高位缓步下移+反弹无力再创新高”;

成交特征:

上涨放量,下跌缩量,反映有计划的高抛低接;

关键位置放出成交量,但难以有效突破,属于典型“出货型放量”;

对应你文中说法:

科技资产并不是最近几天才跌,是从9月份就开始跌了,只是被指数掩盖。

2. “科技是唯一主线”的认知,使其成为集中派发区

从资金行为看,这一轮科技高位出货,依赖的是市场上广泛存在的一个共识:

“科技是本轮牛市唯一主线”

“科技创新=长期成长=可以不看估值”

这种叙事在趋势中是助推剂,在高位反而给主力提供了顺利派发筹码的心理基础

投资者对回调容忍度高,“跌下来是机会”成为自动反应;

主力不需要极端暴跌也能持续出货,通过“阴跌+反弹再卖”的方式完成阶段性撤离;

当你在 8 月底、9 月底、10 月底提醒“科技不能追”,遭遇“嗤之以鼻”,本质上说明情绪偏乐观仍很浓——这恰好是主力最理想的出货环境。

四、出货期逻辑:涨跌的本质都是筹码交换

1. 出货期不等于见顶,而是“高位筹码搬家”

你提到“委婉地说是出货期”,这在市场微观结构上是准确的:

出货期 ≠ 再无新高主力可以一边抬价,一边交出筹码;

价格创新高不代表主力加仓,往往只是交接换手过程中的“高位成交”;

对应行为是:

涨:吸引跟风盘,制造赚钱效应,为抛出筹码提供流动性;

跌:制造“捡漏机会”,让迟疑资金愿意接盘,只要短期利润空间足够明显。

2. 急跌的功能:制造短期利润空间,重新点燃参与欲望

“大家不肯直接追涨了,那就急跌回来让你抄底,只要有足够的短期利润,不怕没有人消费。”

资金的核心逻辑是:

高位横盘出货到一定程度,

新增资金犹豫不决,

老资金获利回吐,

缺乏“新故事与新利润空间”,交投开始钝化。

这时来一次急跌 10–15%

对老资金是“回撤”,

对新资金是“机会”,

只要后面给一个 8–10% 的技术反弹,就能完成一轮新的筹码转手。

所以本轮的“最后砸盘”,更像是:

在高位科技板块经过多轮阴跌+派发之后,

通过一次集中加速下跌,

再次创造短线利润,吸纳抄底盘,

为后续高位继续结构性出货腾挪空间。

3. 为什么说“现在仍是出货期,而非真正熊市启动”?

几个关键观察点:

指数层面未见系统性放量暴跌,更多是渐进式调整

权重品种有序护盘,监管层也并无收紧流动性的倾向;

高位科技即便深度回调,仍会有较强反弹段落

这是出货期的常态节奏:

阶段下跌 → 反弹修复 → 再度出货 → 再下一个波段。

真正全面意义上的下跌(即牛市结束后的系统性熊市),特征一般包括:

流动性明显收紧、政策转向偏紧、盈利预期系统性下修;

指数与个股同步放量杀跌,护盘资源放弃,相当部分权重股一并补跌。

目前并未看到这套组合出现,因此更合理的判断是:

仍处于“牛市结构中的高位出货期”,而非周期终结。

五、本轮牛市空间与节奏:结构性牛市,超额收益集中在波段

1. “牛是牛,但不会有普涨大牛”:反弹多于反转

你文中提到:

本轮牛市都不会有什么超额空间,只剩余无休无止的出货。

如果用更中性的话说:

当前 A 股逻辑仍是**“结构性牛市”**:

权重为指数提供“地板”;

科技、制造、部分新兴消费承担“弹性”和“讲故事”的责任;

但难以出现上一轮那种“全民普涨式大牛市”,原因包括:

经济增速中枢下移,盈利难以支撑全市场溢价;

居民财富结构与风险偏好更谨慎,增量资金有限;

注册制下供给持续扩容:高位定增、减持、IPO,对涨幅天花板形成硬约束。

因此,本轮“牛”的特征更接近:

整体指数缓慢抬升 + 板块与题材轮动

超额收益集中在结构性板块和短中期波段

对多数投资者而言,反弹多于真正的长期反转行情

2. 高位科技的后续:反弹有,反转难

围绕科技板块的空间与节奏,可以拆解为:

中长期逻辑:产业升级 + 政策扶持 + 科技自立自强,这一条长期不改;

但市场层面:

过去两年整体估值已有显著抬升,

在“高估值+高股东减持压力”的情况下,

指数级别的再翻倍难度要远大于短线 20–30% 的波段。

因此:

反弹没问题,反转要谨慎

尤其是已经经历数倍涨幅、且有大比例限售解禁、高位定增、实控人减持计划的品种;

在这些标的上,把每一轮 10–20% 级别的反弹视作“出货窗口”,而不是“新主升浪起点”,更接近机构行为。

六、背后资金运作逻辑:股权融资,风险往往转给散户

你提到一句很重要的话:

科技企业对银行来说是风险融资,所以把风险转移给散户,二级市场融资不用归还本金,反正永远不缺金融消费者。

这句话可以从交易结构上解读为:

在信贷收紧、风险控制趋严的环境下,银行对高波动、高不确定性的科技企业配置更谨慎;

资本市场则成为科技企业主要的融资平台:

首发IPO

高位定增

大股东减持兑现

这些行为在股价强势期集中出现,意味着:

一级与半一级(定增)资金在用高位价格套现

二级市场投资者拿到的是更接近“全流通、已高估”的筹码

未来一段时间内你会持续看到:

大股东减持计划密集披露;

高价定增、配股针对当下高估值窗口;

热门科技公司排队上市,为旧资金提供“新标的轮动”,延长出货链条。

这些都说明,本轮行情中“牛市”与“融资市”的双重属性非常明显,筹码派发是系统性过程,而不是阶段性意外。

七、下周及短期行情预判:100点震荡后,双创有望走出大阳

基于你提到的:

极限预期100点空间左右,之后会快速反弹,很可能月底之前就出现双创指数的2~5%大阳线。

结合典型市场行为,可以拆解为:

1. 指数层面:再杀跌约百点空间后,技术性反抽概率较大

在权重护盘、整体估值已不高的背景下,

再出现系统性大幅暴跌的空间有限;

更多是确认最后一轮恐慌盘

指数可能再向下拓展 50–100 点空间(具体点位不做预测,但幅度有限);

过程中伴随情绪指标(如涨跌比、连板高度、融资资金情绪)触及近期极端。

2. 双创指数:月底前走出 2–5% 的大阳线,并不违背结构逻辑

双创(创业板+科创板)承载的正是:

高弹性科技成长股;

前期跌幅较大、情绪压抑明显;

板块对“预期修复+情绪反转”极为敏感。

在完成一轮集中急跌、筹码重新分散之后:

只需一两个触发因素(如:

政策表述偏暖;

海外科技股阶段反弹;

板块龙头出现放量长阳),

就有条件在 1–2 个交易日内走出一个2–5% 级别的大阳线

用以完成:

技术反抽

情绪修复

为后续高位继续出货制造新的“赚钱效应”。

3. 时间窗口:

你提到“月底之前”,从资金行为看具有一定合理性:

月末、季末前后,

机构有净值修饰与考核压力;

若前期跌幅已足够,

做一根或数根“修复K线”是常见操作。

八、投资建议:科技板块短波段为主,控制贪婪

在当前阶段,从市场结构和资金节奏出发,核心建议可以归纳为:

1. 方向上:仍可围绕科技,但要从“长期信仰”切换为“波段博弈”

大方向上,本轮牛市的主线依然绕不开科技资产:

算力、AI应用、半导体设备与材料、工业软件、新型电力系统等;

但操作逻辑应从“长期拿住不动”调整为:

在大幅回调后左侧布局,

把每一轮 8–10% 的反弹视作可兑现的交易机会。

你文中说:

本轮回调的太多,急跌之后做个左侧反弹波段10%的利润还是可行性比较大,但是别贪婪。

这点在资金逻辑上是合理的:

主力也需要给接盘者一个“看得见的短期回报”来完成派发;

10% 左右的波段收益,是主力与活跃资金常用的“诱饵区间”,

过分追求 30–50% 的连续主升,更接近情绪驱动而非概率优势。

2. 标的选择:从高位抱团转向“调整充分 + 业绩支撑”的中腰部

具体可考虑:

避开:

已连续翻倍、估值明显高于历史中枢、且有大比例减持/解禁压力的品种;

更偏向:

前期涨幅不算离谱、但在这次调整中回撤 30% 左右、基本面能支撑中长期成长的“二线科技龙头”;

估值尚未完全透支、但有政策加持与产业落地预期的细分赛道龙头。

3. 节奏管理:参考上一轮“10 月急跌 → 双顶出清”的操作模板

你提到:

10月初急跌的时候,我们抄底过科技指数,后面双顶的时候就清仓了,这次也是同样如此,预期只挣10%,后面无论多少与我们没有关系。

这个思路本质是:

系统化的预期管理替代情绪化的“看情况”:

预设仓位:急跌后分批建仓,而不是满仓梭哈;

预设目标:10%–15% 作为主要兑现区间;

预设退出:出现双顶、量能明显萎缩或者高位连续放量滞涨时果断减仓。

在一个以出货为主导的结构性牛市后半段

这种“有纪律的短波段”要比“死守长期逻辑”更符合资金运作现实。

九、总结:这是一次有组织的结构调整,而不是无序恐慌

综合来看:

本轮下跌的核心,不是“牛市结束”,而是:

高位科技板块在指数护航下的阶段性筹码派发与结构再平衡

所谓“大涨前的最后砸盘”,

对应的是资金利用急跌完成换手、

为后续指数级别反弹与双创大阳线预留空间;

对投资者而言,关键在于认清:

当前是“结构性牛市中的高位出货期”

与其幻想“再来一轮普涨大牛”,

不如在“急跌后的反弹”中,用纪律和仓位管理去参与科技板块的阶段性机会。

控制贪婪、接受“10%也是胜利”,

在这样一个以融资与派发为潜在主线的牛市阶段,

往往比执着于“抓到整轮大趋势”更现实,也更贴近主力的实际节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从... 几年前,只要你在县城里买房,就像抓住了升值的门票。 售楼部人满为患,认筹、排队、付定金,一切看起来顺...
跑输大盘6年后,美国中小盘发起... 在经历了数年显著跑输大盘的低迷走势后,美国中小盘股正站在关键的市场转折点上,即将迎来估值修复与宏观驱...
雷军斥资超1亿港元增持小米集团... IT之家 11 月 24 日消息,小米集团于港交所发布公告表示,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雷...
法巴天星保险获批开业:注册资本... 瑞财经 王敏 近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公布行政许可信息显示,批复同意北京法巴天星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金帝系”年内两度出手拿壳,卢...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11月24日讯(记者 徐晓春)11月22日至23日,宁波中百股权在阿里拍...
北交所上市公司海泰新能发生2笔... 每经讯,2025年11月24日,北交所上市公司海泰新能(920985,收盘价:8.68元)发生2笔大...
摩根资管:A股未来10-15年... 【摩根资管:A股未来10-15年预期年化回报7.7%】财联社11月24日电,摩根资产管理近日发布《2...
全国超2000位高校学子参加“... 11月22日,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上海高校约150位学生走...
【利得基金】“反内卷”下,化工... “反内卷”风起,化工景气回升 自2021年三季度见顶以来,基础化工行业已历经近四年的下行周期。进入2...
华泰保兴中证全指指数增强延长募... 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24日讯 近日,华泰保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华泰保兴中证全指指数增强型证券投...
【Fintech 周报】前三季... 【Fintech周报旨在整合本周最重要的金融科技行业的监管政策、行业动态。】 监管动态 前...
17.5亿!合肥土拍全部底价成... 11月21日,合肥土地市场迎来一场备受关注的土拍。本次出让的三宗住宅地块共计487.3亩,最终全部以...
央行将开展10000亿元MLF... 记者 辛圆 央行11月24日发布公告称,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2025年11月25日,中国人民...
41岁谢海闻拟15亿入主禾盛新... 来源:时代周报-时代在线 来源:图虫 近日,禾盛新材(002290.SZ)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
原创 俄... 11月的莫斯科,寒气逼人,但比天气更冷的,是俄罗斯央行的“现金流”。就在20日,央行宣布将出售其储备...
原创 美... 11月23日,关于沙特的稀土野心成了热门话题。具体来说,11月19日,美国的稀土公司MP Mater...
从200万+,跌回到100万内... 文丨东杭州城市研究院 诗怡 已经过去的十月份,杭州二手房“量价齐跌”,可没想到有些板块的二手房已经...
英伟达财报亮眼,缘何暂未提振美... 文:菲奥娜·辛科塔 编辑:吴海珊 “人工智能(AI)泡沫论”近期重挫美国科技股,此前AI股更是创下了...
华帝主动求变,实施渠道一体化变... 来源:新浪证券 11月18日晚,华帝启动营销体系整合,董事会公告营销高层人事调整,经公司提名,第九届...
香港上市条件、流程及中介机构费...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IPO热点) 截至2025年10月31日,年内港交所已有80只新股上市,一共...